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祺中学座落在江门市新会区罗坑镇陈冲墟,是一所著名的华侨中学。这所景色秀丽、设备齐全的完全中学,是旅港爱国华侨陈瑞祺先生之哲嗣于1983年捐资近二千万港元改建的,在1984年8月落成。 学校设计新颖,环境幽雅,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学校校区布局合理,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学校设备设施齐全,有体育馆、游泳池等大型体育设施,共有多媒体电教室35个,电脑室2个,语音室1个,每班有“二机一幕”。2003年被评为江门市一级学校,迈进优质学校的行列。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41人,教学班37个,学生近2000人。学校领导班子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加强了各方面管理。学校在校风建设和教学改革上,取得明显的成效,得到上级部门和社会的肯定,被评为“江门市文明学校”。学校在教学教研工作上有新的突破,每年都有多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获评江门市优秀教学论文,学生参加国家及省一级学科竞赛取得良好成绩。 陈瑞祺中学兴办以来,为高等学校输送了近千名新生,为社会培育了高素质的劳动者。2001年至2008年连续七年高考成绩优异,高考班大学入学率均达80%以上。几年来,学校均获区政府颁发“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高考成绩一等奖”、“体育运动先进单位”“江门市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和奖项。 新的一年,学校计划加强干部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班主任队伍与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敬业精神的培养。以德育为首,加强校风建设和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提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口号,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教学为中心,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创建符合学校实际和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的评价体系,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浓厚教学工作氛围,中、高考成绩实现新突破。各处室部门团结一致,协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争取成为一所有特色的、校园环境优美的、学生实现低进高出的农村优质学校。站长邮箱:yerongliang01@163.com学校地址: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罗坑镇中心南路6路联系电话:0750-6488402传 真:0750-6485566网站制作与整理:罗云发&叶荣亮建站时间:2008-10-5联系电话:0750-6461982
新会华侨中学创建于1958年,是新会区直属公办完全中学,现有初、高中教学班63个,在编教师250多人,在校学生3600多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海内外乡亲的鼎力支持下,一代代侨中人自强不息,奋勇争先,成功创建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模范职工之家”“广东省绿色学校”和“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并相继获得“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和“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推广示范学校”等多项省级荣誉。在侨乡大地上,新会侨中这颗耀眼的明珠,经历半世纪的风雨洗礼,乘着改革的春风,正绽放着璀璨的光华,阔步前进。新会华侨中学是一所具有浓郁侨资办学特色的品牌侨校,五十三年历程,积淀了深厚的具有侨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该校董事长、香港著名实业家黄球先生为师生题写的四句勉语“体健第一,品德至上,学问之功,贵乎勤奋”,成为了该校的校训。学生通过学习校本教材《新会华侨华人史话》和《五十年的足迹》,了解和学习华侨华人“爱国爱乡,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1982年起新会华侨中学与外事部门联合举办了15届美国、加拿大和印尼等地的华裔青年夏令营活动。2009年4月,该校与马来西亚根华中学结成姊妹学校,定期进行华文教学及传统文化项目的交流。2009年10月,派出10名学生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中国高中学生访日代表团访日交流。2011年6月,我校协办新加坡华裔青年夏令营活动,负责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和结对家访活动。基于新会侨中对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做出的努力,被广东省教厅和省侨办联合授予“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的称号。新会华侨中学以“全面贯彻方针,不拘一格育人”为办学理念,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倡导学生“不比富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开展“三层次两序列”系列活动,养成教育效果好。该校还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配备2名专职心理教师,开发了《走出迷惘》、《家长学校课题十六讲》等校本教材,并成功举办了两届心理健康教育节,心育效果显著。学校通过抓“教师专业发展”和“有效课堂”,落实学科课程标准的精神、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发展,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近年新会侨中的教学质量提高快,2007年获得“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 称号。高考连年创新高,上线率和尖子培养都不断有新的突破,2010年本科上线498人,本科上线率达60.7%,专科上线人数798人,总上线率为97.2%,陆佩怡同学勇夺语文科江门市第一名;2011年本科上线493人,本科上线率达63.2%,专科上线人数744人,总上线率为94.4%。连续多年位居江门市同类生源学校前列。五十三年风雨兼程,五十三年茁壮成长,今天的新会侨中,站在新的起点上,确立了建“现代侨校”的未来发展目标,正迈开坚定的步伐,昂首前行。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圭峰东路10号网站开发:信息技术科组邮编:529100电话:0750-6161357邮箱: xhhqzx123@126.com
陈经纶中学座落在新会圭峰山南麓的五台山下,是本区旅港乡亲陈经纶先生个人捐资兴建的一所设计新颖、造型美观、环境幽雅的完全中学。1988年秋开始招生办学,现有初中、高中近70个班,在校学生4600多人,教职员工290多人。全校占地面积14.2万平方米(213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9.3万平方米。校园分为教学、运动、生活三个区:教学区有综合办公大楼、教学楼、科学楼、实验楼、阶梯课室、图书馆、生物园、地理园;运动区有400米跑道的标准田径运动场、1200平方米的体育馆、10米跳水台的游泳池、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生活区有教师宿舍楼、学生宿舍大楼及可供2000多人进餐的食堂。陈经纶先生爱校爱生情深,他把对师生的殷切期望寓于校园各建筑物中,用心良苦:博士帽形的传达室,望同学们学有所成,博学多才;白玉像广场用绿化造型的中国地图和新会地图,望同学们要爱国爱乡;黑色墨水瓶形的图书馆,望同学们饱览群书,满腹“墨水”;“品”字形的教室,望同学们品学兼优;钥匙形的综合办公大楼,望老师们用智慧和心血为学生打造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风帆形的跳水台,望学校在培育英才之征途中一帆风顺;阶梯课室专设108个座位,以梁山泊108条好汉作喻,望同学们要学会做人,一定要做好人,决不要做坏人;“展翅楼”的命名,望同学们德才兼备,展翅高飞,开创美好的明天。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思路清晰前瞻,管理理念先进科学。切实实施素质教育,重视道德修养的建设和规范行为的养成,校风优良。狠抓教学质量,优质教学业绩辉煌,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1994年1月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同年荣获广东省侨资办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连续18年荣获区府和教育局颁发的高考成绩一等奖;2011年高中教学水平评估获“优秀”等级。建校以来,来访嘉宾40多万人。如今,我校已是一所享誉海内外的学校。办学宗旨:为了更好的明天。办学目标:高质量,高效益,创特色。校训:德以立身,学以立业,才艺兼备。校风:求上、拼搏、友爱、守纪。学校地址:江门市新会区育才路63号 529100联系电话:0750-6313322Email:xhcjl@126.com网站管理:张寿雄老师Email:zsxscnu@126.com
汕头潮南区两英中学创办于1938年8月,座落于富有革命传统的大南山北麓。隶属于南山管理局(县级),校名为“南山公立初级中学”,简称为“南山中学”。1950年2月潮阳县人民政府接管南山中学,并将学校并入潮阳二中,成为“潮阳二中两英分校”。1952年2月,二中两英分校由潮阳县改办为“潮阳县第三中学”。1958年又改称“两英中学”,1968年5月易名“红旗中学”;1977年5月复称两英中学。1994年1月改为“潮阳市第三中学”。2003年,潮阳撤市设区,学校更名为“汕头市潮南区两英中学”。七十年来,学校经历了岁月的沧桑,时代的巨变,由仅有123位学子的乡村学校发展到目前有着3000多学生的普通完全中学;从一个古老的祠堂,经过三次迁徙,逐步扩展到现在的规模:拥有将近100亩地,建筑面积达30767平方米,校舍新,规模大,拥有各种教学设施设备。这些巨大的变化,凝聚了我校历代教育前辈的心血,记载着他们的功绩,体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以及海内外有识之士、历届校友的赤诚之心。回顾学校的历史,使人们更加感慨万千、无不豪情满怀。以下叙述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饱经沧桑的岁月(1938—1949)(二)稳步发展的年代(1950—1965)(三)艰难跋涉的时期(1966—1994)(四)高歌猛进的年华(1995—2008)(一)饱经沧桑的岁月(1938年—1949年)1.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地处潮、普、惠三县边界地方的南山区,人口17万人。人民生活贫困,教育落后。当时全潮阳只有县立简师、县立第一初中和区立六都初中等三所初级中学,高中尚未创办。2.1935年,南山移垦区改为南山管理局。民众强烈要求在南山创办一所初级中学,以解决学子读书困难的问题。经过南山管理局的多次酝酿后,决定创办一所初中。3.两英中学建校于1938年8月,当年校名是“南山公立初级中学”,它隶属于当时的南山管理局管理。第一任校长黄璞山先生(两英镇河浦乡人)。因当时找不到场地,只能借用河浦乡的一个祠堂(位于现在两英公园,即两英医院西侧的对面)作为临时校舍。虽然校舍十分简陋,但还是招收了初一级1个班123人,并于当年9月1日开学上课。4.1939年2月,校址第一次搬迁至两英公园内新建的民教馆。到1940年9月,校舍又进行了第二次迁移,移至两英慰心埔(即原两英中学的正座)。此时,校舍虽有改善,但还十分狭窄。尽管如此,从1941年至43年期间,进校的学生仍是逐渐增多,这三年中在校学生分别是301人、332人和345人。5.1944年12月,日寇流窜潮、普、惠、揭(揭阳)各县内地共两次,后一次到了两英及附近各乡,所到之处烧杀虏掠,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停学半年。6.1945年春,日寇侵犯两英,学校被破坏,校舍百孔千疮。同年8月,日寇投降,学校方得复课。7.1949年5月,两英解放。刚解放,人民民主政权尚未建立,南山中学未能得到接管,教学经费无来源。因此,于49年5月起至50年1月,学校再次停学。8.南山中学办学实属艰难,象图书、仪器、教具等极难购置,上理化课没办法做实验;上动物、植物课无挂图。但当时的黄璞山校长信心十足,知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办学招生。从41到43年,除上课外,校长组织教员带学生下乡作抗日救国的宣传与演讲。学生的爱国情绪也很高。9南山中学自创办到1949年,共招收三年制的初中班计15届(没有高中部)。这几年,初中毕业生共419人。校舍也从总座向东西两侧扩展。(二)稳步发展的年代(1950年—1965年)10.1950年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撤消南山管理局,改设潮阳两英区,并将学校并入潮阳二中,成为“潮阳二中两英分校”。党和人民政府对学校给予莫大支持,几经修缮,将原来的校舍进一步拓宽,使教室和宿舍得以扩充,此时办学条件比解放前有明显进步与发展。1952年后,经县教育局多次拨款维修和扩建,全校计有教室、宿舍、生活用房及其它的辅助设施等,总建筑面积为8506平方米。11.1952年2月,学校办有初中6个班,学生272人。当时学校购置了一些图书和仪器。在图仪室中,装有图书2橱(其中1橱是在二中分校时购置的)、仪器2橱。从此,学校初步改变了以前“一穷二白”的状况。12.1954年,学校共办了8个班390人,当年教学秩序开始稳定。学校领导重视教学质量,每周都制定了行政领导听课表。要求教师上课讲普通话,领导听课时做记录。这样,各科的教学都有改进。学校还要求教师互相听课,及时交流教学经验。当时教风良好。进校读书的学生留得住,学额巩固率高。13.1965年秋,根据当时的教育形势,潮阳教育局在两英的龙岭建起“潮阳农业学校”。可是不久,形势发生了变化,潮阳农校停办,其校舍(占地二十来亩)便转给我校使用。因此,从1957年9月开始,学校便在两英的龙岭处增设一个“两英龙岭分校”(分校共有12个教室和几间教师房间)。从1959年开始,学校又改名为“潮阳县两英中学”。14.在这段时期,学校从办学规模到校舍建设稳步发展,生源逐渐增加,在55年至58年的4年间,初中毕业生依次为85人、182人、184和196人,到1966年的上半年,学校共有14个初中班,学生784人,教职工57人。学校的办学效益在当时深受社会的认可。(三)艰难跋涉的时期(1966年至1994年)15.1966年,与全国各地一样,学校开展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许多教师外出串联。67年,学校的运动全面铺开,部分教师遭批斗,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被废除,教学秩序混乱。至68年1月,学校全面停课。变成派性斗争的场所,搞得人心惶惶。16.从68年5月起,学校改名为“潮阳红旗中学”。此时全面进行复课,并增办高中班,成了一所完全中学,学制二年。根据当时上级的要求,边办学边办农场,边上课边劳动。17.从1969年起,学校开设了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农业基础知识、机电、化工、体育等学科,初中另设美术、音乐等学科;高中另设英语。直到1978年,高中停办专业班,复办普通班。至此,初、高中开设的课程与“文化大革命”前基本相同。18.1976年10月,粉粹“四人帮”后,学校经过拨乱反正,教学秩序逐步恢复正常。到77年,随着科学春天的到来,学校教育出现了一派生机,师生的教学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教育质量有根本性提高。这期间,又恢复学校的校名为“潮阳县两英中学”。同年,全国开始恢复高考统考制度。从77至79年,两英中学的教学气氛十分浓厚,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在这三年中,学校考上大专院校、中专、中师的学生共35人(计77年8人,78年20人,79年7人)。19.从79年9月开始,学校一共办了四年的高中补习班。据统计,从77年至85年的9年中,两英中学共向高等院校、中专学校等输送40位毕业生。解放后至85年,学校共有高中毕业班17届,初中毕业班33届。20.由于高等院校的招生名额有限,为了解决高中生毕业后升学难的问题,县教育局决定将我县一些农村中学改为职业高中,让学生在高中阶段主学职业课(课程上级不作规定,由各校根据本身的条件去开设,没有统编教材)。21.从1983年开始,我校被列入办职业高中的试点学校之一。当年职业高中的学制有二年或三年,我校属三年制。刚办职高班时,学校选取的职业课有家用电器与工艺美术,由于当时向外聘请这两种专业的专职教师比较困难,于是,便就地取才,由当时的物理老师陈绍强任家电课,由美术老师陈良伟上工艺美术课。此外,职高班开设的文化课(上面无统一规定)有政治、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体育等。22.上级对职业高中没有定高考任务,毕业后,学生可以参加高考。主要考艺术类、职高类,如电工类、美术类、体育类等。职高班的生源来自潮阳各地,如海门、井都、贵屿、铜盂、陈店、司马浦、两英、峡山、谷饶等。23.县教育局为了扶持办职高的学校,曾几次拨款帮助学校解决一些专业设置中的困难,如家电中购置无线电元件、线路板、电视机等,工艺美术中购置头像、画架、写生用具等。促使了职业课能正常上课,使学校职业课能办出特色。之后,学校便进一步上电工、音响技术等专业课,其效果甚好。24.虽然从职高班毕业的学生能够升学的很少,每年仅有2至3人,且都是体育类、美术类、家电类等。但毕业后,学生大体上能学到一技之长。如首届毕业的学生肖松清、靳振创、侯佳斌等都在深圳、广州等地当上大公司的技术人员,有的自己开设了维修店、工艺制造公司等。25.职业高中在全县进一步扩大。至85年,全县便有8所学校办成职业高中。由于83年和84年我校采用三年制,而从85年起被上级定为二年制,到87年又改为三年制。因此,到了87年,我校就出现了在同一年有两届高中班同时毕业,而89年却没有毕业班的情况。直到87年起,职业高中一律采用三年制。这样,89年以后每年有一届高中毕业班了。26.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两英作为潮阳的一个大镇,所在的完中(两英中学),其校舍与办学设备远落后于形势的要求。93年,由两英镇镇委镇政府牵头,组成了“两英中学建设委员会”,向港澳同胞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发动捐资,兴建两英中学新校舍。27.以上的壮举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支持和拥护,并纷纷捐资。在筹建的过程中,共有1700多人参与捐款,金额达400多万元。28.93年秋,两英中学新校舍破土动工。94年1月经上级批准,校名改为潮阳市第三中学。(四).高歌猛进的年华(1995年—2008年)29.至95年8月,首期工程峻工,新校舍占地60亩,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阶梯教室、食堂等,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95年9月7日,全体师生员工喜迁新校舍。.30.学校由原来的12个教学班,学生600多人,教职工61人,猛增到32个教学班,学生1714人,教职工129人。从此成为一所集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及初中为一体的完全中学。31.从这年起,学校开始招普高班,而职高班也比以前增加了,既有电脑班、财会班、英语专业班、也有幼师班。从96年起,学校连续办了三年的幼儿师范班。直至2001年最后一班幼师班毕业,学校的职高班才告结束。32.回顾93年至2001年长达9年的职高办学过程,学校不但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部分人才,而且毕业的学生从不同层次上学到了一技之长,如幼师班的学生,绝大多数被社会上的各种幼儿园聘用。经调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胜任其教学工作。因此,应该肯定,学校在办职业高中的过程中,办出了一定的特色。33.鉴于学校办学规模的壮大,师资力量(特别是高中教师)薄弱的情况,从95年开始,学校每年都到内外地招聘教师。其中罗德安校长于96、97、98年亲自往潮阳人才交流中心招聘外地老师40多人;从98年以后,学校的普通高中规模迅速扩大。李桂生校长从99年至03年4次亲自到广州华师大、陕西师大等地招聘了具有本科学历的专业教师几十人。充实了学校高中的师资力量。这些教师绝大多数有高学历,有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到04年,学校中的外地教师有48人。34.为了稳定学校教学秩序,维护学校安全,防止外人到校干扰教学,学校成立了保安队,负责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学校的行政管理机构,在校长室之下,分设教导处、教研室、政教处、体卫处、总务处、心理咨询室等室处。35.几年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齐开足课程,并开设第二课程活动,根据学生的特长,组织如球类、音乐、舞蹈、美术、电脑等的兴趣小组,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从96年起,学校每年组织一次艺术节,展示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果。36.2000年12月,学校被评为潮阳市一级学校,2003年底,又顺利地通过了潮南区教育局的复评验收。37.2003年,随着潮阳撤市设区,我校被命名为“汕头市潮南区两英中学”。38.现在,学校的占地面积已达104亩,各项教学设备基本齐全。其中:物理实验室3间、化学实验室2间、生物实验室1间、图书阅览室1间、多媒体教室2间、语言室1间、电脑室4间。此外,音乐舞蹈室、植物园、美术室、心理咨询室、校史室、电子课件制作室等各1间,4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也已基本建成。39.校容校貌幽雅壮观,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中考一年上一个台阶,成为潮南区办学规模最大和办学效益显著的一所普通完全中学。40.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奋斗下,学校于2004年12月顺利通过了“汕头一级学校评估组”的评估通过。2006-2008年学校开展《如何在普通乡镇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省十一.五重点课题研究,并通过验收。学校地址:潮南区两英镇中兴路(两英镇派出所向西100米)站长信箱:stlyzx@126.com
佛山市第一中学前身为英国基督教中华循道会于1913年创办的华英中学,1952年4月被人民政府接管后更名为“佛山中学”;1955年8月正式定名为“佛山市第一中学”。佛山市第一中学是唯一直属市教育局管理的全寄宿普通高级中学,是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佛山市第一中学是首批“广东省重点中学”,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首批“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操作标兵学校”, “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信息化示范单位”。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教育援藏先进集体”,多次被授予“广东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评为“广东省安全文明学校”。2007年优质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验收确认和广东省教学水平评估。建校九十多年来,佛山市第一中学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建设人才。可以说是瓜瓞绵绵,人才辈出。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妇产科专家陈自强、著名热带病学专家伍学宗、著名人类民族民俗考古和博物学家杨成志、著名合唱指挥家作曲家音乐社会活动家司徒汉、中回著名雕塑艺术家司徒杰、著名科学家彭家木,中科院院士庞雄飞、黄本立,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原国家广播电视局副局长何栋材,为“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航天发射做出重大贡献的孙锦云将军,原佛山市市长梁绍棠等都是佛山市第一中学的校友。学校地址:佛山市禅城区文沙路25号教学处:0757-82802450办公室:0757-82838610传真:0757-82837688邮政编码:528000
台山培英中学的前身原为台城台西路的刚德小学。1930年2月由广州培英中学接办,易名为广州私立培英中学台山分校,开办初中,附设小学,先后由张兴孝、李圣华、郑震寰任主任,当时学生仅百余人。 嗣因私立学校不得设立分校,乃成立校董会,易名为台山县私立培英初级中学。1943年1月,徐浩然校长精心育才,是以校誉日隆,四方学子,负芨而来者,日见勇跃,人数大增,于是学校借用了台西路的刚德堂、刚纪慎、基督教青年会及西濠路的女青年会为中小学校舍。1935年9月,学校获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立案,并于翌年2月获教育部批准备案。 1937年抗战爆发,日机滥炸台城,乃迁校于冲云墟。后广州沦陷,四邑受协,学校曾一度停课,稍缓,又迁回台城,中经台山“三•三”及“九•二○”两次沦陷,员生离散,校具损失惨重。尤以1944年6月24日,台城第三次沦陷,再迁校于那金乡借南华小学继续开课。学生由五百九十四人锐减至一百九十七人。 1945年8月,抗战胜利,9月即迁回台城,重整校园,就学者接踵而至,1948年下学期,学生增至一千七百多人(其中初中教师四十九人,学生九百零七人)。鉴于校舍不敷所需,校董会由刘一非先生与徐浩然校长发起向社会募捐,并赴广州、香港等地筹款,全校师生也纷纷捐助,共集得港币二十余万元,于1948年春购地于台城猫山山腰南面建十座课室和厨房、发电机房,同年9月竣工,即迁新址上课,员工宿舍则仍用旧址。第二期工程于1948年冬在猫山西北、东北山腰建三层宿舍楼两座,中学部乃全部迁入新校舍,旧址交附小使用。 学校向与广州培英中学联系密切,学生初中毕业辄不少升学广州培英,故对学生之英文、数学、国文水准要求尤高,以期与正校程度相衔接。1947年11月省教育厅督学到台山督导,抽考全台山城各中学初二级五分之一学生,我校荣获冠、亚军。学校对学生管教一贯严格,对学生操行尤严加考核,因而“白绿”精神得以培植,学生尊师守纪,勤奋好学,服务母校,服务社会之精神,为世人所钦佩。学生毕业后升高中的入学率颇高,报考本校初中者亦十分勇跃。学校对体育亦极为重视,课外文体活动活跃,参加校外排、篮球比赛及田径运动会,常名列前三名。培英校誉,蜚声遐迩。 1950年1月,校董会派黄哲贤任校长。翌年校董会改组,推选邝炳衡、朱伯濂为正副董事长,同年3月台山县府派谭鹏飞代理校长职务。1952年9月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奉台山县人民政府令,改私立培英中学为台山县第二初级中学,并由县府委派谭锡润代理校长职务,不再设附小。 1956年9月,学校增设高中,成为完全中学,易名为台山县第二中学。学校校舍此时已不敷应用,得县政府支持,陆续拔款,于猫山东侧建物理、化学实验室各一座、课室一座、音乐室一座,于牛山北麓建体育室一座。为美化绿化校园,师生利用课余时间,义务劳动,在猫山顶修建小花园;同时削牛山填洼地,修建成200米跑道的体育运动场一个。五十年代,本校体育人才辈出,伍毅仁校友选为国家男子排球队主力队员,荣获运动健将称号,黄婉珍校友选为省女子体操队队员,也荣获运动健将称号。 1960年,学校已有高中6班,初中14班,学生1040人,是年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6.2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7.2%。1963年贯彻国家“调整、压缩、充实、提高”方针,我校停办高中,充实初中,教学质量继续提高。1963年县数学竞赛,我校获得优良成绩。男子少年排球队参加县少年排球选拔赛,我校荣获冠军,并由陈子平校长和伍国荣老师率领代表台山往湖南长沙参加全国少年排球比赛,荣获亚军,邝沃民同学还被评为全国少年男子最佳攻球手。 “文革”期间学校受到冲击,教师被批斗,甚至调离本校。1969年虽复课并复办高中,易名为台山附城中学,惟此时不以学业为重,学校大办农场,以劳代课,以致学业荒废,教学质量严重下降。所幸者,员工悉心保护校园,故校舍设备损失甚微。 “文革”结束后,国家建设“四化”,重视教育,我校又进入振兴时期。1978年由县统一将我校重新易名为台山二中,并用学校勤工俭学的积累资金及县政府拔款,扩建了教师饭堂,第二年又建了校门。1980年又在猫山山项建教学楼一座及教工宿舍楼一座。在校园西侧一条500米长、2米高的围墙。1982年将东区两座教室与实验室的平房改建为两层的楼房。1984年县政府拔款了办公楼兼图书馆一座。1985年又建学生宿舍一座。与此同时,还添置了一批教学器材,学校面貌有所改变,教学质量又有提高,1983年以后,我校高中升学率均居县前三名之列。1983年开办职业技术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培英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中,是台山职业教育的“龙头”。 1985年1月20日,学校向县政府申请并获批准复名为台山培英中学。学校复名,海内外校友十分高兴,奔走相告,并共同为振兴母校献力。先由集资重修校门开始,进而建校友楼,建铜管乐队,开始了改造培英残旧面貌,重振校威,弘扬校誉的设想规划。 1991年3月,首先拆除猫山向南前两排残旧“白鸽笼”式的平房课室,建一座面积近4000平方米,高四层的现代化的教学大楼,旅港校友黄国熙先生斥资120万元,香港培英校董会资助20万元,朱尚超校友、伍灼和校友等海内外校友也积极捐助,终使雄伟壮观的教学大楼于当年11月获成剪彩。嗣后1992年至1994年黄国熙先生又斥巨资建了具现代化标准的男生宿舍——继祖楼、女生宿舍楼——雅静楼;斥巨资建了科技楼。1992年旅加拿大校友伍伯良伉俪捐资45万元建了一座漂亮别致的图书馆;1994年他又捐资在校园西面临河滨大道处建了一座很有特色的新校门。旅美校友李畅怀先生捐资建了一座学生活动中心楼。香港培英校董会积极资助、旅新西兰校友余娟娟女士及国内外校友也积极捐资扩建了山顶花园前的教学大楼为校祖楼。1995年,黄国熙先生长子、旅美乡新黄英活先生代表其黄家兄弟,为纪念其父捐巨资建了一座国熙楼,这座楼既是能容二千多师生集会的场所,又是师生室内文体活动中心。1996年旅加拿大校友黄金趸女士、香港培英校友会以及市政府联合出资建了基础课程实验楼。1997年旅港校友李伯荣先生更是锦上添花,斥巨资250万元兴建学生生活综合楼。加上香港培英校董会和台山市教育局联合出资修建了高标准的体育运动场,学校又逐年绿化、美化了校园环境。这样,台山培英中学得到较彻底的改造、重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在进行校舍、环境改造、建设的同时,还逐步增添、充实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高标准建起了语音室、电脑室、英文打字室、电子电工实验室、机械、制衣等实习和实验场室以及理化生等基础课程实验室,充实了图书馆的各类图书。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既搞好普通教育,又积极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增强适应性,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办成有特色有名气的重点学校。学校屡次被评为省地县先进单位、优秀学校。1995年,台山培英中学的普高被评定为江门市一级学校。1995年职高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职业高中,2000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2002年被省教厅批准为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2006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列为省重点建设专业,是江门市及台山市职业教育骨干示范学校,2008年6月职高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复查”。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广东省绿色学校”、 “江门市标兵文明单位” 、“江门市安全文明校园”、 “江门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江门市现代公民教育活动示范点”、 “江门市体育特色学校(排球)”、“台山市最佳学校”、 “台山市文明学校”、 “台山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台山市排球项目传统学校”、 “广东省侨资办学成果二等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01年学校男子、女子排球队参加广东省软式排球赛双获第一名。2006年,学校男子排球队参加广东省传统项目排球赛暨广东省中学生排球赛获男子组第二名,学校被定为广东省传统项目排球试点学校;学校代表队参加广东省首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口语技能大赛荣获“团体三等奖”,在台山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计算机技能大赛中学校代表队荣获“团体一等奖”。 回顾台山培英中学之兴办,数十年来,人才辈出,桃李芬芳,遍及天下,虽曾几度更易校名,惟为国培育英才之宗旨始终不变,良好校风一脉相承。今天,在改革、开放路线指引下,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广大校友热心尽力帮助下,台山培英中学焕发了青春,发扬优良传统,正努力为国家社会培育各种优秀人才。学校地址:台城镇河滨路(新校门) / 台城镇和平路(旧校门)联系电话:0750-5528295(校长室) / 5523346(传达室)领导信箱:peiying@taishan.cc
南海艺术高中是一所全新而又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自2003年在南海师范学校基础上转型以来,她不断地展示着一所新型艺术特色学校的蓬勃生机。学校坚持以艺育德,以美育人的办学思想,努力培养有艺术专长,有审美眼光,志趣高雅,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学校始建于1928年,坐落于美丽的旅游名城——桂城。校园占地105亩,建筑面积50000M2,布局合理,花迎柳掩,优雅别致,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佛山市一级学校,先后获省市“绿色学校”、“文明学校”、“环境教育基地”、“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等多项美誉。学校建有集音乐、美术、舞蹈教学为一体的艺术楼群,有独立的琴房,钢琴140多台,设有多个音乐教室、舞蹈室、画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早几年已经建成了千兆光纤校园网,拥有多种先进型号计算机360多台,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电教平台,实现了教育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现代化。斥资300万元的塑胶跑道标准运动场投入使用,多功能体育馆、游泳池等一应俱全,藏书130000多册、报刊600余种的现代化图书馆让人留连往返。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一流的教学设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质条件。 学校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任课教师115人,其中硕士3人,副教授7人、高级教师13人,一级教师62人。音乐、美术、舞蹈专业教师人才济济,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在佛山市享有盛誉;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历史、生物等学科骨干在佛山、南海教育界有较大影响力,活跃于各种学术团体中。近两年来,学校也调入了一批高考备考经验非常丰富的优秀高中骨干教师,有力地提升了普通班和艺术班文化课的教学质量。 学校在转型发展中,努力做到以人为本,不断更新办学理念,转变管理思想,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新的管理制度。建设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校园氛围,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在推促学校发展的进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现代意识有机结合”的办学原则,以源远流长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浸润学生灵魂,以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大力推崇“一切在于沟通,沟通产生于爱”的工作思路,爱是畅达沟通的基础,沟通才能盘活学校的一切力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建设现代以人为本的学校。学校自觉高扬“让人人都得到尊重,让人人都主动参与,让人人都体验成功”的育人理念,使学生自主发展,个性显露,又能合群、合作,共享集体创造的成果,建设活力竞绽的和谐学校。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今天的艺术高中,在罗立波校长的领导下,继承了南师人的优良传统和南师的优越办学条件,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含辛茹苦,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努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学校的顺利转型,在今后较短的时间内打造南海艺术高中新的品牌,创造学校新的更大的辉煌!
莲阳中学坐落在莲阳河之滨,澄海区莲下镇安澄公路神洲路段。学校创办于1976年8月,1985年9月由莲下中学改为现名。30年前,第一代莲阳人用锄头和扁担,汗水和热血,建起了一座占地1800平方米,设有10个班级、学生人数538名的学校。2000年以来,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关怀下,莲下镇人民政府斥资1000多万元进行改建、扩建,学校实现了校史上的历史性跨越:迎接新世纪,搬进新校舍。今天,莲阳中学发展为澄海区一所规模最大的完全中学。 学校现有58个教学班,其中初中部30个班,高中部28个班,学生总数3850人。王竞纯校长系汕头市“优秀校长”、澄海区“名校长”。学校秉承“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为师生的发展积累力量”为办学理念,以“管理强校、质量兴校、科研活校”为治校方略,形成“爱生善导严谨进取”的教风和“尊师守纪勤学乐问”的学风。莲阳中学以严谨的管理、优质的教学、较高比例的升学率,在澄海区享有较高的声誉。多次在区初中教学质量评估中获总分第一名,高中教育取得长足的进步,先后被评为省、市、区先进单位。近年来,学生获得多项团体奖和个人奖,其中包括全国奖8项,省级奖12项,潮汕星河奖学业奖和科技奖各1项。2012年成为汕头市市一级学校。 学校占地28680平方米,建有综合办公楼1幢,教学楼3幢,实验楼1幢,生活楼2幢,总建筑面积达18000平方米,布局合理,外貌壮观。配套建设了300米跑道田径场1个、标准篮球场2个,以及多媒体教室1个、电脑室1个、课件制作室1间、阅览厅1个、标准理、化、生实验室6间、食堂等一批配套设施。常规教学仪器基本按新课程实验要求配齐,二机一幕100%进课室,基本按国家规定配齐艺术、音乐、美术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16373册,报刊总数50多种,教参、工具书100多种。校园绿化面积达125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5.7%。 学校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高效优质的现代学校管理模式,提高办学效益。进一步搞好教育科研工作,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作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区级监测点”,以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为突破口,建立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提倡建立“学生成长袋”,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点抓好教师的培训和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促进学校硬件建设和实施校园整体规划,重点抓好学校专用场室的建设和图书馆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条件和水平,满足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通过多番努力,争取在近期成为区一级学校,把学校办成在本地区有一定知名度、有特色的完全中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联系站长:info@powereasy.net
广东省一级学校——南海执信中学创办于2000年9月,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南海西樵山麓,是一所全寄宿制完全中学。 南海执信中学是由中国名校广州市执信中学主办,(执信中学是由孙中山先生在85年前为纪念革命先驱朱执信先生而创办的,是早期全国37所名校之一。现在是广东省和广州市重点中学,她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办学水平高,管理模式先进,治学治教严谨,校风、学风都有优良的传统,教育质量高。特别在进行教育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取得显著的办学成绩,成为“我省普教系统的一面旗帜”,在海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多年来,广州市执信中学高考升学率100%,升入全国重点大学80%以上,名列全省前茅。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上海复旦等著名学府。“今天我以执信为荣,明天执信以我为荣”已经成为全体执信学子的坚定信念。) 南海执信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由广州执信中学负责。母校派出富有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的领导和一部份骨干教师来管理学校和组织教育教学,并引入广州市执信中学的先进的办学模式和管理经验,保证学校办学按高起点、高要求、高效率和高质量来发展。对优秀尖子生,在办学初期可以借助母校的教育资源加以培养,在升高中阶段母校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 目前,学校已经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创办至今已形成规模,拥有从初一到高三41个教学班(包括国际班),学生近1900人。学校拥有超省一级学校标准的现代化教学硬件设施和雄厚的师资队伍。优雅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纯正、浓厚的校风学风,严爱结合、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显示了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赢得了上级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认同。 学校创办以来成绩卓著。多年来,学校初中毕业生参加广州、佛山中考,成绩突出,位于市、区的前列。高中毕业生参加全国高考,成绩优秀。学校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竞赛,每年均有多人取得全国一、二、三等奖,成绩优异。 从2003年开始,广州执信中学创办全国示范性高中,其培养初中学生的任务由南海执信中学初中部承担,并负责向广州执信中学输送优秀初中毕业生。学校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环山大道邮编:528211联系电话:020-87787252 或 87624869 (广州) 0757-86841012 86841021 86841024(南海)
台山市广海中学是台山市教育局主管的一所镇级完全中学,座落于广海镇西隅,北靠麒麟山,南濒浩海,山青水碧,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优雅,是个学习、生活、休闲的好地方。学校创办于1949年,在办学史上,经历过“溽海义学”→“广海书院”→“溽海义学”→“广海书院”→“景星学校”→县立第三小学→国民中心学校→广海中学这几个阶段。从溽海义学到现在,计有268年的历史,而从义学易址至今,亦有185年的办学历史,可以说文化底蕴极为深厚。 校园占地面积61280平方米,建筑面积1412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93.5%,校园道路硬底化;现有教学楼三幢、教师办公楼一幢、实验楼一幢、图书馆一幢、音乐楼一幢、教师宿舍楼一幢、学生宿舍两幢,内设教室26个,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共9个、电脑室、物理室、化学室各两个,语音室、生物室、体育器材室、心理辅导室、劳技室、美术室、团队室、德育室、师生饭堂各一个;有标准4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水泥排球场5个,篮球场3个,羽毛球场1个,乒乓球台8张,校园中还有地理园、生物园等;各场室的设备设施按国家标准配套,基本上能满足教学需要。学校现有高中普遍班11班,初中班16班,共27个教学班。有学生1438人,在编教职工92人,本科63人,大专25人,在读本科13人,高级职称2人,一级职称45人,二级职称39人,职工3人。学历基本达标。 学校领导班子配有正副校长三人,校长助理一人,党支部书记一人,办公室主任二人,教导处主任二人,总务主任一人,治保主任一人,团委书记一人。 我校的校训是“勤奋、求实、创新、奉献” ;校风是;教风是“敬业合作,严谨创新” ;熔铸“成就学生,服务社群,造福人类”办学理念。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多元办学,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发扬“敬业合作,严谨创新”的教风和“诚实,好学,善思,致用”的学风。现在,学校校风好,质量优,办学特色突出(低进高出,多元办学),于2007年通过江门市一级学校申评,是四乡同类学校中一所颇有影响力的学校。地址:广东省台山市广海镇建设路114号 办公电话:0750-5311483 传真:0750-531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