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名称
分类
创建时间

四川省郫县第三中学

四川省郫县第三中学前身为始创于1941年的“崇宁县立中学”,1957年更名至今。是一所具有七十年悠久历史的完全学校。学校位于古蜀之都郫县唐昌古镇。这里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具有1300多年历史,厚重的人文气息和时尚的符号兼具。北靠都江堰,近邻成都,贴近都市的繁华又远离喧嚣与浮躁,享受府之国桑麻田园风情,回归内心的宁静,感悟天地精华,生长生命智慧,陶冶性灵。在这个静谧的小镇,透过古朴的街巷和华丽的牌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在缓缓流淌。在这里,似乎可以听到两千多年前一代鸿儒扬雄在读书台上的朗朗书声,看到其师严君平在里巷卜算凝重的眼神。四川省郫县第三中学坐落在南外街古崇宁县武庙旧址,紧邻文庙翰林院,吸收了勇武和文藻的精华,并天然地传承了追求卓越的气质。于是有了学校成为四川省文教系统代表,1960年赴北京参加了全国群英会,有了成昆煌、杨光荣、罗吉林、刘玉丹、杨霖曦、吴春亮等同学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并成为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和学者的动人故事。四川省郫县第三中学是“合格普通高(完)中”、“市校风示范学校”、“市文明单位”、“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成都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成都市重点中学)。学校以“诚信·明理·博学·创新”为校训,以“自强不息,立德树人”为学校的核心精神,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又融合了西方现代元素,中西合璧,是莘莘学子成就梦想的理想学习环境。四川省郫县第三中学地址:成都市郫县唐昌镇丁字街1号邮编:611733电话:028-87803528网址:www.pxdszx.com

网址:www.pxdszx.com

大邑中学

四川省大邑中学位于国家级风景区“西岭雪山”脚下,创建于公元1928年,是四川省省级示范校。现有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200多人。学校现占地150亩,建筑面积50000多平方米,其中有集教学、实验为一体的8500多平方米的综合楼;有120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有1700平方米的餐厅两幢;有4个塑胶篮球场;有室内运动场和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田径场。学校整体布局科学、合理,设备设施齐全,是一所层次高、文化氛围浓、有现代气息的园林式学校。近百年的文化积淀,使大邑中学形成了卓尔不群的独特风格。数十年来,大邑中学为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学生,他们中有中国移动公司副总裁李正茂;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西昌卫星发射站站长李本琪;有主持研发国家磁悬浮列车的周文祥教授;有留学美国密苏里大学博士后作为特殊人才引进清华大学的沈沉教授等杰出校友;校友中有1600多人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学生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美誉度。历史沿革:学校历经三迁校址、八易校名,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近八十年恢宏跌宕的学校发展史中,造就了一大批矢志中华伟业,灿若星辰的建国英才。天府之国、物宝天华、人杰地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大邑县一批企盼教育救国的仁人志士们在热血与虔诚中艰难地创建了大邑中学。在军阀混战腥风血雨的年代中,在神州大地燃遍抗日烽火的惨痛岁月里,在解放战争鲜血染红共和国国旗的炮火硝烟中,一代一代的大中人,在艰苦创业的路上奋力跋涉,带着斑驳的伤痕与骄傲,与全国人民一起迎来了共和国的诞生,从大邑中学课堂里走出三千余名莘莘学子,身上溅着烈士校友的鲜血,带着对新中国的热爱与企盼,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他们从中央到地方,在各个工作岗位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校友虽然大多已是“知天命”或“花甲、古稀”之年,但他们曾为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他们的革命精神至今在校园激励着后生学子们继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继往开来,勇往直前地奋斗不息。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邑中学几经搬迁终于在大邑县城南建立起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绿色园林式学校。八十多年的文化积淀,使大邑中学以其优秀的教育质量,严谨的教风、学风闻名于巴山蜀水,是西岭雪山下的一颗璀灿的教育明珠。设施建设:大邑中学占地150亩。建有400米和200米标准环形塑胶跑道,学校有理、化实验室各6间,理化准备室各1间,仪器室各2间;生物实验室4间,生物准备室、仪器室各1间;微机教室4间;有能容纳三个班学生的小型多媒体教室3个,能容纳300人的大型多媒体学术厅1个;有画室4间,标准舞蹈室180平方米,音乐教室100平方米,钢琴、风琴、音响等设备一应俱全;配有校园广播站且设备齐全,有自制节目播放的条件和能力,这在同类学校中是少有的,有接收和使用中央电视台、中央电教库和四川省七中等优秀教育资源的条件和能力;图书馆近1000平方米,配有纸质图书近4万册,师生电子阅览室1个,各种报刊杂志120余种。办学特色:在反思学校历史和教学实践,研讨教育科学的基础上,大邑中学提出了“得法养习、自主自立”的校训。学校的培养目标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发展,学校的发展目标是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川西名校。1、构建自主管理体系,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人大中根据学生自我表现意识强、参与活动积极性高的特点,实行开放式管理,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管好、做好的事情,我们都放手让学生去管、去做,为学生的自主管理搭建平台。通过实践,已探索出一套相对成熟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三层纵向管理:校学生自管会、年级自管会和班级自管会构成了学生自主管理体系的三层金字塔。三线横向实施:其一是行为规范的自主管理;其二是住校学生的自主管理;其三是学生活动的自主管理。通过“三横三纵”工作网络,可基本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学生自主管理。在班级管理中,我们通过主政辅政班委制、班级事务全员承包制、民主监督制、操行学分制等四项措施,构建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我们基本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当我们整天在为琐碎的班主任事务而抱怨时,恰恰让班主任的幸福感从我们指间溜走。实行班级自主管理后使班主任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去做更细致的思想工作。我们让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退居二线,甘当配角,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与支持,大胆放手,引导他们自己管理班级,组织活动,使学生学会自主管理,真正成为集体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2、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围绕学校办学理念“造就自主发展的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学校教学工作做到充分尊重生动活泼的生命个体,老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是“教学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结构和生成者。为此,学校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按照“三维目标”设计要求,尤其注重情感目标,将书本知识的教授与“育人”融为一体。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先学后教,情景导学,问题引申”,理科要多练习,文科要多朗读、背诵。学生要做好课堂教学“八认真”,明确提出“上课与考试一样紧张”,总之课堂要多给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攻克,给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给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了落实此项工作,学校设置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聚焦课堂、透视课堂、有效课堂”的督查领导小组,以行政领导,大邑名师、县、市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为主的课堂教学听评小组,切实起到了督促和指导作用。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最有效率的方法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结构,我们的做法是将教师的常规备课与教研组、备课组共同编制的课堂教学“导学案”相结合,课堂上呈现“先学后教、师教生、生教师,生教生”的课堂活力,真正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层次的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把创造留给师生互动,让课堂充满智慧和挑战,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做好“三勤、三动”,课后要求教师定期对学生的课堂笔记、错题档案、经典试题收集整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每期在半期考试后开展学生学习资料收集整理展评,由年级交叉评价,选出优异者,出专刊进行推广。近年来,我们发现优秀学生的三大法宝是:“课堂一丝不苟(向考试一样紧张),作业按时保质,纠错及时理解”。我们认为,只有好的教法,才有好的学法,只有好的习惯,才能生成能力。3、自主发展,让教师主导自己的发展之路自主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的自主才能有学生的自立。“课题带动+自主学习+专家引领+校本培训”是我们引导教师自主发展的基本做法。教师要定期对自己的发展作出规划,学校严格按照各级教师的考核要求进行检查考核。以省市级课题为核心,要求各处室、各年级、全体老师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用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指导自己的实践,加强学习,提升自己,完善自我。学校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请专家来校讲学,指导课题研究,进入课堂评课,帮助编印校本教材。学校以“教育教学研讨周”和“百师讲坛”为载体,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大比武,学校每年在教师中开展“八个一”活动,要求教师读一本教育书,参加一个课题研究,上一堂研究课,听一打示范课,记一小本教学反思,录一小本教育故事,发表或者交流一篇高质量论文,作一个专题发言(讲座)。学校按照教师发展规划,定期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每周三下午第三节已经成为名师的讲堂,青年教师的学堂。师资队伍:目前,学校在编教职工221人,其中市特级教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3人,省市优秀教师8人,市优秀青年教师12人。大邑名师36人,县学科带头人42人,高级教师49人,一级教师76人,全体教师参加赛课、技能大赛荣获国家级一等奖3人,省级一等奖24人。80多位教师的教育科研论文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和交流。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学历层次高,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硬,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取得成绩:近年来,学校中、高考成绩一直名列成都市前列,大邑县首位。在区域处于绝对领先优势。2004-2008年高考综合评估均列成都市郊区县“省重”前列。2008年高考,大邑中学居成都市十四区县前列,冷彦松同学以707分好成绩名列四川省第七名。冷彦松、甲干初和伍玉彬同学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此外,近年高考中还有罗浩、李颖、肖宇、邓婧、金莹等同学考入了北京大学、苏东川同学考入了清华大学。2009年高考重点本科和一般本科上线率均再次列成都市郊区县“省重”前茅,其中杨耀同学考入北京大学。未来展望:我们的发展目标:一流的教育观念,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学装备,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管理水平;把学校办成省内一流的“示范性高中”。地址:四川省大邑县晋原镇邑新大道188号备案序号:蜀ICP备05016545号邮政编码:611330Email:scdyzx@126.com联系电话:028-88296990(行办) 028-88280346(信息中心)

网址:www.scdyjyzx.com

铜梁中学

重庆市铜梁中学校是原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直辖市首批重点中学,位于铜梁县巴川镇凤山之巅,与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毗邻。学校创建于1907年,有百余年办学历史,桃李芬芳,英才辈出,铸就了学校光荣的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实干、追求、奉献”的铜中精神。近年来,学校确立了“建现代化示范高中,育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办学目标,基本形成了“自主学习,培养特长;以德育人,形成合力”的办学特色。铜中是莘莘学子求学的胜地,成才的摇篮。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学校距重庆市区50余公里,毗邻319国道、渝遂高速公路、铜合公路等,交通极为便利。学校占地255亩,绿荫聚翠,花鸟衔香,浓郁现代气息的设施设备与古典高雅的亭榭宫墙将相辉映,是重庆市著名的园林式单位、绿色学校和安全文明示范小区。设施先进,设备一流。近年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新建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第二教学楼、高三小区、学生公寓、新生食堂及高规格塑胶运动场。建成了校园网络系统和监控系统,实现了“班班通”;建成了藏书10万册的新图书馆,实现了电子化管理;学校所有办公室和教室均安装了空调,教师配备了价值万余元的笔记本电脑;校园广播电视系统和IC卡消费系统先进完备;实验室、公寓、食堂内部设备美观齐全。 铜梁中学B区即将竣工,将大大改善我校的办学条件。名师荟萃,实力雄厚。学校人文底蕴深厚,名师荟萃,有研究员3人,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94人,中级教师150人,外教2人;国家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26人,县级骨干教师30余人;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10人,县级优秀教师31人。有硕士生20人,三分之二以上教师研究生班结业。一大批师德高尚,爱教育、爱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强、科研能力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强的教师正昂然撑起铜中事业的大厦。管理严格,校风淳正。学校坚持实施德育“一二三四”工程,以严格科学的管理著称,班级管理、学生公寓管理成效显著。以教风严、学风浓、班风正、校风好闻名巴渝。教学严谨,成果突出。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着眼素质,追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组建文理科实验班,优秀优教;狠抓中差生,满腔热情关怀双差生,有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近年来,先后培养出唐显丽、杨婵、周锞三名省级理科状元,五个省级文理科二、三名,百余名清华、北大学子和千余名全国一流名校学生。2010年高考,600分以上114人,全市前90名5人(不含加分);重点上线666人,本科以上上线1929人,比例高达76.70%。马媛同学以647分获铜梁文科第一名;孔仁强同学以677分获铜梁理科第一名、重庆市第三十五名,被清华大学录取。科研兴校,成效显著。学校科研氛围浓厚,已结题的市级以上课题10余个,其中《综合利用电教手段,优化农村中学德育》等6个课题分获重庆市优秀教改成果一、二、三等奖;在研国家级课题4个,市级课题3个。学校是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校园文化,多姿多彩。学校是重庆市篮球传统项目学校,重庆市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在篮球、田径等项目上占有一席之地;有校报《铜中人》、校刊《铜中教研》,学生自办驼铃文学社及《驼铃》杂志;学校体育节、艺术节生动活泼,铜中画廊黑香四溢;宫墙、假山、文化名人雕塑、各类标语口号丰富多彩。铜中是你实现青春理想的金土地,铜中是你放飞青春理想的起跑线。热忱欢迎应届初中毕业生选择铜中,就读铜中。地址:重庆市铜梁县巴川镇民主路103号 报名及咨询地址:铜梁中学招生办公室(一教楼三楼)电话:45659238、45659168、45659218;传真:45632763网址:http://www.cqtlzx.com联系人:胡川黔 彭代伦 舒永生邮政编码:402560校长信箱:18996066789@189.cn

网址:www.cqtlzx.com

蒲江中学

四川省蒲江县蒲江中学,是省首批重点中学,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省校风示范学校,省绿色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成都市文明单位标兵,市园林式单位。学校座落在风光旖旎的白鹤山麓,蒲水之滨,占地近200亩,现有教学班51个,师生近3000人。学校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前身为南宋礼部尚书魏了翁于公元1210年创办的“鹤山书院”,为了远离城市的喧嚣,创造清静的学习生活环境,魏了翁将院址选在蒲江的鹤山上,以“博学、慎思、明辨、笃行”为治学准则。了翁躬亲授教,孜孜不倦,兴学育才,成效卓著,首届毕业生考中举人十之有八,各地士子“不远千里负箧从学”。从南宋到晚清七百年间,鹤山书院培养了不少文人士子,书院成了蒲江文化的发祥地,闻名川西,“艰苦奋斗、勤奋学习”的鹤山传统代代相传。清末民初,改书院为蒲江县高等小学堂,著名爱国将领、对日作战英勇牺牲的原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陆军上将李家钰为小学首批毕业生。1941年,鹤山书院修茸扩建,改办为“蒲江县县立初级中学校”,学制为三年,开办时招了三个班,男女兼收,以后每年春秋两季各招一个班。1949年蒲江解放时,全校仅七个班。学校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初级中学,但也是当全县唯一的一所中学。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学校,学校更名为“四川省蒲江初级学校”,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在财政困难、百废待举的情况下,拔款九万八千多元建设新校舍,并成立了以县长为主任委员的建校委员会,新校舍从半山坡迁到山脚下,蒲江各界人士大力相助,工程进展神速,1953年峻工使用,学校规模扩大到十二个班。1958年秋季学校开始招收高中学生,逐步办成完全中学,1960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蒲江中学校”,在党的领导下,学校认真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重视校风校纪的建设,发扬艰苦奋斗、勤奋学习的优良传统,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并重视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学校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此时,全校师生开垦了百亩荒地,师生蔬菜自足有余。1966年,学校卷入文化大革命的洪流,“停课闹革命”,学校遭受了空前浩劫。教学大楼成了武斗战场,师生宿舍被打得弹痕累累,图书仪器被洗劫一空,大部分教师遭受无情打击后下放到公社中小学,留下的教师进行生产劳动,在旧校址种植了苹果、广柑、蜜桔树,为学校果园奠定了基础。1971年,组成新的领导班子,老教师陆续调回,学校正常工作逐步恢复。1973年,学校加强了果园建设,师生动手,挖池塘、垒保坎,把一片杂草丛生的乱坟山建成为层层梯地的花果山,建成了名扬全川教育界的百亩大果园。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师生焕发了革命青春,教师乐教,学生愿学,学校各项工作走上正轨。1982年,学校被列为四川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更名为“四川省蒲江县蒲江中学”。2002年7月被四川省教育厅确认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省重点中学的殊荣,蒲江中学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教育、教学、管理、科研、教改实验、学科竞赛、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特别是在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上,独树一帜,成绩卓著,成功树立起了享誉省内外的名校品牌。今天,蒲江中学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一流的教师队伍、现代化的办学设施、骄人的教学业绩,吸引四方学子奔踊而至。学校环境优美,校园内有茂密参天的乔木,高低错落的楼房,幽雅别致的亭阁,叮咚曲折的流水,环境优雅,气候宜人。四时鸟语花香,朝夕书声琅琅。徜徉于飘香的桂林中,驻足在嶙峋的假山下,留连于别致的水池旁,眼前的景色会让你恍若置身于美丽的公园,让你由衷地感到这里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学校设施先进,现有教学综合楼、实验综合楼、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学生公寓楼、艺术宫、体操馆、游泳池、标准的四百米运动场等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装备一流,功能齐全。同时,还开通了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是一所设施一流的现代化学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00余名,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0%以上,全校有特级教师、高级教师30多人,有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班主任、省劳模及优秀德育工作者、省市优秀教师、师德百佳、十杰青年。教师们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乐教、敬业、师德高尚、兢兢业业、严谨执教,在教育园地默默耕耘,用青春乃至生命托起了祖国明天的太阳。学校十分重视对外开放和学术交流,学校近几年除了与国内的名校进行切磋交流外,还先后邀请来自美国、英国、智利、新西兰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到我校考察、讲学。学校开设了英语实验班,实行小班化教学,聘请了多名外籍教师任教。为了拓展视野、开阔眼界、吐故纳新,我校也走出国门吸取国外先进的办学理论和办学方式。徐家权校长先后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及欧洲等国家和港澳台进行考察,并派英语教师到马来西来交流学习。我校已选派了10多位同学到新加坡等国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悠久的历史、优美的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严格的教育教学管理,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逐步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教育教学质量位居成都市前列,教育科研蓬勃开展,学科竞赛颇具特色,学校以“校风正、学风浓、质量高”而享誉巴蜀,1982年被评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自1985年以来教育教学质量连年受市教育局表彰,1987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1994年被授予市“园林式单位”,1999年被评为成都市首批“绿色学校”、省校风示范学校,2002年被确认为首批“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被授予四川省“绿色学校”,2005年顺利通过“四川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检查验收, 2006年被评为“成都市文明单位标兵”。回眸历史,八百年的鹤山办学传统,厚重的文化积淀,已经铸就了耀眼的丰碑;喜看今朝,省级重点中学的殊荣,海内外蒲中学子的佳绩,现代化的办学条件,正让四方学子翘首以待,奔踊而至;展望未来,新一代蒲中人深知“任重而道远”,面对充满竞争的二十一世纪,我们没有“人生驿站”,只有“策马扬鞭”;不能“枫桥夜泊”,唯有“高挂云帆”。让我们继承先辈的办学传统,高扬鹤山的治学精神,紧贴时代前进的步伐,去开创蒲中更加辉煌的未来!校长:王祥高地址:四川省蒲江县鹤山镇了翁路1号邮编:611630 电话:(028)88530896(学校办公室)、88531906、(028)88522656传真:(028)88534596网址:http://www.scpjzx.com 电子邮箱:pjzx@21cn.com

网址:www.scpjzx.com

大邑县安仁中学

四川省大邑县安仁中学地处大邑县城南10公里的川西名镇安仁镇,是一所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教学质量高的完全高级中学。始建于1945年。学校占地150多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5.5万平方米,教学楼、综合楼、运动场、校园电视网络、多媒体网络、程控电话网络一应俱全,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藏书丰富,教风严谨,学风纯正。现有教职工237人,教学班61个,在校学生3700余人,住校生3100余人。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有特级教师1名(全县唯一的),高级教师 48名,中级教师 96名,国家级骨干教师2名,省优秀教师2名,市优秀教师3名,市劳动模范2名,县十佳教师2名,县十佳教育工作者1名,县百优、百强教师20名。半个多世纪以来,安仁中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他们遍播全国,远及重洋。近几年来,教育教学成绩更为显著。2000年高考中,李彬同学的作文《回答》获全省唯一满分。2003年高考,且磊同学被清华大学艺术学院录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连续15年受到市、县教育主管部门表彰。先后荣获“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学校”、“成都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成都市文明单位”、“成都市绿色学校”等称号,被社会各界赞誉为“学生成材的摇篮,家长放心的学府”。安中正以她独特的魅力,成为川西大地莘莘学子求学的神圣殿堂。回眸历史,安中成效卓著;展望未来,安中正以昂扬的斗志,大步迈向新目标。我们的目标:争创“中华名校”!地址: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树人街备案序号:蜀ICP备06000360号邮政编码:611331Email:azygl@qq.com联系电话:88315187

网址:www.cdarzx.com

潼南一中

潼南一中创建于1957年,迄今已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突出的办学业绩的重庆市重点中学。现有82个高中班,在校学生人近5500人,并拥有270人的优良教师队伍(其中有中学研究员、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78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县级骨干教师20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22人,46人先后获得全国、市、县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学校获得重庆市文明单位、教育部“科研兴校示范单位”、重庆市文明学校、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重庆市教科研先进集体、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重庆市模范职工之家、重庆市园林绿化先进单位、重庆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地址:重庆市潼南县凉风垭经济园区东圣路32号招生电话:44560666 44562688电话:13637765566邮箱: 1624274901@qq.com联系QQ:8161138网址:http://www.cqtndyzx.com

网址:www.cqtndyzx.com

綦江中学

重庆市綦江中学位于綦江县古剑山麓,它背靠川黔公路(210国道),面拥綦河,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半岛。学校依山傍水,草碧树翠,鸟语花香,莘莘学子在这里吮吸着现代教育的营养甘露,茁壮成长。继重庆市市级首批重点中学授牌后,学校先后获得“ 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德育先进单位”、“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十佳园林式单位”、“重庆市绿化先进单位”、“成都军区国防生源基地”、“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重庆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一、学校诞生的背景及时间重庆市綦江中学最早叫“綦江中学堂”。清末废科举,兴新学。光绪廿九年(1903年)《奏定中学堂章》规定:“中学堂定章各府必设一所,如能州县皆设一所最善。”綦人适逢其时,由赴日考察教育归来的屈荪坞(一说屈厚荃)、张华廷、田斗寅、伍濬祥等发起,得到有识之士王浒平、赵维翰等人的响应,在县政府杨晴霄等人的支持下,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中街考棚(今古南镇中山路小学)成立,命名为“綦江中学堂”。成立之时,特请张华廷手书“中学堂”匾额一块悬挂于“考棚”(校址)门首,这就是綦江中学的前身,屈荪坞为第一任校长(当时称“堂长”)。二、学制及课程设置中学堂设正科一班,预科一班。高、初中不分段,学制为五年。开设修身、经学、国文、英文、数学、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等课程。三、办学宗旨:革新教育,培养乡梓人才1911年10月(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学堂”一岁即停办。四、中学堂的更名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令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同年9月教育部成立,随即颁布《普通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教育法令,对清代教育进行改革,如将“学堂”改为“学校”,“堂长”改称“校长”。(清末学校一律称“学堂”,如“中学堂”、“小学堂”,私立的称私塾,管理学校的称“堂长”或“督监”)1922年(民国十一年),教育部颁发《壬戌学制》,其中规定将“学堂”更名为“学校”。直到1924年(民国十三年)綦江始改“学堂”为“学校”。国内时局动荡,兵匪为患,祸乱相寻,闾阎鼎沸,多数学校关闭,“中学堂”恢复之事,无人议者。1925年(民国十四年),綦江中学堂得以恢复,更名为“綦江中学校”,学制为初高中各三年,原修身课改为公民课,增设博物、理化等课程。因理化、英文老师缺乏,规定的课程未完全开足。一年后,因经费支绌而停办。1926年(民国十五年),时局动荡,军阀混战,綦江土匪频仍,学校难于恢复。1927年(民国十六年),四川防军二十一军军长刘湘委任孙一中为綦江教育局长,孙一中乃柬邀全县教育界人士集议,向刘湘呈请,得到川康督办秘书长刘鸿业之助,以附加契税和屠宰税为基金,恢复綦江中学校。校址仍在中街考棚(今中山路小学),孙一中兼任校长,是年招生一个班,初基始定。1928年(民国十七年)春,孙一中奉调任川康督办公署政务视察员,荐黄晴初继任校长。黄校长垫支三百余元办学一年,以经费缺乏,招生困难,学校再一次停办。1929年(民国十八年),綦江县长吴国义恢复原有基金,呈请上峰批准,在綦江县立第一小学(今中山路小学)内,附设初中男生一个班,次年(1931年),再招收男生一个班。这阶段,由小学校长田斗寅兼办。据田斗寅在《日知杂录》里介绍,“民国十八年,县里‘推余长校’”,田斗寅是这一时期綦江中学校长。1932年(民国廿一年),孙一中又奉刘湘之令,再任校长。将县立第一小学初中班改建为“綦江县立初级中学校”。当年招生男生一个班,为綦中第三班。此时,全校共三个班,90人,教职工12人,改校名为“綦江县立初级中学校”。1933年(民国廿二年)春,县立第一女子小学附设初中班,因经费困难,教师缺乏停办。1936年(民国廿五年)春,省教育厅派许仁接任校长,呈请教育厅,增设女生部,男女生分部编班授课,招收男生中七班,女生中一班。是年始制定綦中校旗、校歌、校徽。从1910年起至1938年(民国廿七年)止,校址一直在中街考棚(今古南镇中山路小学),中一班到中六班的学生均在这个老校址毕业。1939年(民国廿八年),因避日机空袭,校址几度搬迁,先后迁徙永新张家沟、北渡南山坪,城里的城隍庙(现县粮食局内)。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起,始在城西官山坡(即欧家湾,今实验中学)修建数幢木架瓦盖平房作为固定校址,并设女生部于连城庄。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吴克家接任校长,应各方之企,增设高中班。此时高中男女生共50余人,更校名为“綦江县立中学校”(因属完中),并制题校训“持身以谨,对人以诚;治学以恒,立事以勤”。全校学生除上正课外,初步开展了球类、越野、演讲、生产、壁报、歌咏等课外活动。高中校舍建成后,用余屋一间陈列书报,供师生阅读。1949年(民国卅八年)11月27日,綦江解放,解放军接管了学校。此时,学校共15个班,在校生566人,高中3个班,学生121人,初中12个班,学生445人,教职工47人。綦江中学从1910年成立至1949年,其间虽几起几落,断断续续,几迁校址,数易校名,但学校的体系始终未变,共办初中男生班到第三十班,毕业24个班,约1000人;初中女生共办到第二十班,毕业14个班,近300人。五、綦江中学的新生和发展(1949-2010)1950年2月,县人民政府派姚大年任校长,接管綦江中学。姚大年是解放后的第一任校长。1950年3月,奉川东行署指示,改校名为“川东区綦江中学校”。在欧家湾(现实验中学)扩建运动场,整修校舍,校容校貌大为改观。1951年,由欧家湾(现实验中学)迁到现校址(新山村48号),上级拨款建成红砖楼 (内有五间教室、十间办公室、一间会议室)和青砖平房(内有四间教室、两间教员办公室)。1952年,恢复高中招生。改春秋始业为秋季始业。1952年,更校名为“四川省綦江中学校”。1954年,上级再次拨款建成“五四”教学大楼(共有教室16间)和可容320人的女生宿舍。1959年,綦江划归四川省重庆市管辖,更校名为“四川省重庆市綦江中学校”。1960年,国家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又拨款建成六零教学楼(共有教室12间,一楼一底)和可容500多人的男生宿舍。1966年,全校占地面积达150多亩,建筑面积近一万平方米。课桌、黑板全部换新,图书馆、实验室拥有价值三十多万元的设备,高初中理化生课全部皆开设实验。1988年,更校名为“四川省綦江中学”,为四川省重点中学。1997年,重庆直辖,学校随即更名为“重庆市綦江中学”,为直辖市首批重点中学。是年学校用于电化教学和文印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共34万余元。新设语音教室,可供外语、语文、音乐等学科上课。18个班开设了微机课,配有专职教师二人,对近百名教师进行了计算机使用方法的培训。学校购进一台一体化印刷机,教学资料的印刷得到解决。新图书室和资料室,面积共2436平方米,馆外绿树成荫,室内设施完善,光线充足,空气清新。1995至1996年,用于购书之费用达12.8万余元。目前藏书近五万册,报刊杂志120余种,凡《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所列24类书目几乎都有。到2010年,学校占地近200亩,校舍面积66631平方米,有初、高中8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400人,教职员工331人。

网址:www.qjzx.cq.cn

江口中学

树百年英才,育世纪栋梁。扬和谐理想之帆的江口中学,坐落于云阳县江口镇,地处云、开、巫三县交汇处,渝巫路主干线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背依九龙山,前临团滩河,环境幽雅,钟灵毓秀,是读书求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创建于1956年,1978年被确定为县级重点中学,1982年升格为完全中学。现有教职工204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2人,一级教师59人,市、县级骨干教师21人。专任教师15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教学班48个,在校生3500余人,是云阳北部办学实力最雄厚的农村高完中。 学校坚持“以德立教,严谨治学,师生为本,推陈出新”的办学思想,以“教育以人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为办学理念,坚持“教科研为先导,素质教育为中心,内涵发展为抓手,艺体教育为特色,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的办学之路,倡导非权力因素的学校管理,实施把“常规做好,细节抓严,过程抓实“的精细化管理。 学校基础设施设备齐全。先进的理化生实验室、数码语言实验室、演播室、微机室、网络教室、声控系统、多功能厅、8MB校园高速宽带和远程教育网,班班“四机一幕一广播”,配有供热系统、衣物柜、窗帘的学生公寓、标准塑胶运动场……全方位服务教育教学。 学校人文底蕴深厚,人才辈出。朱学武、夏玉祝、郭其中、周碧清、唐天国、蒋茨美、余绍龙、屈长元、卢军以及留日博士后,现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邓文礼等都曾在此执教工作;留美博士熊权、洪江涛,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吴昊等都曾在此求学;培养了邓绪学、李国成、姚安军、陈沭全、雷震等区县级领导。 学校教研工作成绩突出,全国“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敏特英语应用与研究”、“农村普通高完中教师自主发展的策略探究”等国家、市县级课题影响深远;素质教育奇葩绽放,学生自主开展的“团滩河流域水质污染调查”获市级一等奖;“青鸟”文学社被教育部关工委授予创新作文核心文学社称号。 学校教学质量连年攀升,社会声誉与日俱增。2006年高考总上线537人,重点上线17人,本科上线244人,艺体上线63人,初2006级重高上线63人,稳居高完中第二。2007年高考实现历史性突破,总上线578人,居全县第三,重点上线28人,本科291人,艺体重点及上线总数遥居全县第一。学校艺体教育享誉全县,有中央美院等艺体院校深造归来的名师执教,大批学生从这里步入艺术殿堂。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创新作文教育实验基地”,市级“文明单位”、“校务公开先进单位”、“五四红旗团委”,县级“德育示范学校”、“教研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先进集体”、“两基迎国检先进集体”、“安全文明校园 ”、“ 党建带团建先进集体”、“平安云阳先进单位”、“内保工作先进集体”等奖励。块块奖牌催人奋进,张张奖状振奋人心。 九龙山下展宏图,团滩河畔谋新篇。学校已征地近100亩,正在积极实施高中扩容,争创重庆市重点中学。扩容工程紧锣密鼓,一期工程投资近2000万元,14295平方米的综合科教楼,2088平方米的办公大楼,459平方米的学术报告厅,400米的标准环形运动场,966平方米的艺体馆,1550平方米的游泳馆,2968平方米的师生食堂,391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12431平方米的教师宿舍,完全按照重庆市重点中学校舍标准规划、修建。 拼搏奋进的江口中学,是莘莘学子梦想放飞之地。地址:重庆市云阳县江口街200号电话:023-55811246

网址:www.yyjkzx.cn

南川中学

南川中学创建于1938年。1958年确定为涪陵地区示范学校。1980年确定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1999年确认为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2000年与南川师范成建制合并。2010年命名为重庆市著名中学。  学校占地246亩,建筑面积84000平方米,活动场地38000平方米,绿化面积34000平方米。校园绿树掩映、花香袭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构成深厚文化底蕴。  学校现有教学班112个,学生6800多人,教职工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60人。教师中有特级教师.研究员2人;重庆市骨干教师12人.南川区骨干教师67人;中学高级教师65人;获硕士学位教师1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69人.  学校树立以“人文见长、和谐发展”为育人目标,坚持“为学生和谐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确立“发展为根本、质量为中心、科研为动力”的办学思想,实施“育师兴校、创新活校、质量强校”发展战略,以实现“管理科学化、条件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环境人文化、风格特色化、素质个性化,把学校建设成重庆市乃至全国示范性高中”为奋斗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勇于进取。  建校以来,学校为各类高校输送合格生源2万多名,其中,100多名学生升入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南中学子遍布全国、驰骋海外。学校于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受到国务院嘉奖。近年,先后命名为重庆市文明单位、文明礼仪示范学校、校风示范学校、科技教育示范学校、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校园文化示范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示范学校、民主管理示范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市容整治单位、模范职工之家、五四红旗团委、示范食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楹联教育基地、书法教育实验学校,获省(市)级以上表彰奖励20多项。  学校校风优良,实绩卓著,名闻巴渝,誉享西南。面对新世纪,学校正沿着锁定目标,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乘势而上。地址:重庆市南川区东城街道高寺巷45号电话:023-71640335 传真:023-71430004站长:网络中心电话:13996757925站长邮箱:cqnclh@126.com

网址:www.cqnczx.com

新津县华润高级中学

华润学校位于美丽的山水城市--成都市新津县城城区内,1993年,新津县教育系统首次公开招聘校长,田蓉先生一举夺魁,就任华润学校校长至今。当时的华润学校仅有6个班级200多名小学生,经过十年发展,现在的华润学校已成为了一所拥有教职员工400多人、6800余名学生、120个教学班的、自幼儿园到高中一条龙办学的、大规模多元化公立学校,校园面积也由最初的20多亩扩大为如今的220余亩(约140,000㎡),学校现有各类建筑8万多平方米,有形资产也由最初政府投入的200多万元增加到99年正式评估的9331.7万元,近三年学校又陆续建成了体育馆、高中部教学大楼、高中部学生住宿楼和初中部教学大楼,华润学校现有固定资产累计已达人民币1.5亿元以上。【优美的校园环境、现代的教学设施】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清雅自然, 获得成都市政府"园林式单位"称号,并通过了市教育局和市环保局"绿色学校"的验收。各学部教学区和各类教学辅助设施既集中又相对独立:幼儿园教学楼秀美多姿;小学部环形教学大楼典雅别致;初中部教学楼大气现代;高中部大楼气势恢宏,其他还有--多功能的体育中心、设施齐全的艺术教育活动中心、配套齐全的各科实验室、标准的舞蹈训练厅、大型餐厅、校园小超市、小卖部及各种档次的学生公寓等等,所有一切,无一不显示出华润学校的勃勃生机和锐意进取的精神……。近年来学校又投入巨资进行现代化教育设施的建设,现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校园信息网,建立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筑得金巢凤凰来】严格科学的学校管理、重视人才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干事业的鸿鹄之志、能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空间……等等,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教育人才,当前,华润学校的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专业配置齐全、知识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学校现拥有特级教师8人、研究生学历教师20多人、本科生学历教师150多人、幼儿园与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者达85%,教师合格率100%,此外,学校还聘请了4名外籍教师常年驻校教授外语。【荣誉、科研 累累硕果】学校连续7年高考升学率达90%以上,连续7年荣获成都市教委颁发的"高中教学成绩显著奖",学校还获得了"成都市校风示范校"、"成都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称号;高中部获得国家级奖项的学生达30多人次;获省级奖项达200人次;教师获国家省市级奖项达100多人次;高中部的国家级科研课题--"整体脑图教学模式"已通过国家验收;小学承担省级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专利法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已结题并获省级二等奖,小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达64人次,教师获国家奖项14人次,获省级奖项师生高达142人次,幼儿园短短几年就为学校赢回"省级示范园"、"市一级园"、"市级巾帼文明岗"诸多荣誉。【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华润学校继2001年一举夺得新津县高考文、理科状元后,2002年再次夺得理科应届高考状元,2003年高考重点大学升学率居全县第一,并有考生被北大、清华录取,2002年5月又与北大附中携手合作,将华润学校建成了"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示范学校",这一新的教育切入点无疑将进一步提高华润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知名度。【机遇总是垂青开拓者】2002年,一家在地产开发方面颇有成就的民营企业--四川大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向华润学校投入了2000万元资金,参与了华润学校股份制改造,改制后的学校形成"公有民办"的全新的运行机制,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使华润学校充满了新的活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了强劲的实力保证,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以"大成+华润"模式为根本的激情四溢的教育集团将崛起于川西大地上。地址:新津县太平镇狮子村(新津县城往邛崃方向1.5公里处)联系电话:028-82523645传真:028-82523645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28-8888888Email:admin@xjhrxx.com

网址:www.xjhrx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