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第十二中学创办于 1985 年,是一所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完全中学。学校座落在肇庆城区西北部,东临风景旖旎的国家第一批重点风景旅游名胜区——七星岩,西近宏伟的市体育中心。学校教学设施完备,有电教中心、学生电脑室、语音室、美术室、音乐室、图书馆、生物园、地理园、史地专用室;有通过省达标验收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仪器室;有功能齐全的多媒体综合电教室;有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以及 200 米 塑胶跑道的田径场。学校拥有园林式的校园,环境幽雅,布局合理。现有 33 个教学班(高中 15 个、初中 18 个),在校学生 1870 多人,师资雄厚,在职正编教工 125 人(其中高级职称 26 人,中级职称63 人)。十二中建校以来,学校管理架构完善,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管理理念, 学校“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依靠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依托社会各方力量的协助,依赖全校师生的全力拼搏,依照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顺应其趋势,努力把十二中办成具有良好社会声誉、教育教学成绩良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受家长及学生喜爱的一流的面上普通完全中学”的总体目标,还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构建和谐校园,努力打造精品教育;强调以科学精神、人文气息和人格魅力支撑学校的发展,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肇庆城区西部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在坚持“ 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改革活校、特色立校”的办学思路基础上,又提出了“质量强校、人才旺校、文化铸校、和谐荣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管理严格依法办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公道的管理原则。为了加强学校管理效益, 2002 年 9 月开始,学校推行“分部管理”,建立了初中综合管理小组和高中综合管理小组,分别行使初中、高中的教师队伍建设、 ` 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管理等职责,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该校是粤西地区(含肇庆、云浮、阳江、茂名、湛江)唯一的一所 成为 全国绿色学校 的中学 、肇庆市第一所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单位以及肇庆市文明单位、花园式单位、卫生先进单位、环保教育先进集体、普法宣传教育先进单位、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被肇庆市教育局评为市一级学校。校长邮箱:zq12z@126.com
香山中学位于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滨江旅游城市——德庆县县城德城镇内,背靠树木葱茏,风景秀丽的香山,面向南国“黄金水道”——西江,是一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地方。香山中学创办于1926年秋,初名为县立初级中学,1944年上半年增设高中部,易名为德庆县立中学,1949年定名为德庆县香山中学,1978年确定为德庆县重点中学,2004年1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9年2月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2011年12月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终期督导验收,成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校园占地面积达270多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布局合理。一直以来,中共德庆县委、县人民政府对香山中学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把学校的发展纳入全县工作的重要议程。近几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先后共投入3千多万元,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和运动场等。学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现代化、信息化设施设备硬件建设不断加强。教学场室、实验设备、图书报刊等均已达到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标准;学校有校内通讯系统(短号网)、闭路电视系统、教师电子备课室和校园局域网,高中部各班教室已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香山中学在抓好教学这个中心环节的同时,各项工作协调联动,全面推进,和谐发展。近几年来,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首批文明安全校园”、“广东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实验研究实验学校”、“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第二届青少年书法大赛书法教育名校”、“广东省首批交通安全示学校”、“肇庆市高考先进单位”、“肇庆市高考备考培优工作先进单位”、“ 肇庆市德育名校”、“肇庆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肇庆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肇庆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肇庆市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2005年至今,我校每年均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称号,在县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中被评为“满意单位”,学校党总支、团委、工会也多次获市县奖励。如今,香山中学已成为一所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成绩优,深受莘莘学子向往,在本地区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的学校。
惠州市田家炳中学(原名惠州市一中江北分校)创办于1997年,是一所极富发展潜力的公办完全中学。 学校位于惠州市江北文华二路88号,毗邻秀美娴静的木墩湖度假村,远离喧嚣闹市,是读书的好地方。校园面积71825平方米,现有34个教学班,2000多名学生,为惠州市一级学校。该校不仅拥有其它学校无可比拟的育人环境,还联手我国著名的教育品牌连锁机构——田家炳学校,于2005年12月正式挂牌,更名为“惠州市田家炳中学”,成为惠州教育界又一个强强联手的典范。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职工131人,其中研究生2人,中学高级教师20人,中学一级教师52人,任课教师的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91%。教师学历高、业务精、年富力强,干劲大,师德好,甘奉献。骨干教师大多来自全国各重点中学。 学校教学设施完善,现已建成高质量的田家炳综合大楼,高中、初中教学楼、实验楼、教工宿舍楼、学生餐厅和教师餐厅、400米八跑道全市最好的塑胶运动场、3个标准灯光球场、2个排球场;装配了完整的校园广播系统;配备了多功能阶梯大课室、电脑室、语音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高水准的美术、音乐、舞蹈、图书阅览室等近20个功能室及10多个多媒体课室,图书室藏书43327册。 学校本着“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未来”的教育理念和创建“校风好、上等级、质量高、有特色,师资队伍一流、教学设施一流”的办学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行“全员德育”、“三级量化”的德育管理制度和“二类三课型”、“分层教学、分类推进”的教学管理模式,着力培养志向高远、文明守纪、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特长明显、富有创新精神的田家炳中学学生。惠州市田家炳中学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江北文华2路88号邮编:516001电话:0752-2866813传真:0752-2866812网址:http://www.hzstz.com
高要市第一中学,又名高要市华侨中学,创建于1987年,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65个,在校生3600多人,教职工300人。高要一中位于高要市城区内,与著名的国家级旅游历史名城肇庆市一江相望,二桥相通,是目前本地区面积最大的学校之一。校园内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校内草木繁茂,校道宽阔笔直,教学区内教学楼,办公楼,科学楼,图书馆等设施,有接入ADSL宽带网的1000兆光纤校园网和多个电脑教室,教室专用电子备课室等现代教学设施,运动区有多功能体育馆,运动场,篮球场等体育运动设施,生活区有教工宿舍,学生食堂,学生宿舍等生活设施。 高要一中确立了“以人为本、务实创新、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教学理念。创建“书香校园”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此理念。 学校为创建“书香校园”做了大量工作:一、不断加大教学投入 创造书香环境 1、注重硬件建设的投入。学校建有自己的校园网站,有1000兆主干校园网,60%的教室已经配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平台;学生每10人拥有l台计算机,供学生上网和阅读电子读物的电脑有300多台;图书馆藏书达88134册,电子图书平均每生20册,每生图书25册。建立和完善了图书借阅制度,并安排专人负责图书,报纸,杂志的管理,合理安排学生的借阅时间,使这些图书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校更加注重更新校图书室的藏书和增加校阅览室的报刊杂志。调动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积级性,方便学生全天借阅,使学生真正拥有自己的“精神财富”。 2、张贴或悬挂各种宣传标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突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张贴创建“书香校园”的宣传画等。我校给人的感觉是校园文化气息浓郁。校园里适时挂着横幅,例如在新生入学时在校园内挂着“希望在一中扬帆,梦想在一中起航”,在教学区挂着“造就实力凭努力,决定高度靠态度”、“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在饭堂里挂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等,这些标语无不寄托着学校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期盼,还有宣传橱窗等阵地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名人名言等。在每班的教室内也挂有贴有标语,无处不营造出一种浓郁的书香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书香的味道。校园罩呈现出了“德馨绿满园,诗书香满楼”的现象。二、加强师资培训 提高教师能力和水平 l、坚持不懈加强师德建设。学校始终把师德教育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我们重点突出“五个抓”:一抓学习,开展以“铸师魂、扬师德、树师表、正师风”为主题,以“白重、自省、自警、白励”为主要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二抓典型,通过树立黄惠萍、苏学玲、陈命起等先进典型,弘扬正气,营造敬业奉献的师德氛围。三抓考核,每学期、每学年都对教职工的师德师风进行考核评价,引导教职工努力做到受学生欢迎,让家长满意。四抓评比,每年开展评选“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活动。五抓表率,在开展先进性教育和“八荣八耻”教育活动中,号召党员“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当高要一中排头兵”、“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榜样”,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2、着力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我校坚持“开门办学”,努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不断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我们选派了一大批教师到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培训学习;组织个别学科备课组去广州、东莞、茂名、中出、珠海等地学习取经;为了让更多老师认识新课改,熟悉新课标,我们又组织高一高二年级老师参加肇庆中学、四会中学开放日教研活动。 2009年5月份我们分别邀请华师大附中特级教师、语文科组长、广东省高考语文科评卷组副组长邹寿元老师和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黄牧航教授光临学校讲学。4月还邀请了肇庆市教研室刘同胜副主任莅临学校对2010年广东新高考方案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进行解读分析。同时,以校本研训为主渠道,持久开展多层次、多层面的“过三关”(教材处理关、课堂组织关、课件制作关)、“练三功”(备课功、讲课功、评课功)、“讲三课”(入门课、示范课、优质课)等活动,不断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优化。 3、加快培养青年教师成长。针对我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所占比重很大的情况,学校积极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通过以老带新结“对子”、实践锻炼压“担子”、竞赛比武搭“台子”、评选新秀树“样子”、选贤任能给“位子”等措施,举行上入门课、听示范课、评优质课、读教学理论、写教学反思、撰科研论文等活动,引导青年教师虚心学习,改进教学,提高能力,使他们早日成为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正是学校的大胆使用、精心培养,使很多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增见识、长才干。青年教师梁喜初、刘欢等4位青年教师在高要市教坛新秀中榜上有名;甘昌雄、罗风媚等6位青年教师在省、市、县的各类新课程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黄晓彬、廖广毅等青年教师分别走上了团委副书记、级组长等岗位。 4、启动“名师工程”,造就品牌教师。学校坚持立足校本培训、鼓励各类研修、实践锻炼成长等策略,实施涵盖师德建设、专业发展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名师”工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队伍日益壮大。学校现有高级教师66人,其中大多数教师是省、市学科教学骨干,在肇庆市教育界中享有较高声誉;学校推荐了67位教师为肇庆市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对象并参加了到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长”、“名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校还有一大批教师担任了肇庆市、高要市教育学会各分会的会长、理事,有5位教师任肇庆市教研会理事,23位教师是肇庆市教研会中心组成员,10位教师是肇庆市中学一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入库委员,有一位教师是肇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委员、高要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三、营造书香环境 丰富德育内涵 我们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和德育科研,探索传统道德与现代教育、环境与生存教育的新形式,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智和高尚的人格。学校在全体学生中开展“读中国古典名著,品传统人格魅力”的活动,培养学生“人人知书识礼、个个崇德尚情”,努力探索传统道德与现代教育对接的模式。学校积极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在“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中,效果显著, 《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获国家级成果一等奖。 学校充分利用文学社、宣传栏、班级板报以及广播站、学校网站、校长信箱等文化阵地,积极组织各种社团,活跃校园文化。“南燕文学社”定期出版报刊,邀请专家讲学,培养了大批写作人才。我校是“全国青少年集邮示范基地”,在省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2008—2009学年度组织学生参加省集邮协会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广东省青少年邮集制作大赛,有6位同学获奖,其中苏晓梅同学的《中国杭天之路》获省三等奖,其余获纪念奖,我校荣获“组织奖”,苏学玲老师获“优秀辅导员”奖。并于2009年1月举行巡回展,师生踊跃参观,师生从方寸中感受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每年一届的“高要一中体艺节”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课外活动多姿多彩,有书画、音乐兴趣小组、文学社、合唱团、舞蹈队、田径队、篮球队等。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丰富了我校教育资源的内涵。 学校实施“文明宿舍”、“文明班级”、“操行量化考核”和“综合素质评价”等考评制度,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班结合“道德教育”、“感恩教育”、“八荣八耻教育”等确定班会主题,采用诗歌朗诵、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白编、自导、白演,完成教育主题。系列主题班会发展了学生个性,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学校重视环保育人,制定了《开展环保教育实施方案》,全校每个班级都成立了环保小组,把环保教育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006年12月,我校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四、开发校本课程 发展素质教育 1、加强科组建设,形成优势学科。学科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基层组织。科组工作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每学年评选优秀科组和优秀教师,努力建设学习型、科研型、合作型的教学团队。目前,我校己形成了英语、政治、历史、化学、地理为代表的优势学科。历史科组是广东省示范教研组,化学科组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教研组。 2、学校着力建立多向互动的师生关系,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建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特别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学校共开设《走进邮票世界》、《高要古村落文化》、《肇庆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河台金矿综合研究》等32门校本课程,学生从校本课程中获得常规教材、课堂以外更为丰富多彩的知识和技能。学校建立了以广新农业生态园、肇庆阅江楼、乐城领村、高要消防中队、蚬岗高新农业基地等为主的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及综合实践提供了保障;我校还组织地理科组教师结合高要实际,完成了《高要地理》校本教材的编写,充实了校本课程。近年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的“高要河台金矿考察报告”、“端砚文化的研究”、“肇庆裹蒸特色研究”等研究性学习专题共135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及社区服务3260人次,有多项成果在国家、省、市获奖。其中生物科组的《名特优产品肉桂之乡考察——资源持续利用科普》的考察成果,在第六届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中,荣获全国三等奖、广东省一等奖。五、形式多样 书香校园活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校是读书韵乐园。中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季节,为了养成学生的读书习惯,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无限的积累能量,来填充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友,与真理为友。引领他们在书海里领略祖国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校很注重校园文化活动,每个学期都会有一些有益学生身心的文化活动。学校举行“理想信念鼓舞着我”等主题的演讲比赛,“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等专题报告会,地震知识、股市知识等内容的讲座,组织学生参加“争做守法公民”、“成人仪式”等主题宣誓及签名活动。学校团委组织开展“喜迎奥运,报效祖国”的活动,举行“世界读书同”征文比赛,组织学生参加“世界华人青少年中华情主题写作大赛”、“我为学校发展献计策”书信大赛、集邮文化节暨邮品制作大赛;语文科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读书和征文活动,参加“世界华人青少年中华情主题写作大赛”,“节粮在我身边--青少年科学体验活动”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书香”作文选拔赛,积极为学生推荐好书,引领学生坚持课外阅读;数学科组织学生开展数学竞赛和信息学奥赛辅导;英语科组织高三英语词汇竞赛;物理科趣味知识竞赛;政治科组织开展政治小论文比赛;历史科组织开展“历史与文化阅读”读书活动;地理科组织开展地理知识竞赛活动;生物科组规范化答题比赛;艺术科的学生书画大赛;体育科举办“体育与我”世界读书日征文比赛;信息技术组组织信息技术网页制作活动。还有,高一级的诗歌朗诵比赛和班级图书角,高二级的英语角,高三级的感恩作文比赛。此外,学校还创立了摄影协会、广播站、南燕文学社等,以活跃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我校的《南燕潮》杂志社征集优秀作品编辑成册……各项活动开展得五彩纷呈,有声有色。莘莘学子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尽情吮吸艺术的精华,收获累累的知识,健康成长,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充分肯定。六、注重阅读 营造读书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琅琅,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因此我们要让我们的师生在阅读中亲近大师,拥有思想,直抵精神。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师生同建书香校园。通过阅读,使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使他们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享受教与学韵乐趣,从书籍中寻找理想的栖息地。 l、教师的阅读。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有效地教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更好地育人。我们以此为目标,倡导人人读书,让教师捧起书来,徜徉知识海洋,不断提升自己文化素养,推进学习型校园建设,让它更为灿烂,更为绚丽,更为迷人。每学期我校近260名教职工从图书馆借出的书近5000本,达到了人均阅读量20本的高要求。而很多教师也在教学之余直接进入图书馆阅览室看书,常常一看就是几个小时。 2、学生的阅读。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的宣传栏和板报、墙报,并定时更新,创造校园恰人的书香环境。校园开辟了专门的阅报栏,让学生足不出校也能知国事和天下事。而图书室、阅览室的开放管理,更是激涌出了一阵阵全校师生的借阅潮!我们在书的海洋中酣畅淋漓地游弋。通过有计划的阅读,学生增长了见识和学问,丰富和补充了知识,拓展了学习思路,改变了思维习惯,促进了个人进步,净化心灵、修身养性。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通过阅读,使教师、学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荡涤自己的心灵,从书籍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从书籍中找寻理想的栖息地。“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我们坚信只有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才能让阅读真正成为滋养学生生命的源头活水,才能“用书的厚度提道德情操”。 “书山有路勤为径”。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让学生在“书山”之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今后,我们还将继续稳健地走下去……。我们坚信: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以此引领学生热爱读书,培养学生受益终身的学习习惯。从我校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以来,令书卷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书香的芬芳溢满校园,为师生共同徜徉书海,浸润书香创设了浓郁的校园读书文化氛围。地址:广东省高要市城区府前大街11号 邮编:526100 电话:0758-8392574 传真:0758-8392574站长邮箱:gdgyyz@163.com
龙门县龙门中学创办于1929年,座落在龙门县城西林河畔。学校占地100多亩,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优美,有比较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现有46个高中班2300多名学生,160多位教职工,是一所颇具规模的县重点中学、惠州市一级学校。 龙门中学遵循“使学生成才、令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原则,以创“优良校风、优秀成绩、优美环境”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启动形象工程建设,大胆创新,开拓进取,依法治校,以德育人,规范管理。学校坚持德育为首,围绕“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切实加强德育工作,不断拓展思想教育新领域、不断丰富思想教育新形式和新内容,先后成立了少年团校、少年军校、业余党校和家长学校,积极开展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同时,学校按照“管理要到位、管理要规范、管理要出成效”的要求,切实加强了学校管理,逐步形成了勤奋创新、团结向上、求真务实、文明守纪的良好校园风气。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职业道德先进集体、广东省中学共青团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学校、广东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惠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惠州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惠州市文明单位、惠州市安全文明校园、惠州市重视青少年工作先进集体,龙门县模范集体、龙门县先进单位、龙门县五好单位、龙门县普法先进单位、龙门县德育工作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重视加强教学研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历年的中考、高考成绩均居全县首位,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合格新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成为龙门县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多次获得惠州市高考成绩进步奖。 今天的龙门中学虽已历经七十多个春秋,但仍是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在龙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又将掀起新的发展潮,2002年秋实行了初、高中分离,开办了附属学校,扩大了高中规模,努力争创示范性高中。沐着新世纪朝霞的龙门中学正朝着创“优良校风、优秀成绩、优美校园”的目标奋进。
梅州中学创建于1904年,由清末著名外交家、诗人黄遵宪创办。文革前曾是省立重点中学。叶剑英元帅和谢晋元等40多位将军,李国豪、江欢成、廖万清等8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曾宪梓、潘逸阳等40多位厅级以上干部,林风眠、李金发等400多位教授级专家学者,以及大批著名的企业家,他们曾在梅州中学打下扎实的思想文化知识基础。是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2006年率先在梅州市通过国家级示范高中初期督导验收。并于2007年被确认为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和通过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验收。学校以“梅花”为标志, 以“诚”为校训, 以“笃诚、奋发、求是、创新”为校风。现有108个教学班,学生5900多人,教职工426人。高、中级教师290多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2人,广东省特级教师2人,广东省优秀教师6人。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8%。学校占地面积13万多平方米,2004年在市区江南开办了一所“伯聪分校”(设初中部)。校园布局合理,现代教育设备齐全,有千兆校园网,全校108个课室安装了全省一流的电子白板。理化生实验室按国家级示范高中标准建设。学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理念。学校高考、中考升学率名列全市同类重点中学前列。连续四年高考本科入围率居全市十间重点中学第四名,县级重点中学第二名。近几年来,培养了全省单科状元2人,单科全省前10名8人。连续四年初中升高中全市统考,考生平均分、入重点率居梅州市第一。学校先后荣获“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普教系统先进集体”、“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集体”、“广东省中学共青团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先进单位”、 “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 广东省绿色学校”、“南粤女职工文明岗”、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展望未来,学校提出创建和谐校园的目标,发挥百年名校优势,勇于进取,开拓新路,朝着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前进,争创全国、全省一流学校!学校地址:广东省梅州市梅州大道9号邮编:514011电话(传真):0753-2368012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中学创办于1948年,是一所具有60历史老牌学校,前身是私立平山镇初级中学。1952年,易名惠阳县第三中学。1958年,易名惠东县平山中学,升格为完全中学。1961年,首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录取率47%。1965年,复名为惠东县平山中学。1969年,更名为“五七”中学,隶属平山镇管。1978年,改名为惠东县平山镇中学。1981年,改称为平山镇第一中学。自2000年起,收归县直属管理。学校的美术是一大特色,该县的美术生统一如该校招收。 发展时期 2006年,惠东县平山中学为惠州市一级学校。 2008年,初中部迁到新校区,实现初、高中分离办学。 2010年,学校正在准备申报广东省一级学校的工作。 2011年,成为广东省一级学校。校容校貌 目前,高中部校园占地79680m,校舍建筑总面积75115m。高中部现有教职工319人,在校学生4150人,有74个教学班。初中部现有教职工126人,在校学生2019人,有36个教学班。近3年来,学校先后获各级各类荣誉称号33项,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评比或竞赛获奖426人次,教育教研成果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63篇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评比或竞赛活动,获奖537人次。其中,师生获县一级荣誉共有730人次。 近年来,平山中学以“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创办一所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省一级学校为办学目标,科学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全力打造优质平山中学。十年中迈出了三大步:2000年—2003年,以提高质量求生存,教育教学质量走出低谷,逐步形成办学特色,成为“县一级学校”;2003年—2006年,按国家要求规划校园,逐步完善各种设备设施、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形成比较鲜明的特色,创建成为“惠州市一级学校”;2006年—2010年,按国家标准进一步搞好硬件和软件建设,实行初、高中分离分校办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形成鲜明的美术特色,争创“广东省一级学校”。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平山中学的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近3年来,县政府在原有支持的基础上,连续下拔建校资金近一亿元,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副县长经常亲临学校检查指导工作,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县委、县政府对平山中学采取“三倾斜”政策,即政策倾斜、人力资源倾斜和财力倾斜,解决了学校大班额问题。县教育局领导也对我校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直接指导。 目前,学校面貌已焕然一新。校园重新规划和建设,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合理。高中部按国家一类标准先后建立了74间教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各6间,物理仪器室、化学仪器室、生物标本仪器室各3间,历史室、地理园、生物园各1个,4间语言实验室、2间通用技术实验室、38间综合电教室、7间音乐室、14间美术室、2间心理辅导室,舞蹈室、音乐器材室、美术器材室、体育器材室、电教器材室、综合档案室、各1间;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各1间,2间可容纳20万册的藏书室、2间电子阅览室;卫生室、团队室、广播室、文印室、财务室各1间,1间高考监控室、2间学生食堂、4间会议室、8间党政办公室、14间教师办公室;6个标准篮球场、4个排球场、6个羽毛球场、16张乒乓球台,在建1个400m标准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在待建中;现有电脑529台,现有藏书17万册,电子读物15万册,生均76册;校园绿化覆盖率90.3%。按省一级标准配备了常规教学仪器、通用技术、音乐、美术教学仪器设备,按省级标准配备了体育卫生器材和常用药品,学生新公寓楼安装了太阳能电热自动供水系统,课室与教辅室之比达到1:2.03(74:150),这些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通过增设课室、班数和控制招生规模,大班额问题得到解决,现在高中平均班额为55人,初中平均班额为54人。 进年来学校取得可喜的发展。师资力量 目前,学校高中专任教师学历100%达标,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2人,有10人华师大研究生班结业。学校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县城东湖一路59号(距县政府约500米)邮编:516300电话:0752-8822750
汕头市东厦中学创办于1999年8月(前身为汕头市第十四高级中学,后改为金厦职业中学)。系公办全日制完全中学,汕头市一级学校。学校两个校区占地共43亩,建筑面积共28255多平方米。校园瑶草琪花,丹楹刻桷,环境幽雅,教学条件优越,设施设备齐全,功能室完善。这里,是“以人为本,自主和谐”的天地,是“文明、博学、求索、创造”的瀚海,是“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成功道路,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生存”的理想乐园。东厦中学,植根于粤东这片人文沃土,浸染着潮汕文化的精魂,以“管理严格,教育优质,加工能力强”享誉潮汕。奏鸣曲·百舸争流齐奋进以科研为引领,以课程为平台,以管理为依托,以竞赛为磨炼,造就了东厦中学一支专业基础扎实、知识视野开阔、理论研究深刻、治学精神严谨、育人艺术精湛,学科全面、年龄结构合理、热爱学生的教师队伍。质量立校、师资力量雄厚的传统优势,中考、高考、艺术、体育等水平居先的学科优势,博采众长、“走出去”与“请进来”的交流优势,立足金平、面向汕头的地域优势,秉持“既全面发展,又尊重个性”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支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注重为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和创造才能的展现提供舞台和机会。圆舞曲·春江潮水连海平精英学子在东厦的空气中自由呼吸、展翅翱翔,他们突破创新、碰撞出绚烂的思想火花。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统一的浓郁人文环境,探索构建多学科整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互补互动的德育课程,将把孩子培养成集政治上的先进性、思想上的活跃性、道德上的高尚性和学业上的优秀性之大成的现代公民。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通过打造文化节、体育节、“感恩教育”、“税宣教育”、“心理素质拓展”、“生命教育”等一系列德育品牌,建立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发展的运行机制,将面向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文明、思想品质教育和面向优秀学生群体的领袖才能教育有机地结合,从而达到“高素质”要求,孕育可持续发展的优良品质。变奏曲·星河欲转千帆舞学校自2009年秋季开始招收初中部特长生。特长生教育涵盖了棋类、艺术、信息技术三个类别。作为我区初中特长教育的先行者,学校专门成立了特长生教育领导小组,针对特长生的实际,科学制定各类别特长教育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组织骨干教师专门编写了针对特长生教育的校本教材,将特长教育课程正式列入课程表,严格落实课时安排。组织各科组骨干教师及聘请校外知名教授、讲师对特长生进行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指导,因材施教,创设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为特长学生的技能发展提供了一个“学习起点高、可操作性强、潜力挖掘深”的可持续发展平台,让不同特长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与可持续发展力得到充分的提升。现已在艺术、棋类、信息技术等方面形成特色教育的新亮点。进行曲·日出江花红胜火走进东厦,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书香,映入眼帘的是莘莘学子孜孜以求的身影。为了使每一个孩子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学校大力构筑充满活力、富有生机的特色化教育体系。培养的学生思想活跃,富于理想,敢于置疑,勇于创新。学校中考成绩在金平区电脑派位的所有面上中学中连年保持第一。高考成绩也稳步提升,在高考的激烈竞争和我校高中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确保低进中出、中进高出,为重点高校输送的优秀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还有上千名学生以杰出的创造力和优异的成绩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狂想曲·潮平岸阔千帆竞自1999年改名为东厦中学以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中小学生棋类教学课题研究实验基地”、“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实验学校”、全国科研示范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国税系统宣传教育基地”、“广东省体育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汕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汕头市“固本强基先进党组织”、“汕头市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汕头市艺术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汕头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广东省管乐学会团体会员”、“汕头市金平区科技特色学校”等称号。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指导,社会各界的理解及支持,家长学生的期盼和希冀,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种莫大的信任与责任。这一切,鞭策着我们在前进的长路上,永不懈怠,奋发进取。我们正以“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东厦精神奋勇追求,积极争取早日成为“广东省一级学校”,把我校办成一所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示范性中学。邮编:515041 校本部:汕头市东厦路79号电话:88132555北校区:汕头市金湖路126号电话:88132556网址:www.stdxzx.com学校信箱:stdxzx@foxmail.com
兴宁一中是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一级学校、梅州市重点中学。学校创办于1906年,历经世纪风云,造就万千英才。如原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士王佛松,原中国农业工程大学副校长、院士汪懋华,著名教育家、科学家、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山大学副校长罗雄才,著名教育家、原华南师范大学校长潘炯华,原暨南大学校长王越,原广州军区副政委邓逸凡将军,原湖北军区副司令员柳河生将军,原中共中央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林若,现任中共中央委员、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等,就是杰出的代表。百年的传统和精神,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兴宁一中“勤奋、求实、团结、进取”的校风,“敬业、严谨、善教、创新”的教风和“多思、敏学、勤勉、自励”的学风,也发扬了爱国进步、勤奋质朴、务实进取的精神。百年的一中校史,无不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不仅学校办学成绩斐然,而且一中人在各个时期,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教学班90个,学生5398人;教职工386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145人,一级教师101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历年高考成绩名列梅州市前茅,本科入围率超过70%,省线入围率超过97%。今年高考又喜获特大丰收,其中廖新龙694分,喜获梅州市理科状元,按政策加分后居全省第三名,被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录取;陈莲婷672分,喜获梅州市文科状元,居全省第七名,并勇夺语文科、文科数学梅州市第一名,成为“三料”状元,被北京大学英语专业录取。总分600分以上275人,比去年增加159人,其中廖新龙694分、陈凯豪668分,分别获梅州市理科总分第一、第六名;陈莲婷672分、罗丹652分,分别获梅州市文科总分第一、第七名。单科成绩突出,理科基础,钟宏辉、钟文东、罗远波、巫小送、陈清天、陈桓锋、陈钊、王健、王志导等九位同学喜获满分,并列广东省第一名;语文科,陈莲婷获梅州市第一名;英语科,黄颖获梅州市第一名;文科数学,陈莲婷、罗丹、刘秋婷分别获梅州市第一、二、三名。今年共有2291名考生参加高考,其中重点本科(第一批)人数449人,比去年增加57人;普通本科(第二批)以上人数1643人,比去年增加275人;第三批以上人数2203人,比去年增加297人。高分尖子人数(次)、比率以及各批入围人数、入围率稳居梅州市各县区重点中学第一名,实现了多年来为之奋斗的重点线人数突破400人、本科线以上人数突破1500人的梦想,取得了数量大幅增加、质量显著提高的辉煌成绩。近年来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的有14人。由于办学成绩显著,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广东省模范集体、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全国、省、市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学校的发展。省长黄华华于2006年6月13日回母校视察时充分肯定办学成绩,提出要办一流名校,育一流人才,并祝母校早日成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常务副省长钟阳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等领导先后到学校指导。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市长李嘉,兴宁市委书记江理达、市长陈略宇、副市长肖卫华,兴宁市教育局局长罗健辉等领导经常到一中检查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上级领导对我校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为把我校办成全国一流、国内知名、高品质有特色的现代化名牌学校。我们决心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勤奋求实,团结进取,加大投入,为创建教育强镇和实现我校的宏伟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校长信箱:xnyzlsm@126.com百年校庆E-mail:xnyzbnxq@126.com
五华县皇华中学是一九四二年春由中央后东特委梁威林(原广东省副省长)、饶潢湘(原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钟俊贤(粤赣湘边纵队二支司令员)、张日和、黄君亮等革命前辈在抗日烽火中创办的一所革命学校,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她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培育和造就了大批党、政、军优秀骨干。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关怀下,经过数代皇中人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54个教学班3200多名学生的完全中学,现有教职工190人,其中具有中、高技术职务的教师70人,高中教师全部本科以上学历,省市县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教改积极分子27人。近几年来,皇华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高考、中考成绩显著,各级各类竞赛屡屡获奖,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2004年高考,化学单科居梅州市第二名的钟恩州;2005年高考,历史单科居全县第一的钟丽青;2006年高考,摘取“梅州市地理单科状元”桂冠的钟勇,生物单科梅州市第三名、被中山大学录取的的钟胜洲;2007年被东山中学破格录取的初中物理应用竞赛全国一等奖获得者梁剑力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突出的办学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2006年该校被上级领导誉为“山区面上重点完全中学”“山区面上完中的一面旗帜”,同年12月通过华南师范大学的综合考察与评估,成为其在山区面上完中首批挂牌的“教育实践基地”。2009年高考、中考成绩,该校再创历史新高。高考,本科入围人数完成县下达任务的233%,省三A线入围人数完成县下达任务的159%,单科进入县前50名的5人,其中俞翠萍同学的理科综合150分,荣获广东省“理科基础单科状元”,丘东鹏理科基础148分,居梅州市理科基础单科第二名。中考,达东山中学入围分数线9人,水寨中学入围分数线49人,达县实验中学入围分数线以上的达136人,总分进入县前50名的4人,其中梁宇宁总分762分,居全县第一名,梅州市第26名;何彬总分759.6分,全县第三名,梅州市第39名。在庆祝建国6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深入这所“红土地”上的革命学校,探寻了他们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一、向管理要质量皇华中学地处五华县最北端的岐岭镇,毗邻龙川,是山区面上的一所完全中学,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和招生的定位,学生入学成绩最低,学生基础相对较差。面对生源实际,皇华中学以刘焕东校长为核心的领导层注重加强管理,向管理要质量,提出了“因材施教、分类管理、分类研究、分类推进”的教学思路,对高一新生逐一摸底研究,对学生从高一开始进行全程分类跟踪,到了高三,对其高一、高二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潜力等再度分析,结合高三暑期补课针对性测试情况综合考量,定好各班本科、三A、三B人选,以班主任为备考小组组长,行政领导驻班蹲科实行督管,组织教师搞好高考备考工作。在高三的备考管理中,突出落实好“三个抓”,一是抓早,做到尽早上课,早进行思想武装,早进入高考前状态,早进行综合测试。二是抓紧,主要是给师生分析形势,树立危机紧迫意识,对重点生做到跟紧不放松。三是抓实,具体到各班高考管理目标的落实;全级备考思路、备考措施的落实;高考奖励方案的落实;重点生跟踪方案的落实以及补薄工作的落实等。在管理的过程中,领导班子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刘焕东校长亲自督阵教学指挥中心。分管领导,责任明确,能够从早到晚带领分管班级的班主任出操,下班,下宿舍,管理学生,检查督促多项工作,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思想教育。领导的作风给教师的心理一种良好的导向,使他们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带领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三、营造良好氛围,凝聚教师队伍学校注重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德才兼备教师。1、因岗用人。做到知人善任,根据教师的思想修养、学识水平、工作能力、兴趣特长,把他们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千方百计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用人不疑,在教学上积极支持,大胆放手,让教师根据个人的风格去创新备考和教学思路。做到一视同仁,无论是本地教师还是外省籍教师一律同等对待,来自湖南的何建军老师多年担任高三语文,他教改成绩突出,学校就推选他为县“教改积极分子”,他有写作特长,就让他办校报,担任主编。从1994年开始先后有12名外省籍教师来到该校,人性化的管理让他们“他乡当故乡”,在这里默默奉献。2、快乐从教。该校地处山区,条件不好,工作辛苦,待遇不高,生活单调,但这里的老师都能快乐地工作。如何让教师自身用“全部心血”去寻找“教书的快乐”呢,作为管理者,除了知人善任,发挥其兴趣特长外,还要为教师营造一个工作舒心的良好环境。学校行政班子经常抽出时间深入教师,与教师交流交往,沟通协调,了解教师的追求与爱好,在感情上投入,生活上关心,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家庭中碰到的困难,缓解教师在教学、身心等方面的压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这里的老师一个个在默默耕耘、快乐奉献。高三班主任黄胜、何小德下班下宿舍,检查督促,自始至终,管理细致;女教师邹兰英总能千方百计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萌发学生进步的火花;新上高三的地理教师徐飞燕,虚心好学,主动到外校听课,博采众长、精心备课;体育教师温锐明风雨无阻,与学生坚守在训练场上;青年教师巫文标与学生打成一片,时刻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注与鞭策;还有其他教师,总能看到他们在教学的岗位上激情的姿态和专注的神情。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心寻找“教书的快乐”,这是该校教育教学质量取得好成绩的根本所在。3、榜样带动。为促进群体师德的提高,营造良好的团体气氛,学校不失时机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师德教育,规范行为,挖掘一些活生生的师表形象,树立典型,使教师学有榜样。三、营造浑厚氛围,形成良好学风学校积极营造浑厚的学习氛围,每年高一级新生入学训练时,都组织学生学习校史中黄君亮烈士等人的光荣事迹和革命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邀请当年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返校进行现身说法,谈学习方法,谈在校经历,调动广大学生自身的能量和潜能,树立信心和决心,认识到在皇中读书照样有前途,从而安心在皇中发奋读书。在班级中营造比学赶帮的气氛。如:每次考试前帮学生定目标,定挑战对象,激发斗志;树立品学兼优的学生榜样,带领学生分析原因,找优势,找差距;通过校讯通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其子女的学习情况,通过班主任与家长联系,使其配合学校共同促进学生进步。设立奖学金,激发学生拼搏争优,该校经费极为紧张,但每年用于奖励成绩优秀学生的奖金达到3万多元。四、落实“六子”,强化日常工作管理皇华中学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六子”管理工作。一是垫好“底子”。所谓底子就是基础,一方面抓毕业班的同时,注意垫好普通班的底子,把一些骨干教师安排在普通班担任年级组长等职把关,从高一到高三总能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打好基础,特别是综合科作为高考获取高分的突破口。二是查好“本子”,每学期对教师的备课本、作业本、辅导表、成绩册、听课本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三是表彰“尖子”,学校组织的各类考试对排名前列的考生进行红榜公布表彰,鼓励优秀高中生入党,同时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多关注学生,表扬学生,让学生在鼓励中成长。四是转化“渣子”,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要求班主任订名单,定措施,落到实处。五是用好“管子”,即是充分利用好理化生实验的“试管子”等实验仪器与设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六是探索教改路子,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组织教师选好课题,制订方案,写好论文。五、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学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该校争取上级支持,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短短四年完成了六大项目的建设:一是新建一栋6层的3000多平方米的教工宿舍楼;二是新建一栋6层的2700多平方米的教学大楼;三是重新装修一栋四层的22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四是改造河堤,建设绿化带,从根本上消除水涝季节校园安全隐患;五是建造了高标准的汽车、摩托车停放场;六是后勤社会化,改善学生食堂基础条件。学校还特别重视环境育人,注重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皇华中学在办学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与时俱进,图谋发展,使这所“红土地”上的革命学校焕发出新的生机。招生热线:0753-4801131传真:0753-48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