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祥市高级中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始建于1944年12月,原名为“凭祥县立国民中学”,1956年改名为“凭祥市初级中学”,1958年开始招收高中班而又改名“凭祥市中学”,2003年因不再招收初中班而更为现名“凭祥市高级中学”。学校位于凭祥市区屏山脚下,占地面积105亩,是自治区普通高中“一级学校”。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级,在校生近1406人,在岗教职工105人,其中高级教师25人,中级以上教师65人,研究生学历16人。园丁工程A类培养对象1人,B类培养对象1人,崇左市首批学科带头人1人,崇左市教坛明星5人,师资力量雄厚。建校六十年多来为社会培养了近20000名毕业生,桃李满天下,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原司长郑义、壮族女诗人李甜芬曾在我校就读。 学校坚持“为边境地区学生成长铺路,为南疆国门城市发展尽责”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五个凭高”(激情凭高、和谐凭高、质量凭高、绿色凭高、国门凭高)为工作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谦虚、和气、耐心、严谨”的教风,“文明、守纪、尊师、勤奋”的学风,教师敬业爱岗、勤恳劳作,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学校有国家级子课题3个,自治区级自主课题1个,崇左市级课题10个。教师参加优质课比赛获得自治区级奖10人/次,获地市级奖68人/次;教师撰写教改论文参加各级论文大赛荣获国家级奖32篇,获自治区奖47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30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知识竞赛荣获全国指导优秀奖10人/次,自治区级28人/次,地市级45人/次。近几年高考上本科线人数逐年增多,2007年高考,上本科人数146人,其中上重点线人数12人,上重点线和上本科线人增幅率均超过15%,名列崇左市前茅。2009年高考,我校上本科人数164人,超额完成崇左市教育局下达的高考上本科线任务,是崇左市唯一一所能完成高考本科上线任务的学校。2010年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上线人数突破200名大关,达到241人,上重点线20人,每万人本科上线率在崇左市排名第三位。 学校属“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单位”、“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实验学校”、“中国师德建设示范基地”、“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实验学校”,荣获全国第三届“中小学建设和谐校园先进学校”,荣获“广西目标教学实验先进单位”、 “广西绿色学校”、 “广西卫生优秀学校”、 “广西文明庭院”、“广西2006-2007年度全区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广西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先进学校”和崇左市“文明学校”、“文明单位”、“崇左市学校管理达标单位”、“崇左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崇左市“2007年高考成绩明显进步一等奖”、 崇左市“2009年高考成绩进步奖”和“凭祥市高考成绩明显进步奖”、“凭祥市十佳学校”、“凭祥市文明学校”、“凭祥市无毒学校”、“凭祥市德育教育先进集体”、“凭祥市先进党总支”和“凭祥市家长学校”等称号。 近年来,凭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凭祥高中的资金投入,高标准、严要求地按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要求来规划和建设凭祥高中,使凭祥高中的校容校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学校加强对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建设,走科研兴校之路,走内涵发展之路 ,与越南谅山省越北中学、同登高中,广西南宁三中和邕宁高中等十几所学校有友好往来。如今,在凭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凭祥市高级中学正大踏步向着规范化、民族化、特色化的国门高级中学推进,力争在2010年建成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新华路95号邮政编码:532600联系电话:0771-8537510
海口市第十四中学为市教育局直属中学。学校坚持“规范化管理,走内涵发展之路”,积极创建“学习\\创新型”学校,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正是破浪远航时——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发展纪实海口市第十四中学为市教育局直属中学。学校坚持“规范化管理,走内涵发展之路”,积极创建“学习\\创新型”学校,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一、形成了一支学科齐全、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教师群体。学校现有教学班38个,在校生2000余人,教职工156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中级教师82人;省、市级骨干教师及担任各学科教学、教育学会理事以上职务者10余人,市高考中心备课组成员3人,学科带头人指导老师5人。形成了一支学科齐全、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教师群体,涌现了一大批品德高尚、敬业爱生、教学科研的教师队伍。二、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近年来,我校学生获省、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达20余人;学生在参加国家、省、市级学科竞赛中,有60人次获得一、二等奖;2006年,史华勇同学参加全国初中化学竞赛(海南赛区)获海南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2006年高考上线率提高了十一个百分点,中考合格率提高了十六个百分点,进步明显。三、教科研能力明显提升。近三年来,我校教师的近200篇论文在全国、省、市级的刊物上发表或获奖。教师参加省、市级公开课,获得各级奖项达三十几项。先后完成了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师资建设》和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中央教科所重点课题《以德治班创新管理模式》两个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并获课题先进实验学校。通过课题研究,活跃了学校的学术气氛,形成了“科研兴校”的氛围,提升了教科研能力。四、规范管理,内涵发展学校秉承先进的教育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走内涵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2006年学校被评为海南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学校先后荣获海南省目标教学研究先进单位,海口市“十五”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市中小学德育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先进学校等30多种荣誉称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铸造出新的辉煌。联系地址:海口市秀英区秀华路39号联系方式:hk14zjys@126.com
玉林高中名重八桂,亦是全国著名学校,国家教委审定的《教育大辞典》和《中国名校》有专条介绍。学校得风气之先,勇于进取,紧跟时代,在百年之间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均有建树。 1908年(清光绪34年)春,鬱林知州彭言孝召集鬱林五属士绅及劝学所总董,筹议创立五属中学堂。至 11月14日学堂宣告成立,定名为广西省鬱林州官立五属中学堂,初址鬱林城内文场、马王庙、赤帝宫故址(今玉林市三中)。首任学堂监督为山西孝廉翟经五。开办费用和每年经费由鬱林州及北流、博白、陆川、兴业等县分摊。 学校曾多次更名。1912年(民国元年)改名广西省鬱林五属中学校; 1921年(民国10年)夏,奉省令改称广西省立第九中学校; 1925年(民国14年)秋设立高级部,随之易名为广西省立鬱林高级中学校,成为广西全省最早办高中的学校(见民国22年《广西年鉴》第三卷710页);1926年(民国15年)秋,奉省令改名为广西省立第二高级中学校;1934年(民国23年)秋,接省令改办初中,更名为广西省立鬱林初级中学校;1940年(民国29年)春复设高中班,改校名为广西省立鬱林中学校;1947年(民国36年)秋,在校初中班学生全部毕业离校,停办初中班,复称广西省立鬱林高级中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用该校名;后“鬱林”改称“玉林”,校名也随之改称为广西玉林高级中学(简称玉林高中)。 学校曾因故数次搬迁。1938年(民国27年)7月,因学校规模扩大,原校址不敷应用,便从初址举校迁至东校场新校舍(玉林师院西校区)。1939年(民国28年),因新校舍两次被日本战机轰炸,奉省令临时搬到小平山福德乡,以避战祸,至1941年(民国30年)3月,才又搬回东校场。1969年,因“文革”所祸,学校被迫停办,校址另作他用。至1979年5月19日,玉林地委、行署根据教育部关于办好重点中学的指示精神,决定玉林高中“在玉林县城东郊金鸡岭原玉林县高级中学(玉林县属)的基础上复校”。玉林高中复校的同时,接收了玉林县高级中学所有师生员工、文书档案、设备设施及其它校产,玉林县高级中学及其前身(玉林镇一中、玉林工农兵中学、玉林工农兵战校、玉林县第二初级中学、玉林第四初级中学)从此归入玉林高中序列。 一百年来,玉高人躬耕不辍,弦歌绵延,已培养了4万名学生,其中有“北伐虎将”、红七、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等献身革命、彪炳千古的诸多先烈,有原广西区党委书记陈辉光等身居要职、肩负重任的众多国家栋梁之材,有得到邓小平亲切接见的著名混合炸药专家蒋承炜等知识渊博、誉满学界的专家学者,有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晏平等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大展雄风、事业煊赫的英才俊杰……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民族的振兴、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母校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玉林高中素以方向明、学风浓、教风正、校风淳而享誉八桂。上世纪二十年代,著名革命家朱锡昂校长提出了“思想革命化”和“生活平民化”的育人要求;三、四十年代,学校提倡“服务社会”和“教学民主化”的办学思想;六十年代形成了“红、勤、巧”的学风和“明、准、严”的教风。改革开放以来,玉林高中既扎根于自身优良办学传统的沃土,又置身于改革开放、知识创新的时代氛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以“让学生终身受益”为办学宗旨,确立了“求真、求善、求美,自立、自重、自强”的校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6年高考,应届生一本、二本、三本上线率、理科总平均分以及语文、数学、英语平均分等七项重要指标均居广西第一;2007年高考,文、理科平均总分均居广西省级重点高中首位,一本、二本、三本上线率在2006年的基础上再创新高,分别提高了2.89%、2.58%和0.3%,稳居广西前茅。 玉林高中的办学成绩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2002年和2005年两次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荣获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广西文明学校、广西文明单位、广西文明庭院、广西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学校、广西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广西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广西食品卫生等级A级单位、广西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广西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广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广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08年5月又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状殊荣。 玉林高中现址在玉林市人民东路77号,校园占地面积128亩,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教育教学设施比较完备。现有师生员工3000多人,其中有专任教师145人,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54人,在读或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共22人,全国中小学千名骨干校长培训对象1人,全国万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对象3人,21世纪“园丁工程”A类培养对象6人、B类培养对象5人。当前,玉林高中全体师生员工,正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广西一流、全国有影响的现代化窗口名校”而努力奋斗!地址:广西玉林市人民东路77号邮编:537000tel:0775-2684866(传真)
海天学校创办于2001年,由海口市教育局直接管理,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民办学校。校址位于海口市海甸岛五西路。与琼州海峡毗邻,和世纪大桥相映;地处白沙门生态公园附近,环境幽雅,景色怡人,交通便利。校园总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投资2000多万元。学校设施设备齐全,时代气息浓郁,开通了校园网络系统,拥有了高规格的电化教学设备,高标准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微机室,形体室,美术创作室,音乐教学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阶梯教室,室内体育训练室;教室、宿舍均配备有空调和闭路电视系统,校园里学习、生活设施一流。办学七年来,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各种嘉奖,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民办学校”,“海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海南省家长满意学校”,“海南省民办教育十佳信用学校”“海口市卫生先进单位”等称号。还先后捐资216万元,建立起海南省第一个“希望工程”基金会, 通过省青少年基金会面向全省资助30名贫困学生完成初中到高中的学业。学校规模迅速发展,本部现有教学班级达到32个,在校学生1300多人,教职工110多名。海天学校拥有一支面向全国招聘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百余名教师中,中高级职称占85%,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职称18人,大学本科学历46人。并特地从湖北省的天门市、黄冈市引进众多骨干教师从事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探讨,在国家、省、市的各级各类教学评比活动中,分别有20多位教师获得殊荣。海天学校坚持把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把严肃教风,端正学风,纯洁校风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真抓实干,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一个一个细节抓起,不弄虚作假,不沽名钓誉。把“培优转差”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用严谨的教风去感染学生,用亲切的鼓励去点燃学生的激情,用严教提高学生的成绩,用宽容去培育学生的个性,用理想和信念去陶冶学生的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办学短短七年,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历年的高考上线率达100%,2004年高考,李春光同学以海口市“理科状元”,海南省全省第四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获市教育局奖励笔记本电脑一台,海天学校奖励现金5000元。2005年高考,李洋同学以海南省“理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被香港城市大学录取,并获得44万港币的奖学金;还有数十名同学分别被全国各重点名牌大学录取。 2004年中考,刘莹等15位同学被省市重点中学录取。2005年的中考,101人参考,49人超过了省市重点中学录取分数线,其中李旭晓等7名同学以7A+★的成绩远超海南中学录取分数线。2006年中考,再传捷报,又有47人超过了省市重点中学录取线。2007年高考,一本上线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海南18.9%,我校37.10%);2007年中考有十多人取得全A加星、小考有39人获得全A的好成绩。在各级各类学科知识竞赛和才艺展示中,78人次获市级奖,37人次获省级奖,61人次获国家级奖励。学校也获得了各种优秀奖。 素质教育硕果累累,成绩喜人。对教学要求规范严格,对后勤的管理更加精细,更加具体,更加人性化。在学生宿舍,配备了专职的生活老师24小时关注学生的冷暖,标准的8人小间,洗浴室、卫生间配套齐全,空调、冷热水按时供应,让学生住得安心;食堂严格要求,规范管理,严把进货关,验收关,检查关,饭菜色、香、味俱全,师生吃得放心;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精彩纷呈,让学生玩得开心。这里是莘莘学子求学的乐园。发展是无止境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压力和挑战,海天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去攻克了一道道难关, 用我们的拼搏去创造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蓝天。海之博大,是我们的胸怀;天之高远,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将用博大的胸怀和高远的追求去开创海天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地址:海口市海甸岛沿江五西路电话:0898-66185086站长邮箱:hkhtxx2001@163.com
百色民族高中创建于2005年,是市人民政府创办的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校园占地82亩(其中幼儿园占地10亩),有教学楼、公寓楼、餐厅等校舍建筑面积49654.26平方米(其中幼儿园1680平方米)。现有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四个部,在校学生5984人,其中高中65个班3819人,初中16个班948人,小学12个班667人,幼儿园12个班550人。有教职工245人,其中专任教师221人。专任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19人,中学一级教师95人,小学和幼儿园高级教师20人。多年来,在中共百色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的大力支持,学校秉执“树精品理念,建设精品高中,创精品质量,育精品人才”的校训,以“进来是高中生,出去是大学生”为育人目标,全力打造“一流校舍、小班教学、统一教案、低费高奖、高科技化、高考质量”等六大优势,从软件到硬件全面实施精品化战略,取得显著成绩。2008年首届高考,一本、二本、本科上线率均创百色高考历史新纪录,其中本科上线率高达96.3%,居广西633所普通高中第二位,荣获“百色市A1类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一等奖”;2009年的第二届高考,黄元祥同学勇夺全市文科状元,被复旦大学录取,一本上线人数比上年增81人,占全市同比增长人数的91%;2010年高考一本上线率达22.7%,班韬泽同学以664分的总成绩夺取百色市理科状元,成为百色当年唯一考上清华的学子,本科上线率达93.3%,达到广西一流水平,再获“百色市A1类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一等奖”;2011年高考实现了“三个包揽”,即包揽百色市文理双科状元,包揽百色市考上北大清华学子,包揽百色市一本上线率、二本上线率、本科上线率第一名,办学六年四次获得“百色市A1类普通高中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学校先后荣获“百色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百色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百色市规范管理十佳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谐学校”等称号,获市委、市政府以及自治区精神文明委的表彰奖励。今后,我校将继续弘扬自律、创新、民主、力行的领导作风,敬业、专业、抱负、精品的教风和壮志、坚韧、惜时、奋进的学风,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切实办人民满意的优质高中教育,努力将学校办成广西乃至中国一流的民族高中学校,为百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地址: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城东二路3-5号邮编:533000邮箱: xuyijin258@163.comQQ: 280318604
灵山中学创建于1914年,位于灵山县城西郊著名的三海岩风景区内,占地面积215亩。校园三面奇峰环抱,风景优美,古树成荫,四季如春,素来有“花园式学校”之美誉。经过90多年的发展,灵山中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一流的办学设施和学习环境、一流的师资队伍和一流的教学质量的具有重要影响的地方名校。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学科研和后勤服务的管理队伍,确保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校共有教职工300人,在校学生4300多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也达到全区一流水平,现有校舍建筑面积94570多平方米,学生都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里上课;教学仪器装备达全国一类标准,图书馆藏书270000册(含电子图书),教室基本实现多媒体化,学校建有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电脑备课中心、电教资源信息库;学校完善的生活设施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学生全部住上了整洁的公寓楼,宿舍安装有电话、电风扇和热水系统等设施,宽敞明亮、高档次配备的学生饭堂大楼能同时容纳5000人就餐。灵山中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传统和办学风格,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学生在这里学习,既能够受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知识的熏陶,成为祖国建设的合格人才,又能让个性得到合理张扬,让特长得到进一步彰显。灵山中学以其科学的办学理念和过硬的办学条件,成为钦州市第一所取得自治区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称号的学校,获得“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治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广西中学计算机网络建设试验学校”、“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自治区卫生先进单位”、“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自治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纪律严明、校风良好,办学理念先进,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一批毕业生考上清华、北大、中科大、人民大学等全国名牌大学。2006年高考上本科线人数突破1000大关,本科上线率居钦州市第一名;2007年高考上本科人数达1139人;2008年高考上本科人数达1264人,再创历史新高;2009年高考取得重大突破!全校考上重点大学分数线294人,比2008年增加102人,增幅53%,是广西增幅最大、增加人数最多的学校;考上大学本科分数线1278人,上线率为70%,是钦州市唯一一所保持快速增长的学校;2010年高考又喜获大丰收!全校考上重点大学分数线252人,考上大学本科分数线1680人,上线率为81%,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多年来我校高考本科上线率一直居于全市榜首。站长邮箱:gxlszx@yeah.net
上思中学创建于1938年,前身是上思县县立国民中学,1946年4月更名为上思初级中学,1956年定为现名并始招高中。现为上思县唯一高完中。2003年被自治区教育厅确认为普通高中一级学校。学校总占地面积约94亩,建筑面积24186平方米,现有34个教学班,在校生1900多人,教职工147名,专任教师134人,教师本科学历以上占100%(其中有4名硕士研究生)。建有教学楼4幢,公寓楼2幢,实验楼1幢,图书科技楼1幢,微机室2间。学校拥有一流的现代教学设施,建立了校园网。理、化、生实验室均达国家一类标准。管理团队学校领导机构设有三室(校长办公室、党支书办公室、副校长办公室),四处(政教处、教科处、教务处、总务处),一会一委(工会、团委)和8个教研组,机构齐全。我校现任校级领导班子5人中,全部具有高级职称,平均年龄44岁。中层领导中具高级教师6人,有研究生学历2人。学校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较强的改革意识、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精神。在工作中团结协作、以身作则、公正廉洁,促使学校各项工作协调、高效运转。办学理念办学理念:为十万山儿女搭建成就未来的平台。校训:志存高远 走向成功校风:至爱至严 至诚至真教风:爱生敬业 求是求真学风:立志进取 勤学善思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双方认识一致,达成共识:扶持家庭经济困难优秀学子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让从上中走出去的学子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育理念的实施,不仅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是为学生终生美好地发展、美好地学习、美好地工作、美好地生活搭建平台,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促进学校发展。以此为基础,学校形成了校训及“三风”的理念体系。办学特色我校逐步形成三大鲜明的办学特色:管理特色——岗位职责明细化,教育管理制度人文化。学校提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加强管理,提高形象,吸引生源,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编撰了《上思中学管理制度汇编》,使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有章可循,学校的办学方向与思路明确,管理规范、科学与精细。实行了“制度上墙”,实行规范管理,并且制定了诸如《教职工奖励办法》《学生奖助学办法》等许多富有人性化色彩的管理制度。德育特色——强化“两知”教育。学校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较大,农民供子女读书不容易的状况,广泛开展“知责成才,知恩图报”德育工程,并开设《农家子弟知恩图报教育研究》课题。通过召开感恩主题班会,举办感恩主题征文比赛,邀请专家到校举办感恩励志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从培养学生感恩父母、回报社会为切入点,教育学生知责奋发,立志才成,知恩图报,帮助学生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特色——“五合一”教学模式。学校以加强校本研究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工作主线,以学生技能训练为核心,走“科研强校”之路。自2009年起,学校先后有15个教育教学科研课题项目通过市级和国家级立项。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学校结合实际,在全校推行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五合一教学法”,把知识点、思考点、关键点、训练与考测点、常见易错点等五个方面制成表格,形成“五合一讲学案”,印发给学生,供师生在课堂上使用。该教学法简洁明了地体现出课堂教学目的,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办学质量多年来,学校始终以教学为中心,坚持以质量为生命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了教育教学过程,提高了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区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 防城港市文明卫生学校”、“城市清洁工程”创建活动自治区文明卫生学校、广西“校本教研”项目先进集体等,真正成为了当地教育教学和教改科研的示范基地。近年来,共有4名学生被评为自治区三好学生、4名学生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学生干部,4个班级被评为自治区先进班级;共有9名学生被评为市三好学生、5名学生被评为市优秀学生干部,3个班级被评为自治区先进班级;共有10名学生被评为县三好学生、5名学生被评为县优秀学生干部,2个班级被评为县先进班级。2008年高考本科上线78人、2009年本科上线86人、2010年本科上线136人,上线人数突破历史记录,真正实现了“低进高出”目标。特别是2010年高考符洪源同学以总分645分摘取了防城港市理科状元,学校荣获防城港市2010年高考一级学校本科上线率第一名,深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和好评。光明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不断扩大,上思中学广大教职工继续发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实验精神,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力争在百舸争流的改革大潮中,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打造优质教育品牌,为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学校地址:上思县环城东路10号联系电话:0770--8512406
儋州市第一中学,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人民中路214号。 学校始建于1948年秋,原名琼西中学,首任校长是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原址在现北京市第29中学)的卓浩然先生。当年仅有学生150名,暂借美国教会学校灵光小学课室上课,不久迁到那大军部,借用军部营房上课。新中国成立后,琼西中学易名为儋县第二初级中学。1953年秋,学校又搬回灵光小学旧址。1955年秋,学校迁到现址。1957年,设立那大县,学校改名为那大中学。1958年底,那大县并归儋县,学校重新隶属儋县,校名改称儋县那大中学。1978年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县级重点中学。1993年随着儋县撤县设市,校名改为儋州市那大中学。2007年9月10日,那大中学更名为儋州市第一中学。2010年2月,与长沙明德中学合作办学。 学校历任校长为卓浩然、许禄丰、林子超、黄清、陈作朝、刘喜峰、符明发、罗名俊、陈兆炎、谢兴植、谢群峰。现任校长范秋明,执行校长乐炼。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97572.2平方米,校园划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和活动区,校舍建筑面积约60907平方米。建有学生公寓楼、艺术馆、体育馆、教学综合服务楼、后勤服务大楼、科学馆、图书馆,校园内设置有校园局域网系统、校园智能办公系统、校园智能广播系统、校园智能监控系统、校园多媒体系统、校园数字化管理系统、校园数字图书系统、电视卫星差转台等先进的教学辅助系统。 学校现有87个教学班,高初中学生总数4770人,其中高中三个年级68个教学班,学生3728人,初中19个教学班,学生人数1042人。教职工322人,其中专任教师293人。高级教师77人,省级骨干教师25人,市级骨干教师31人。先后有詹宗程、谢兴植、吴壮佑、许玉山等被评为中学特级教师;涌现出劳瑞珍、黄莉、陈育贤、吴壮佑、符元万等“全国优秀教师”和刘海平等“全国模范教师”;一大批教师获省级、市级各种表彰。在一中人的不懈努力下,一中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成果显著,有多名学生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名校。 近几年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学生各项素质发展进步明显,学校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培训成绩十分突出。学校被上级有关部门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海南省文明礼仪示范学校”、“海南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海南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海南省实验教育优秀学校”等多项奖励。2011年12月,被海南省教育厅授予“海南省一级甲等学校”荣誉称号。 前进中的儋州一中,将更加突出“为孩子终生的发展与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认真贯彻中共儋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科技兴教、教研兴校。以“文化立校、管理创新、质量突破、特色彰显”为办学方略,以“新、精、特、美”为办学目标,以“安安静静办学,干干净净办学,堂堂正正办学”为办学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力争把儋州市一中建设成为现代化、示范化、高质量、有特色的海南省一流名校和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优质完全中学。地址: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人民中路214号邮编:571700E-mail:wayaya5621@tom.com
文昌中学始建于1804年,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学校位于文昌市文城镇南边的文中坡,毗邻海南省会海口,有海文高速公路直达,距美兰国际机场只约30分钟车程,西南面紧靠文清大道,直通向南中国海岸线,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学校占地面积近千亩,在全国中学中排名第二位,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高标准的教学楼、图书馆、科学馆、运动场、文昌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宿舍、学生公寓以及文中餐馆,配备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学校现有在职教师320多人,在校学生5500多人,设有97个行政班。 学校前身为建于清朝嘉庆年间(1804年)的蔚文书院,1908年改设为文昌县立中学,至今已有207年建校历史和103年的中学办学历史。抗日战争时期被迫迁往文昌南阳山区,抗战胜利后搬回现校址。学校创办以来先后有30人次担任校长,现任校长为潘正怀先生。经过历代文中人的艰苦努力,文昌中学已成为一所闻名遐迩的中国名校(1988年评定)。 文昌物宝天华,人杰地灵,素有“文化之乡”的美称,“偃武修文,教化昌明”,厚实的传统文化积淀和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各级领导、各界人士、海外侨胞、港澳台胞对教育的关心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学校严格按照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分开”的原则布局,合理有序。校园宽广平坦,道路笔直通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冬暖夏凉,物候宜人。学校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海外乡亲、港澳台同胞的鼎力支持,捐赠将近1500万元,为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泰国侨领导张光嶷先生捐赠330万元建成科学馆,香港海南商会常务副会长潘正洲先生捐赠320万元建成教学楼,香港海南商会顾问陈世英先生80万元建成办公楼,周成泰先生等100多位海外乡亲捐赠110万元建成图书馆。马来西亚王兆松先生亲属2002年捐资80万元重建王兆松楼。2005年秋季,学校接收了原文昌中学初中部项目,学校硬件设备齐全,办学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在校学生可达7000人。 学校办学成绩斐然,闻名遐迩。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法科学治校,致力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了人心齐、理念新、管理善、设备全、环境美、质量高的办学格局。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为大中专院校输送了一万多名优秀学生,近三年每届都有600多位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等国家重点大学。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先进单位”“五一劳动奖状”,中央组织部授予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国家级荣誉称号70次,获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全省教育战线“文明单位标兵”等省级荣誉称号196次。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朱良,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国务院侨办主任郭东坡,国家总督学柳斌等领导都曾莅临学校视察。 2003年9月,学校通过了海南省重点中学办学水平一级学校等级评估。2005年秋季,海南省教育厅批准与海南中学并列第一批面向全省招生。目前,学校正朝着创建“全省一流,全国知名,有国际影响”的特色高中示范学校的办学目标迈进。联系电话:0898-63222395
百色学院附属中学创办于1978年,原校名为“百色县中学”,当时招收一个加强班,3个正规班,学生205人。第二年加强班有56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有4人考上本科,陈雄章同学被武汉大学历史系录取,黄建波同学被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录取,这一成绩的取得,使百色县终于实现了高考零的突破。二十多年来,百色市一中在党和政府的殷切关怀下,学校的各项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校舍由原来破烂的几间砖瓦结构房屋发展成了如今花园式的现代化楼群;在校生总数也由原来的205名发展到现在1800多名,并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初、高中毕业生,为社会输送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学校本着“凝聚·明理·砺志·成材”的校训,在多年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人为本吃苦奉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正直·俭朴·尚礼·扬善”的优良校风,“勤奋·自主·重思·创新”的优良学风和“爱生·敬业·博学·严谨”的教风。二十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做到“以人为本,面向全体,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和“把一中的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家乡、为社会服务,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具有良好个性特长的优秀学生”。 在这些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一中培养出众多的优秀毕业生,如:中共中央宣传部杨卫芳,深圳市副市长、华南农大副校长黄智,中山大学植物生态学博士梁仕楚,百色地委秘书长黄志伟,武警百色地区支队政委黄志同等。1999年10月7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视察了我校并题辞“发展经济,教育为本”,为学校指明了新世纪办学方向。地址:百色市城西路2号电话:0776-2844030邮编:533000Email:cyc4444@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