重庆市渝西中学,创建于1945年秋,始名“益智中学”,解放后曾更名为“巴县中学”、“巴县第一中学”、“四川省巴县铜罐驿中学”、“四川省巴县西彭中学”。1995年重庆市区划调整,定名“重庆市渝西中学”。2001年,批准为重庆市联招学校,九龙坡区人民政府授牌为区重点中学。2005年底创建为重庆市文明单位;2006年5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重庆市重点中学”;2008年12月评为九龙坡区绿色学校。曾多次荣获区思想道德先进集体、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一等奖、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好领导班子、初高中教育教学先进集体、教师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未来奠基”的办学思想,坚持“自强不息,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秉承“办学以育人为本,育人以德为先”的传统,以“厚德、博学、砺志、图新”为校训、“文明、守纪、团结、进取”为校风、“敬业、爱生、务实、求精”为教风、“勤奋、善思、求真、创新”为学风,形成“和谐教育,体艺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特色,素以“环境幽•管理严•师资强•校风好•质量高”而盛誉远扬,文化积淀深厚,人文素养淳浓。先后为社会输送了近三万名合格人才。60多年寄宿制办学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人文素养淳浓。学校交通方便,毗邻重庆市西彭工业园区核心区,重庆市绕城高速公路从学校后侧通过。学校背靠青山,远离闹市,绿树掩映,花开四季。校园占地面积251亩,教学楼、科技楼配齐信息技术、图书、班班通等各类设施设备,是西部新城建设范围最大的寄宿制学校。现有40多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00余人,在职教职工158人,高级教师48人,省市优秀教师、区十佳教师、市区骨干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等14人。校长被评为九龙坡区“十佳校长”,党总支书记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严格而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为提高育人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自主发展”意识强;区位优势明显,生源辐射广;育人质量优异,“低进高出,高进优出”是学校质量特色,先后培养出吴国栋、袁丽、杨德兴等区状元,赢得广泛赞誉。“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目标是:巩固“创重”成果,内涵发展,打造特色,提升学校文化品质,建设学习创新型和谐校园,把学校办成教育品质优良、办学特色鲜明、人文精神浓郁的重庆市重点中学。“渝西”已成展翅的雄鹰,腾飞的蛟龙。“渝西”将为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永安路6号 邮编:401326 电话:023-65801743校长信箱:cqyxzx@126.com
学校建于1938年,秉承“以生为本、以师立校、突出个性、着眼未来”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勤奋、善思、求精”的学风,“敬业、善导、创新”的教风,“诚信、笃学、尚志”的校风和“学生有特长、教师有成就、学科有特色、学校有地位”的特色,是沙区中心城区的一所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条件优越、设施完备、管理规范(甲等)的一流高完中,是国家、市、区级“教育科研基地”、“文明单位”、“文明礼仪示范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区教师进修学院与学校实施1245工程倾力打造教师队伍,已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教学突出的教师队伍,高、中级教师占85%,研究生14人,市、区学科、骨干教师16人。进修学院专家、教研员全力、全程、全员参与教学科研、过程督导、质量监控、考核评估,是进修学院在沙区的教师培训基地、教学改革和科研试验基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质量示范基地。全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我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学生参加全国、市、区学科竞赛勇夺多项奖次,中考联招上线、高考升学率稳居区内普高中学前列。自1985年开办高中美术特长班至今,规模庞大,效果明显,参赛作品频获国家、市级奖,参加高考升学率年年100%,其中80%上重点;体尖学生保(选)送进各类大学。近年来,学校快速发展,已成为家长放心、学生高兴、社会满意的精品初中、优质高中。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公村22号邮编:400030 行办:65001750 招生办:65000630 电子邮件:syzx@cqedu.net
重庆一中建校于1931年,是重庆市教委首批直属重点中学。现有沙坪坝区校本部、大学城校区、渝北区寄宿学校、北部新区国际实验分校四部分。占地面积440000m2,校舍建筑总面积302707m2,教职工住宅建筑总面积138898 m2;16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数达9161人,在册在编教职工546人;13幢教学楼,360间教室,4个图书馆共藏书28万册,2000 m2的学生阅览室,70间理化生实验室,1200 m2的电子阅览室,1600台台式电脑,500台笔记本电脑,6个可供7000人同时就餐的学生食堂,1300间男女学生寝室,4个标准田径运动场,16个室内外篮球场,8个排球场,10个羽毛球场,2个室内体育馆,2个室内外标准游泳池,1个大礼堂。 在八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明礼崇德、求知求真”的校训,“爱国爱校、尊师爱生、朴实勤奋、改革创新”的校风,“崇德、敬业、博学、严谨”的教风,“励志、笃学、乐群、力行”的学风,“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办学理念和“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的办学思想。 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重庆名师2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中学研究员(正教授)19人,特级教师16人,硕士、博士生导师4人,大学兼职教授4人,教育实习专家2人,高级教师164人,国家级、市级骨干教师57人,奥赛高级教练28人,硕士、博士学位教师62人,外籍教师7人。 学校设有必修课、选修课、竞赛课、活动课、研究性学习课、综合实践课、国际基础课程。校本课程156门:时事政治、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科技小论文写作、厨房里的化学、天象观测、环境监测、朗诵与演讲、雄辩术、古典诗词鉴赏、影视评论、诗歌写作、采访与新闻、英语会话、历史剧表演、服装设计、园艺栽培、机器人设计、生活小百科、围棋等课程。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培养出省级状元11人,重庆市状元14人。1994年学校承办了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子篮球队多次获得全国冠军、世界第八名的好成绩。学校舞蹈《山野小曲》、《竹韵》、《春蚕》、《烛光》获文化部“群星奖”金奖。学校的科技“小设想、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四小”活动,被教育部列为面向全国中小学推广的四种课外活动模式之一。 学校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对外交流合作关系,如美国波士顿墨顿中学、韩国首尔景福高中、新加坡中正中学、英国Ryde High school等结成姊妹学校。 重庆直辖以来,先后荣获全国示范性中学、全国特色教学示范中学、中国百强中学、国家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首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全国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后勤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学校、全国能力风暴创新实践基地、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十佳园林单位、重庆市绿色学校、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重庆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重庆市德育示范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重庆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卫生单位、重庆市模范职工之家、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一等奖、重庆市城市学校支持农村教育“百校牵手”工程学校、重庆市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重庆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重庆市对口支援工作先进单位等。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南街2号邮编:400030电话:023-65303495 65307121(教育咨询)
导语 :重庆市天星桥中学------拥有四十亩青翠的绿荫,营造一片繁华都市中的安宁——重庆市天星桥中学位于沙坪坝区委、区府所在的天星桥正街,处于凤天音乐大道之间,毗邻重庆师范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具有优良的人文社区环境。几十年来天中人铸就了辉煌——重庆市联招学校,沙坪坝区重点高中, 沙坪坝区示范级中学, 全国巾帼文明岗,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基地,重庆市电子化规范化考场,园林式单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科技教育示范学校,民主管理示范学校。高考连续八年获特殊贡献奖。学生获区级以上奖231人次(含全国奖18人次,市级奖108人次),其中胡羽参加全国运动会夺两金、一银,陈朴、杜小东、薛健等同学考入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复旦大学。高中文科教学具有突出优势。车航模科技项目发展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卓越的团队追求卓越的理想——“让每一个学生都优秀,让优秀的更加优秀,让不够优秀的尽快优秀,让暂时不优秀的开始优秀”。“让学生的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和谐统一”,重庆天星桥中学将这种教育的理想内化为一种理想的教育,并由此创建成功教育的模式。——办学追求一种品质:浓郁的书卷气,厚重的儒雅气和积极的有品味的校园文化,一种优良的党风,纯正的教风,浓厚的学风,严明的校风。重庆天星桥中学与重庆八中共创“名校—普校共同发展模式”,借鉴和传承重庆八中的优良传统和优质教育资源。重庆天星桥中学以优良的党风,纯正的教风,浓厚的学风,严明的校风塑造每一个学生的儒雅气质。努力凝炼和培育出良好的校园文化,不断丰富内涵,沉淀厚重底蕴。——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秀、业务优良、教风纯正、富于创新的教师队伍——重庆天星桥中学全体员工优秀的素质表现为:一种根植于内心的养成,一种无需他人提醒的自觉,一种承认约束的自由,一种承担责任和道义的勇气,一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善良。重庆天星桥中学拥有特级、高级教师30名,中级教师80名,研究生学历16名,全国优秀教师,省市劳模,市区十佳教师(校长),市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国家级田径裁判员30余名,承担国家,市、区规划课题24个,撰写论文获各级奖励300余篇,在国家、市级刊物公开发表150余篇。——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功能齐全的塑胶运动场,新颖典雅的学生公寓,藏书10万余册的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双向教学系统,电子监控系统,一流的实验室,校园网和学生自办节目直播的天星校园电视台;组建了以“心语姐姐”为中心的电话热线,网站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心理咨询研究室,组建了科技活动等30余个研究性学习与活动小组,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四十六年恪守“八”字校训——砺志修德,格物致知。——重庆天星桥中学努力为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和科学文化基础。砺志修德,从学生品德的角度提出,要磨砺志向,修养品德,修养人格。开宗明义,德为第一,培养学生志向,磨砺学生的意志,塑造学生的人格,修养学生的德行。格物致知:中国古代认识论的命题。格,解释为纠正、推究、探究,即穷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取知识,也意为刻苦砖研。清代对自然科学统称为格致,〈〈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矣”。宋代以后对于“格物致知”解释颇多,朱熹说:“言欲致吾之知,在格物而穷其理。”接触事物(实践)是获得知识的方法。清代学者颜元说:格物即动手实践,“手格其物而后知至。”即行先于知。重庆天星桥中学把“格物致知”作为校训,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掌握探索事物、获取知识的方法。鲜明的“二十八字”办学理念重庆天星桥中学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二十八字”办学理念——科学与人文并重,规范与个性共存,厚积与创新相依,学校与社会合一。科学与人文并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更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具有儒雅气有品味的学生。规范与个性共存——在培养模式上既强调规范,更强调个性,规范是基础,个性是发展,合格为前提,特长为提高;厚积与创新相依——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时,强化注重厚实的文化积淀和基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科学精神结合。学校与社会合一——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学生的知行合一,学校行为和社会行为的一致,强调学生的孝心教育和感恩教育,注重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注重培养现代化的人才。致力于“五十字” 内涵发展办学以社会需要为根本:社会需要什么?需要优质教育,因此重庆天星桥中学提供优质教育,适应社会需要,满足家长愿望,构建成功教育模式,追求一种优秀的办学品质。重庆天星桥中学竭尽全力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梦想,放飞希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重庆天星桥中学的庄严承诺。教育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传承文明,培育人才。学校之为学校必须传播知识与思想,因而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特长发展为基本目标,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民族精神及人类精神。学生的学业成绩应当是这一切的基础。治校以科学严谨为重点:治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严谨严格为着力点,工作应严谨,治教应严谨,治学应严谨。努力塑造四风:优良的党风,纯正的教风,浓厚的学风,严明的校风。学生分布在哪里,学校的名声,教师的名声就在哪里。工作以持续改进为中心:工作追求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所有的师生员工都优秀,让所有的工作都优秀。把平凡的事干好就是伟大,把每一件事干好就是优秀。管理以制度程序为原则:构建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运行的机制。其基本要求就是制定完善各项制度并坚决执行之。严格管理程序,严格决策程序,严格执行程序。用市场的制度去激励人,用公平的制度去温暖人,用民主的制度去凝聚人。强调分工协作,强调能级管理。结语:一个卓越的团队追求一个卓越的理想,恪守“八”字校训,实践“二十八字”办学理念,致力于“五十字” 内涵发展,重庆天星桥中学必将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重庆市66中学校是重庆市联招学校,创办于1964年,是全国争当“小小实验家”学校,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绿色学校,重庆市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集体,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渝中区最佳文明单位,渝中区卫生学校,渝中区“园林式单位”,渝中区“语言文字规范示范”学校,渝中区社团活动基地,渝中区跆拳道训练基地。 学校地处大坪繁华地段,占地30余亩,毗临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重庆煤炭设计院、重庆电信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科研单位和产业单位,办学环境良好,交通极为便利。学校内部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先进,运动场地充足,特色活动丰富,是学生理想的成长环境。学校男拳女舞“阳光”体育运动、校园文化艺术节、漂书活动、“我型我秀”课本剧创作及表演活动、“走进经典”、“走好人生每一步”主题活动等传统活动项目备受各届学生青睐。 学校坚持“教育即成长”的办学理念,坚持“不放弃,不抛弃”的原则,狠抓德师风建设,狠抓教学质量管理狠抓学生品行修养的养成,具有强烈的生本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取得了较多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荣获“完全中学质量目标管理先进学校”的荣誉称号;学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将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提出“优教优德”的教师形象培养目标,在教师气质、内涵、专业素养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培养模式。学校160多个教职员工中,有80%以上获中高级教师职称,拥有的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同类学校中所占比例最高;学校教学管理从实,成绩突出,近年来,学校中考和高考成绩显著,获得高中教学质量特别奖励;学校德育途径多元,讲究德育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品行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逐步形成了以“和善、和谐、和乐”为核心的“三和”文化办学特色:倡导将创新意识融入德育学科,谋求播洒爱心,生长善举;融入课堂实践,谋求耕种智慧,生长责任;融入校园环境,谋求崇尚体验,生长快乐。学校将“责任·自信·仁德·创意”作为校训,旨在激励全体师生努力成为一个具有责任之心,自信之心,能行仁德之举,拥有创意能力的人。 40多年的办学过程,学校已成为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学生愉悦的学校。在大坪地区即将成为渝中区商业文化副中心和创意产业园区之际,学校迎来了发展史上的大好机遇。目前,学校正在努力创建与大坪地区同步发展的渝中区西部地区重点高完中。地址:重庆市大坪长江二路二巷30号 电话:(023) 68810343站长邮箱:xh4019@163.com
重庆第三十中学校创办于1955年,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外语为办学特色的寄宿制高完中,是重庆市联招学校,重庆市教科院外语实验学校,中央教科所外语教学实验学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实验学校、市文明礼仪达标学校、市健康促进学校,区文明单位,位于年轻直辖市重庆中心城区——渝中区,校内环境优美,周边治安良好。 学校以“全国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发展办学特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为指导思想,以“学校第一、工作第一、学生第一”为工作理念,以“使学生全面发展、外语和计算机特长突出”为培养目标,倾力打造精品特色学校,走出了一条“以德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新路。 教学设施现代化,建有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小班化教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室、网络微机室(含校园网)、图书室及阅览室(含师生电子阅览室)、空调公寓、塑胶跑道、学生食堂等。学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各种机会。师资力量骨干化,拥有一支学科配套、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70%的教师具有高、中级职称,20人获硕士学位或研究生结业证书,23人参加并通过国家、市区级骨干教师培训,近200人次在全国、市区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还拥有全国、市区“师德标兵”、“十佳青年教师”、“优秀班主任”、“百佳青年教师”及“第四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优秀园丁”等优秀教师。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质量。除完成教育部规定的英语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外,增开了英语口语和阅读课。外语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开办了学生法语兴趣班和日语兴趣班。每年举行学生英语节,每周都有学生广泛参与的英语角和原版英语电影欣赏等活动。经过3年的学习,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学生在全国、市区中学生英语竞赛中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近年,学校外语特色的影响日益扩大,先后有广西南宁中学、合川、江北部分中学等市内外学校来校参观交流,有四川、浙江等10余省市的外地学生来校就读。 外语特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正向市级外语特色重点学校迈进的重庆三十中学,助你圆梦,助你成才!地址: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一路13号邮政编码:400014EMAIL:cq30@yzedy.com电话:023-63638860 63850121
重庆复旦中学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凯旋路22号,是重庆市重点中学。学校设有两个校区——凯旋校区、竹园校区,共占地70余亩。现有75个教学班(初中30个,高中45个),学生3700多人,教职工300多人。 1935年,复旦大学重庆校友创办重庆复旦中学。1937年,复旦大学内迁重庆北碚夏坝,设重庆复旦中学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1954年,学校更名为重庆第十二中学校。1995年,重庆第十二中学恢复“重庆复旦中学”校名。2004年,重庆复旦中学、重庆第五十三中学合并,成立新的重庆复旦中学。2005年,学校成为市级重点中学。 学校始终秉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二十一世纪初,学校依据孙中山先生为复旦学子题写的“努力前程”的寄语,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确立了“努力前程,成功成人”的办学理念。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学校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一是因材施教,分层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制定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重点“培养习惯,教给方法” ,促进每个学生进步;二是成功教育,发展个性。学校通过评选“复旦之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复旦之星”分为争光之星、学习之星、体育之星、艺术之星、文明礼仪之星、劳动之星、管理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进步之星,只要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均可评选“复旦之星”。 近年来,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学校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分层教育实验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科技活动成果多次获全国奖,并代表中国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青年科技节”;学生的发明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获全国奖项越来越多;考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名校的学生大幅增加…… 学校先后荣获“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研实践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项目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实验学校”、“重庆市社会主义文明礼仪示范学校”等称号。传真:+86-023-86562006 邮箱:webmaster@cqfudan.com网址:www.cqfudan.com凯旋校区: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凯旋路22号(凯旋路电梯旁)邮编:400012电话:(023)63913555竹园校区: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平安街159号(黄沙溪车站)邮编:400015电话:(023)68008502
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于1994年由海南省教育厅批准建立,由海南科教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4元亿兴办。学校集幼儿园、小学、中学于一体,实行寄宿制全过程教育。建校十年来,先后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授予“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实验基地学校”、“海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海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先进单位”、“海南省先进民办学校”、“海口市民办学校免检单位”等荣誉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田纪云、宋健、许嘉潞、吴阶平,国家教育部及省市领导朱开轩、柳斌、杜青林等领导同志多次亲临我校视察。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海南日报等新闻媒体对学校进行过多次深入采访和报道。 学校占地108亩、建筑面积六万多平方米。现有物理、化学、生物、劳技实验室和历史、地理、计算机、多媒体、音乐、美术、形体等多功能教室52间。学校图书馆藏书7万余册。高速校园网连通INTERNET,入口达10M。标准的塑胶田径场可供召开大型运动会。教室和学生宿舍均安装了空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园内花团锦簇、绿草如茵。来自全国各地的名优特教师和来自欧美的外籍教师在这里为学生指点迷津和领航人生。 我校自1998年首届高中毕业生开始,历年来重点大学录取率一直在50%以上,本科录取率达70%。近几年来已先后有8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5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其它如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等国内名校均有我校毕业生在读。并有一批学生负笈海外,进入多伦多大学、休斯顿大学、威斯康辛州立大学、约克大学等世界名校。自1996年我校首届初中毕业生以来,我校连年中考成绩均位居海南省和海口市前列。2003年、2004年全省的中考状元均产生在我校。9年来我校学生中考平均分一般要超出全省平均分近200分。 从1995年起,学校先后组织19批约1000余名学生赴美国、加拿大短期留学,并在国外家庭中了解和体验生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经我校上级公司出国留学服务中心推介,已有200多名学生走出国门,负笈海外。1996年我校学生艺术团赴香港参加文化交流文艺晚会、并参加了世界旅游日文艺晚会。2000年,受文化部委派,我校学生艺术团代表中国赴土耳其参加第22届世界少儿艺术联欢节,会后应叙利亚文化部邀请,进行了顺访演出。2002年我校学生艺术团应邀参加了上海国际少儿艺术节。2004年我校经海南省教育厅、公安厅、外事侨务办公室批准可以接受外国学生就读,使我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目前我校已有韩国、日本、美国等不同国籍的学生在校就读。 十年来,全校共有数百人次在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仅2003年全国初中学科竞赛中,我校学生在数、理、化、英语四科竞赛中,获省一等奖17人、二等奖18人、三等 奖15人,获奖人数名列全省前茅。其中数学、化学全省第一名分别由我校学生陈啸翔、吴淑可获得。而吴淑可一人获三项一等奖,全省仅一人。2002年全国中学生物理奥赛,我校学生黄扬帆获全国二等奖,被清华大学免试录取。 我校自建校以来,一贯重视素质教育。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率先提出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得到了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的好评。我校目前承担了国家重点教育科研课题共计八项。学校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均安排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并着力为有特长的学生架设成功的桥梁。在我们的培养下,我校学生参加IT界公认的难度最大的CCIE(网络专家资格)考试,已有多人通过。学生白天天高一时参加托福考试成绩达610分,学生蔡婉宁高二时参加托福考试成绩达653分等。我校现有的学生社团有篮球队、自行车队、跆拳道、管乐队、民乐队、围棋班、文学社、美术班、合唱队等,供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取向进行选择。 今日的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已长成了参天大树,以他博大的胸怀,深湛的文化底蕴感染和熏陶着每一位学子,敞开胸襟,欢迎立志成才的学生到我校施展才华,乘长风,破万里浪,走向成功。地址:中国·海南·海口国际科技开发园内 联系电话:0898-68635004 邮编 :570311站长邮箱:rockshuai@126.com总经理信箱:jennifer.chenhong@163.com中学校长信箱:gky1965@163.com小学校长信箱:402015185@qq.com幼儿园长信箱:747813755@qq.com后勤校长信箱:jiangyuping001@126.com行政校长信箱:chunrong119@yahoo.com.cn校长助理信箱:chunrong119@yahoo.com.cn招办在线报名:1093971345@qq.com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创建于1949年,是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重庆直辖后首批重点中学。现有班级102个,学生5900人,教师348人。学校占地88亩,教育实践基地50亩,劳技实践基地11亩。斥资3亿多元的300亩高中新校区正在修建。62年艰苦历程,十八中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创造了辉煌的教育业绩。特别是近十年,学校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社会声誉大大提高,成为重庆市基础教育界的优质教育品牌强校。学校教风淳正,师资一流。现有高级教师119人,中级教师151人;全国模范、先进教师5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奖2人,研究员3人;特级教师6人,市级骨干教师17人,全国、市级优质课大赛中一等奖获得者近20人次。区骨干教师43人,区学科带头人9人,区教育导师6人。学校学风浓厚,素质教育成果丰硕。学校一直坚持“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的办学理念,坚持培养与社会适应的综合型人才,与科学对话的创新型人才,与世界沟通的开放型人才,教育教学水平发展迅猛,高考成绩稳步提升,学科竞赛、艺术体育、科技发明、心理健康等素质教育,为学生开辟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滋养学生心灵。学校在科技、体育、管弦乐等领域多次获得市级比赛一等奖,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中央电视台多次报道。学生多次获宋庆龄基金奖励、国家专利、科技比赛国际金奖,合唱比赛全国金奖。近年来,学校培养3名四川省、重庆市高考文理科状元,1名国际数学竞赛金奖,1名重庆市中考状元。2005年,1人夺取重庆市中考状元。2006年,1人勇夺重庆市高考理科状元,3人被清华大学录取,1人次获得重庆市高考语文单科第一名。2007年,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2008年,4人被清华北大录入,1人考入香港中文大学,3人次获得重庆市高考语文、外语、文综第一名。2009年,9人考入清华北大。2010年,1人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重庆直辖以来被中科大少年班唯一录取的学生),7人考入清华北大,1人获得高考理科数学满分,600以上高分段学生168人,重点大学上线人数614人,重点大学上线占参考人数的42.8%;1人次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莫到天涯海角远,但肯着鞭有到时”!十八中学正如“水击三千里,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鲲鹏,一路高歌,行进在“内涵发展,创建重庆领先、西部知名、全国有影响的具有世界眼光的开放的现代化学校”到道路上!学校地址:重庆市江北区鲤鱼池120号邮编:400020电话:023-67728942、67724703
百色高中创办于1962年6月,是自治区原十六所重点中学之一,2002年被确定为首批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占地116亩,坐落在百色城西南风景秀丽的右江河畔,校园格局优雅,角亭池水点缀其间,绿树芳草相映成趣,建筑造型别致美观,是百色市十佳园林庭院之一。目前有教学班65个,学生4346人,教职工251人。有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76人,中级教师94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0人,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人才8人,百色市骨干教师27人,研究生38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自治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13人,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老师不胜枚举。作为百色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百色高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办学理念,弘扬“承认落后,不甘落后,顽强拼搏,奋起直追”的百高精神,植根红色土地,打造民族地区名校品牌,服务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四十多年来,已向国家各级各类大学输送优秀学子19145人,其中考上清华大学57人,北京大学43人,复旦大学17人,浙江大学22人,南京大学28人,中国人民大学15人,上海交通大学41人,中国科技大学11人。先后涌现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后卢红,撰写环保论文惊动美国高层并进入美国联邦政府环保局任职的美国路易丝安娜州立大学博士金霞,美国加州大学药物化学系博士后研究员杜植华,1985年考上中国科技大学、现在中国科技大学任教、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的唐凯斌博士,1989年广西高考文科状元范威,高二被破格录取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潘加宇,2003年广西高考文科第二名北大学子罗璇,2004年广西高考理科状元黄华晔,2010年广西高考文科第十一名覃卓等优秀学子。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基础教育百强校”、“全国师德先进单位”、“全国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先进学校”等。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百色高中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自治区主席马飚等领导曾莅临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乘着百色经济强势发展的东风,百色高中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新时期的百色高中正朝着“现代化、示范性、广西一流、全国知名”的目标昂首迈进。校办电话:0776—2824142 传真:0776—2847293 学校邮箱:baigao1962@163.com 学校网址:http://www.bsgz.com学校地址:百色市右江区城乡路93号 邮编:533000站长:覃钧 站长QQ:75331465站长邮箱:bs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