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山中学原名虎山公学,创办于1936年,因座落在五虎山麓而得名,其前身为湖山官学。在文革期间曾改名为红卫中学、大埔中学。1963年被大埔县人民政府定为"宝塔"学校,1978年被定为县、市重点中学,2001年经省教育厅评估,评为省一级学校。60多年来,虎中经历了四次较大的发展阶段,由一所初级中学发展为完全中学;由完全中学过渡为高级中学;由县重点中学升格至市重点中学;再由市一级学校晋至省一级中学。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55917平方米,建筑面积38836平方米,绿化面积达21200平方米。南面为教学区,北面为运动区,西边为生活区。教学区主楼建筑古典巍峨,科教楼里实验室、电教室、语言室、演播室一应俱全。图书馆藏书室、借书室、阅览室功能齐全,2000多册线装藏书成为学校厚实积淀的品牌标志之一。运动区,田径、体操、球类设施齐备,标准运动场与城镇中心文化广场接壤,成为亮丽的景观。在原农机厂旧址开辟了新校区,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两幢教学楼与一幢综合楼三幢连成一个“]”字型,楼高五层,中间玻璃连廊点缀,后面标准篮球场两个,羽毛球场三个。整个建筑室内宽敞明亮,造型巍然雅致,成为学校标致性建筑。 学校现有教学班50个,教职工219人,专任教师180人,学历全部达标,有高级职称的34人,中级职称的76人,其中有特级教师2人,具有突出贡献的县拔尖人才1人。 学校有一个勤奋务实、廉洁奉公、团结开拓、敬业进取的导班子。他们办学方向明确,工作思路清晰,管理严而有序,有强烈的现代教育意识。学校有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们内练硬功,外树形象,科研兴教,教改图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推进素质教育,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能有机统一,互相渗透、协调发展,教育教学成绩显著,高考入围率连年攀升,2005年,三线上线率77%,居全市同类学校前茅。成为大埔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成为大埔县输送大学生的摇篮。 今日虎中,环境优雅。迈进大门,清风扑面,绿树成荫;步入校园,古树参天,与楼齐高;校园处处,繁花点点,美不胜收美,绿草茵茵,生机一片。 今日虎中,设备先进,设施齐全。有电视双向演播系统一套,多媒体教室两个,电脑室两个,语言实验室两个和功能齐全的理、化、生实验;学生膳堂洁净清心,宿舍套间化,明亮舒适;体卫设施,图书报刊种类齐全。 今日虎中,正发扬传统、继往开来,实施"以人为本,打造品牌"战略,为迈进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而努力!邮箱:2006huzhong@163.com
琴江中学始建于1964年,前称幸福山农业中学、水寨中学,1981年更名为琴江中学。地处五华县城东郊,是一所县属大型高级中学、梅州市一级学校。学校现有44个教学班,2400多个学生,教职工194人,其中高级教师23人,中级教师76人。办学40多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现任广州市市长万庆良就是我校1980年高中毕业的杰出校友之一。近年来,琴江中学在强有力的学校党政班子的带领下,确立了“以文为主,体艺见长,特色兴校,素质育人”的办学理念,落实了一系列激励机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历年的高考均取得了好成绩,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高考最大增幅奖”;每年的“五华县高二级百名学习标兵”竞赛,我校派出参赛者均获得优异成绩。多年来师生无违法犯罪,学生违纪率大大降低。学校的教研教改气氛浓厚,文体活动异彩纷呈。这几年,我校师生的书画作品参加全国、省、市的展览和比赛,不少作品获奖;文艺节目参加省、市、县的演出,获得奖励,并受到广泛的好评。2009年我校被授予县“文明单位”,学校党支部在最近五年连续评为县“三好党支部”。学校的不断发展,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我校80届校友万庆良先生于2005年、2008年两次视察我校,对我校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2005年春节期间,时任揭阳市委书记的万庆良先生在县领导的陪同下详细地视察了我校,听取了学校领导的汇报,并到教学区、学生宿舍等场所了解情况,提出了许多学校发展的意见,还兴致盎然地与在校学校领导合影。2008年清明节,时任广东省副省长的万庆良先生轻车简从到我校视察,留校领导、教师和学生陪万省长到校园各处视察,万省长对我校的办学情况表示肯定,并鼓励教师要积极教学,教书育人,勉励学生好好学习,积极锻炼,争取成才。市、县领导多次到我校调研,与学校领导一起研究学校发展的大计,帮助解决学校的实际困难,近年来,学校争取上级的支持,自筹部分资金,改造了内校园,装修了旧教学大楼,添建了师生宿舍,添置了一批体育艺术设施设备,改善了教职工的办公条件。今年1月以来,我校响应上级号召,启动了“回赠母校一棵树,回报母校一份情”的活动,通过倡议书、校刊、短信、电话等方式联络校友,使他们进一步了解母校、关心母校的发展,进而积极参与“回赠母校一棵树”活动。通过联络,80届校友、广州市长万庆良先生捐资1万元种植了丹桂花;校友赖宋文捐款20万元种植金桂花一棵并立景观石;校友李远峰捐款43000元种植金桂花并立景观石。还有李作华、陈远涛、邓思荣、曾成奕、周铁伟、李浪金等校友纷纷捐款种植了名贵树木。在“回赠母校一棵树”活动中,我校共有649校友共捐款三十三万八千元种植或认捐树木78棵。学校专门开辟“校友林”,建立了景观石,将每棵树竖碑挂牌作永久纪念,还将校友栽种或认捐的名贵树木拍成照片,制成精美荣誉证书颁发给校友。我校“回赠母校一棵树”活动,真正达到了绿化校园、美化校园和使校友了解学校、关心学校的目的。过去,我们竭尽全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但有各级政府和历届校友的重视支持,我们将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把琴江中学办成人民满意的优质高中。地址:五华县河东镇邮编:514413电话:0753-4318188传真:0753-4316768QQ:317837996校长信箱:zjh690306@126.com制作维护:五华县琴江中学信息组E-mail:whqjzx@yeah.net
湛江市第四中学创办于1956年,位于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的椹川大道南端,校园宽敞,环境幽雅,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更是霞山区教育的窗口。 走过50年风雨的四中,在岁月尘沙的洗礼中,经历了艰苦创业、励志创新、锐意进取、开拓未来的曲折而又辉煌的历程,以其独特的人文精神和厚重的历史积淀,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 扬帆搏浪,取得饮誉湛江、蜚声南粤的骄人成绩。它是“省一级学校”、“广东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 四中育人环境优良。校园占地面积4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250平方米。它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有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气势宏大的图书馆,功能齐全的科学楼;有先进的电脑室、语音室、课件制作室;有方便快捷的校园网,电视监控系统,实用的演播室;有文明整洁的学生公寓和价廉物美的学生食堂;轻松的音乐室、雅致的美术室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情操;设备齐全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图书馆藏书9万册,是学生获取知识力量的重要源泉。学校现有教学班89个,学生人数达6000多人。 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233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67人,一级教师114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广东省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广东省优秀班主任、南粤教坛新秀共15人,18人为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学校承担国家级“十五”规划教研课题主课题的子课题和省级教研课题11个,其中3个已获得国家级结题成果奖,4个已获省级结题成果奖。近5年来,教师在国家、省、市各级报刊杂志发表论文400多篇,撰写论著5部。观摩课比赛获市级以上奖励72人次,其中余伟坚老师获全国一等奖。 办学效果显著。在上级部门的亲切关怀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遵循“爱校、创新、求真、奋发”的校训,倡导“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学风,坚持以文化教育为主体,以体艺特色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办学模式,高考中考成绩显著,连续十九年被评为湛江市高考先进单位,连年囊括霞山区总分前三名,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学校紫荆文学社办得有声有色,近5年来学生征文获国家级奖192人次;全校师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全国奖励165人次,省级奖励277人次,市级奖励共849人次;学校篮球队、田径队分别9年、11年蝉连霞山区冠军,一批批音乐、美术爱好者从这里走向艺术的殿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50年艰苦创业,艳冠群芳;新世纪再创一流,任重道远。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湛四中这艘充满生机的航船,一定能载着四中人新的梦想,在教育教学改革的碧海蓝天,乘风破浪,再铸辉煌!站长邮箱:zjszweb@tom.com站长:zjsz
徐闻县第一中学,简称徐闻一中(也称徐一中),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徐闻县徐城镇西北部,东临贵生路,西偎西门村,南近文塔路和粤海铁路,北靠207国道和县汽车站。气候温和,地灵泉甘,交通方便。 学校周围文物古迹众多。校内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迁建的文庙(孔庙)和泮池,东面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谪任徐闻时创办的贵生书院、轮迹深陷的古石道和仿古式的县博物馆,南面有美丽典雅的贵生公园及园内碧波荡漾的圣殿塘,东北面有著名的华捍寺,文化氛围十分浓厚。 徐闻一中前身为徐闻县立初级中学,创办于民国27年(1938年)9月。经过70个春秋的不断扩建和修葺,现已发展成为一所规模较大、设施齐全、师资雄厚、业绩显著的市一级完全中学。学校用地面积110亩(含五里25亩),建筑总面积4060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6135万元。校园基本实现楼房化和功能分区化,有教学区、生活区、住宿区和运动区,布局合理,整然有序;植被达标,古杷参天,榕影婆娑,花草掩映,环境十分优美。 2008年秋学校共有79个班级(初中21个班、高中58个班),学生5469人;教职工297人(未含退休教工37人),专职教师264人,其中本科学历的228人,专科学历的36人,高级职称的28人,中级职称的99人。教师勤教善导,学生勤奋好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是年参加高考的学生1245人,其中640人被录取,升学率51.4%。 从宋代起,徐闻文化教育事业颇有起色,先后办有学宫、书院、社学和义学。尤其是明代创办贵生书院后,全县学风日浓,考取功名者日增。据县志记载:明清两代出进士8名,举人61名,贡生(拔贡、恩贡、岁贡、禀贡、增贡)共562名。但由于民国初年徐闻发生了举世骇人的延绵18年的匪患,其间19万人被杀害,5万人逃亡,以致千村荒废,白骨铺路,商绝市,旅绝途,学绝教,全县经济文化受到严重摧残。民国22年(1933年)匪患平息后,各项事业虽有所恢复,但因人口稀少,经济萧条,故教育十分落后。直至民国26年(1937年),全县只有小学40余所,中学教育仍为一片空白。 1938年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徐闻当局审时度势,顺其民意,拨出专款,利用乡村师范(初师)停办后遗下的桌椅和教具,在文庙旁边的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的旧址上,因陋就简地办起一所初中,这就是当时徐闻的最高学府——县立初级中学。是年9月招收首届初一新生1个班,学生46人。 学校几经沧桑,先后三更隶属,四迁校址,五易校名。1939年1月,为避日寇空袭,迁往曲界圩。抗战胜利后,1945年底迁回县城原址。1950年10月,改为徐闻县第一中学。1959年改名雷南中学,属雷南县(徐闻县与原海康县南渡河以南部分合并称雷南县)管理。1960年秋改名徐闻中学,属徐闻县管理。1962年在大水桥建分校,高中部分班级迁往分校上课。1964年春,迁往嘉乐园,以部队旧营房为校舍。1968年春,迁返县城原址。1969年划归附城公社管理,改名附城中学,并设立五里分校,大办农场。1980年春,归县教育局管理,复现名。 该校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历次政治运动的洗礼,在风风雨雨中跨越了70个春秋。在历次运动中,学校受冲击最大的是“七纵”假案、反右斗争,“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在1952年发生的“七纵”假案中,校长陈大应和5名教师被捕,多位教师受株连,导致教学工作失常。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副校长邱瑞芸和10多位教师被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不良的政治影响。在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中,师生长时间参加“土法炼钢”,得不偿失,严重影响文化课教学。尤其是1966年开始的10年“文化大革命”,否定了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煽动“打、砸、抢”和“反潮流”坏风,导致派性斗争尖锐,4名学生在武斗中丧生。回眸70年的办学征途,真可说是崎岖不平,曲折迂回,其变迁大体可按年代分为6个不同阶段: 40年代——战火连年,学校动荡。1939年春,日机不断滥炸县城,县府大院、平民医院和学校损失惨重,南门塘居民区茅屋全被烧光。全城学校停课,本校东迁曲界圩。那里山深林密,瘴气弥漫,虐疾流行。为防日机空袭,师生们白天到山林中上课,夜晚栖身于破屋竹床,三餐尽为粗饭素菜。生活虽然十分艰苦,但教学工作从不松懈。不少学生在地下党员和进步教师的指点下,一边学习,一边参加抗日宣传工作,有的还投身革命队伍。1948年后,中共领导的革命斗争在全县开展,白色恐怖不时笼罩校园。进步学生符世锦,金汉发等常散发革命传单,组织同学开展反暴政宣传和游行示威活动。1949年,粤桂边纵和徐闻独立营多次在县城附近同国民党反动军队激战,本校学生纷纷配合革命部队征粮征枪。徐闻解放前夕,学校领导自动离职,大部分师生回家,部分学生参加革命,迎接解放军南下,学校暂告停课。 50年代——设立高中,初具规模。1952年秋,“七纵”案被否定后,县委、县政府加强对学校的领导,县长孙秉礼兼任本校校长,邱瑞芸任教导主任(次年任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从此学校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当时,全国正开始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紧跟形势,本校从1953年起,每年扩大招生。至1956年,共有11个班级,学生575人,分别比1950年增长83%和80%。由于初中教育迅速发展,高中教育自然应运而生。1956年9月,开始招收高中一年级1个班,学生46人。从此,学校逐步发展为一所完全中学。至1959年,初具规模,全校有初中12个班,学生648人;高中4个班,学生184人;教职工5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5%。 60年代——崛起兴盛,誉满雷州。1960年后,贯彻了国家制定的《中学工作条例》,学校各项工作日益正常。党和政府对学校的发展给予较大的支持,校舍逐年扩建,设备日臻完善,师资得以加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60年至1962年高考,本校50多人考上大学,其中黎照、殷学成、林望重等同学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创徐闻高考历史新纪录。1964年学校迁往嘉乐园后,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教学与劳动安排较恰当,亦学、亦农、亦军,文娱体育活动也很活跃,学校发展进入兴旺时期,其规模不断扩大,达16个班级,学生816人。教风、学风、校风良好,教学质量显著提高。1965年高考,40多位学生被大专院校录取,受到湛江地区的好评。勤工俭学也搞得较好,师生利用原部队农场种植甘蔗、水稻、蔬菜,大大地改善了师生生活。 70年代——开门办学,质量下降。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课“闹革命”,领导靠边站,教师被批判,图书被抢劫,文庙被破坏,学校处于混乱状态。1969年秋,本校划归附城公社管理,撤销初中,只办高中,学制2年,教材自编。新生入学由基层学校推荐,当年招2个班100多人。在“四人帮”的极左路线影响下,学校以社会为大课堂,以阶级斗争为主课,以劳动为中心,大搞开门办学,走“五七道路”。为响应“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学校与社队挂钩,师生常下队宣传和参加劳动,接受“再教育”,还在五里农中办分校和在附近农村设立教学点。1974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开荒造田活动,提出了“万锤千担一分地,石头山上炼红心”的口号。当时,不管是节日,还是星期天,师生们枕锄待旦,随时准备“出击”。有打油诗云:“春节将来到,学校放石炮。师生造梯田,开门办学好。”经过一年的苦干,师生们在石头山上开垦出梯田20多亩,并修建了1座30米长的提水坝和1条1000多米长的引水渠。1976年,学校被评为省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受到省、市的表彰。开门办学,对师生思想教育从某个角度上看有一定作用,但劳动和社会活动过多,忽视放松了文化课教学,连自编的简单教材都无法教完,教学质量严重下降。1977年恢复高考,此期间毕业的几届学生能考上大学的寥寥无几。 80年代——走上正轨,逐步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经过拨乱反正,教育又迎来了明朗的春天。此期间,本校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开展大批判,肃清“四人帮”在教育界的流毒,提高师生思想认识;二是协助上级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贯彻国家颁布的《中学生守则》,制订各种规章制度,使学校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四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实现上级提出的“一无二有”(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桌椅);五是采取多种形式培训教师,不断提高教师文化业务水平。由于政府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和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先后建起2幢共2800平方米的有28个教室的教学楼和1幢1300平方米的教工宿舍楼、1幢12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还建起2座水塔,安装了自来水,添置了一批教学仪器、器材和图书。学校规模扩大到27个班级,学生2011人;教工增至97人,专任教师82人,其中本科学历的24人。专科学历的50人,高、中级职称的24人。教学质量逐步提高,1984年考上大学、中专的学生61人,获湛江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面上中学高考奖”。 90年代后——深化改革,硕果累累。90年代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改革,进入快速发展,全面提高的新阶段。学校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例如制订了《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教师聘任制》、《常规教学管理若干规定》等等,使学校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改革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收费制度,试收“择校生”,多方筹集资金,以解决学校经费之不足;高标准建设校舍,争取“升级”。1991年至2008年,共投入资金3697万多元,先后建起了科学楼、教学楼、师生住宿楼、学生食堂楼共18幢(面积34986m2)和各种辅助教学功能室46个,以及修校道、铺硬底化地板和征地35亩建运动场。学校规模日益扩大,2000年发展到37个班级,学生2399人,教职工126人。师生素质明显提高,1991年以来,被评为国家、省、市、县级优秀教师的有201人次,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知识竞赛获国家、省、市级奖的有443人次,被评为省、市、县级优秀学生的有486人次。1990年以前的32年中,考上大学、中专的学生仅413人;1991年以后的18年中,被大学、中专录取的有4003人,其中本科生739人。1997年,学校被评为“湛江市一级学校”。市教育局主要领导在评估会上说:“徐一中发展速度最快,面貌变化最大,资金使用最省、是本市同类学校中的佼佼者。” 徐闻一中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办学以来为徐闻培养了28000多名初中、高中毕业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批优秀学生,为社会造就了许多栋梁之才。在革命战争年代,方堃、方野、李世华、李世英、谭国强、张典桥、周天祥、何凯家等革命志士,投笔从戍,为救国救民,为建立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在抗美援朝期间,余成锐、吴连荣、符开翠、杨正卿等22位同学,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为保和平、卫祖国做出重大贡献。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黄继光式战斗英雄”杨朝芬、屡建奇功的现任云南省武警总队副总队长庄华山等革命军人,为保卫祖国立下卓越的功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校友举不胜举,如原云南省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郑均,原新华社江苏记者站站长殷学成,原海南三亚市副市长黄锦生,原广西桂林市副市长陈贤,原全国人大侨务研究室副主任杨正炎,广东省法制局副局长林魏,广东核电集团实业开发公司部门经理、高级工程师钟国英,国家机电部第十三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林望重,中国原子能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骆大星,原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吴明炬、广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黄振位,广西师大研究生部主任、教授林祥任等。还有不少校友在港澳台地区或外国定居立业,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贡献。如香港金华国际贸易公司经理杨明喜,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冯少强,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经济发展顾问董遵圻博士,美国堪萨斯立大学博士陈硕等。以上知名人物,在中学阶段都是徐闻一中的学生,是该校28000多名毕业生的优秀代表。真是:春风化雨,桃李芬芳;英才辈出,为国争光。 忆往昔,岁月峥嵘;望末来,豪情满怀。跨进21世纪的徐闻一中,正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与时俱进,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开拓创新,为建设省一级学校而努力拼搏,再造辉煌!地址:广东省徐闻县徐城宾朴路43号电话:0759-4897259邮箱:Xwyz259@126.com
廉江市第二中学是廉江市属完全中学,1978年创办。二十多年来,廉江二中为廉江的教育事业和廉江经济的振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在的廉江二中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92个教学班、6576多名学生,教学设施现代化、师资力量雄厚、管理水平先进、教学特色鲜明的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文明单位。学校占地面积50215平方米,建筑面积45804平方米。有教学楼3幢,科学楼1幢,教辅楼4幢,教室96间,教学辅助室69间;生物园2个,地理园1个;舞蹈室1间,音乐室3间,画室6间;有400米环形标准运动场一个,乒乓球体操训练馆1幢;教师宿舍10幢,学生宿舍6幢;图书馆使用面积1100平方米,藏书46万册(含电子读物35万册);学校计算机网络完善,有千兆校园网、彩色监控中心,阶梯多媒体综合电教室6间;有多媒体电教平台58个(含移动),电子阅览室1间(电脑40台),电脑室4间(电脑245台),软件制作室1间(电脑14台),心理咨询室一间。行政办公室和级组办公室全部装配电脑,实现了办公现代化。学校办学综合实力强,拥有一个团结奋进、勇于开拓的领导班了;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教育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全校教职工381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6人,高级教师61人,一级教师208人,有102位教师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学校全面贯切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为宗旨,在湛江市各学校中率先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为教育理念,并向社会公开庄重承诺:“让每一位学生合格、让每一位家长满意”。坚持“全面发展,因材施教,体艺见长”的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高考上线人数1690人,上线率92.2%,本科上线人数747人,连续八年高考上线人数居湛江市面上中学第一,连续八年被评为湛江市高考先进单位。学校注重以体育、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大力张扬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取得十分突出的成绩,每年为高等体育、艺术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2005年高考体育生考上本科线163人,艺术生考上本科线110人,2004年吴安建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2005年杨文琪同学跨入了北京体育大学的校门,在社会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2005年中考,总分800分以上2人,700分以上66人,有7人考上湛江一中,上重点中学分数线178人。学科竞赛,捷报频传,2004-2005学年度学生参加学科竞赛,3人获全国一等奖,5人获全国二等奖,6人获全国三等奖,10人获广东省一等奖。校长:黄 英校址:廉江市黄村街7号电话:0759—6622452邮箱:hailang@ljdezx.com制作维护:监控中心联系电话:6629316Email:feng@ljdezx.com
北山中学由曾兆春先生于1931年创建,至今已78年了。几十年的风雨,几十年的创业,由培英中学、聿怀中学、道济中学到北山中学,几易其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成为有一定规模,且有一定知名度的完全中学。这里人杰地灵,依山傍水,树木葱茏,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处处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中学生成长的勃勃生机,是理想的陶冶和读书成才的胜地. 七十几年来,北山中学人才辈出,声誉远扬,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了千千万万的杰出人才,分布在党、政、军等各界。如原广东省副省长曾定石,原中山大学校长曾汉民,原华南师范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委员曾近义及曾冰、曾实、曾牧野、曾兵、邱志坚、邹剑秋与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等,他们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母校争得了荣誉。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北山中学的办学规模日臻扩大、完善,现有27个教学班(其中高中9个班、初中18个班)学生1600多人,教职员90多人。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上级党政的重视、支持下,在爱国侨胞如曾沛如、曾灵定、高东江、曾文牧、曾金财、曾庆伦等及各地校友、乡贤的支持下,建起了三幢教学楼,两幢学生宿舍及食堂、教师新村、培英大楼及由高山总经理独资兴建的科技馆、舞台,改善了办学条件;同时也充实了教学设备、设施,建起了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电教室、电脑室、物理、化学、生物仪器和理化生实验室、音乐美术室,还有藏书室、阅览室、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各种场室一应俱全,大大改善了教育教学环境。 近几年来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各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学校连续几年被市、县评为“文明学校”、“文明之花”、“十佳校园”、“书香校园”,同时被评为县一级学校,受到赞誉。 而今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鼓舞下,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指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确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爱我北中、创时代名校”的目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施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同时拥有一支素质高、水平高、事业心强的教师队伍。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近年来在中考、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高考录取率为70%左右。还有曾金泉、陈贤明曾获“潮汕星河奖”,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北山苍松秀,龙江流水长,北中校园美,桃李满园芳。”北山中学在七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中,不负时代的重托,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坚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上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有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帮助,有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北山中学的明天将会更加辉煌。地址:揭西县五经富镇北山中学 电话:0663-5864372 E_mail: jxbszx@163.com
惠来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19年4月,是省一级学校、县重点中学,现有专任教师252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市劳动模范2人,高级教师70人,中级教师100多人。学校设备设施按省一级学校标准配套,各功能室齐全,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全校配套了监控系统和有线广播系统,并建成主干100M校园网。2010年以来,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坚持改革,以“管理立校,教研强校,质量兴校”为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跨越发展。目前,学校呈现出秩序稳定、环境美化、常规落实、管理规范、竞争浓烈的良好局面。在管理过程中,突出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1.突出抓好领导队伍建设。领导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学校重视抓好领导队伍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一是于每周五实行领导定期政治学习制度,促使领导不断转变思想作风。二是实行领导挂班、挂级管理责任制,各领导成员分别负责挂钩一个年级或几个班,负责指导协助相关班级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三是实行领导轮流值日制度。四是实行领导挂钩教研科组制度。五是实行教师评议领导制度。每学期末组织科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和其他骨干教师评议领导成员德、能、勤、绩等情况,促使领导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2.突出抓好制度建设,实施制度管理,实现制度管人。制定实施包括《惠来一中教师坐班制度》、《惠来一中学生评议教师教育教学情况制度》、《惠来一中教师代表评议领导德、能、勤、绩制度》等学校管理制度46项,辑成《惠来一中学校管理制度汇编》,人手一册发放到全体教职工。同时狠抓制度的执行,做到制度第一,校长第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3.突出创建竞争氛围。一是通过实施教师教学质检制度和学生评议教师制度,在教师中营造竞争,促使教师提高教学积极性和教学质量。二是在学生中营造竞争。通过抓好每次考试的成绩跟踪,表扬进步快的学生,召集退步学生座谈分析退步原因,鼓励学生你追我赶争进步。4.突出构建评价机制。一是通过创建文明班评比,把班主任的补贴、奖金与班的业绩挂钩。二是实施教学质检制度,奖励质检考试优秀率、平均分高于平行班的教师。三是通过学生评议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奖励每班学生评议前三名的科任教师。四是通过教学常规检查,把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业绩档案并与奖金挂钩。这样,通过客观评价教师的劳动和业绩,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突出抓好校本教研。一是通过强化备课组教研活动,促使备课组集体备课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加强教师校本培训。每学期要求高级教师上一节示范课、中级教师上一节展示课、初级教师和新教师上推门课和说课。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通过听课、评课、以老带新,促使教师专业发展。三是积极承担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学校先后被承担“全国化学‘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广东省新课程化学优质教学联合课题’子课题《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省哲学社会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并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全国中学英语报刊教学实验学校’”。四是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武和教学论文竞赛,对获奖的教师给予奖励。6.突出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对一中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传承和挖掘,在学校东西围墙建成《道德经》、《论语》文化墙;在声源楼大天井建成《四书》、《五经》艺术模型;按“修旧如旧”原则维修“连登楼”;挖掘历史文物原文庙碑记和“腾蛟”牌匾等,建成“源远流长”碑林和“腾蛟”池,在声源楼东侧小广场敬立毛泽东同志塑像。通过以上设施,大力弘扬“国学”精华,营造具有一中特色的校园文化。7.突出抓好学生考勤管理。对个别迟到学生,及时进行通报批评。对个别无故缺勤学生,班主任当天当午通报家长,学生回校后对其加强教育。学生因事因病无法到校,必须由家长请假,杜绝学生借口逃课的现象发生。8.突出抓好夜自修管理。学校规定所有学生都必须到校参加夜自修。每个班级安排一位教师跟班管理辅导。通过加强夜自修管理,有效管控在外租房的农村学生。由于措施扎实,管理到位,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显著:1.高考成绩优异。2011年高考,上一批重点122人,比2010年增加40人,增幅48.8%;上本科921人,比去年增加299人,增幅48.1%,上本科率60%,两个增幅均居全市第一位。2012年市高三级调考模拟划线,我校上本科人数达到1110人,一批168人。各科综合排位有很大提高。理科数学、文科数学、文科综合排市第4位,理科综合排市第3位,语文排市第5位,总分排市第4位。2.师生获奖人数多、档次高。去年以来,师生参加市级以上各项竞赛成绩突出,获国家级奖30人次,省级奖75人次,市级奖53人次。3.学校办学品位进一步提升。先后被评为“揭阳市文明学校”、“揭阳市先进集体”、“揭阳市文明单位”、“揭阳市平安校园”、“全国地理科普教育基地”、“揭阳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华南农业大学优质生源基地”,连年来都被评为“高考成绩优异”单位。目前,全体一中人正团结拼搏,为争创2012年高考成绩的新突破,为进一步推动学校的跨越腾飞而不懈努力。单位地址:揭阳市惠来县惠城镇英内邮编:515200联系Email:guizhouke@126.com
花园式的阳东一中,雄踞在娴静柔美的苑山湖畔,北面是美丽的阳东碧桂园,南面是风景秀丽的半山公园。校园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是阳江市最早被冠以“美丽的校园”称号的学校。2008年12月,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 学校现有学生3400多人,教学班53个,教职工有238人,专业教师19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学历达标率100%。教师专业水平高,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良知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辛勤地工作。 学校大胆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学生宿舍专人管理,整洁卫生,并已安装电话和热水供应系统。开设校内教育书店、缝衣店和师生理发室,与阳东人民医院合作建成的“一站式”医务室,24小时都有医院派驻的医生值班。为学生提供平价的医疗保健服务。半封闭式的管理,24小时的保安服务 ,减少了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干扰,让学生安全,让家长安心。此外,学校每学年面向社会开展“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扶贫助学活动,为特困优秀学生提供了帮助。 学校设有专门的校园文化工作室。目前,学校拥有一个3000平方米的高标准的“文林广场”和大型电子屏幕,安装了漂亮的校园灯饰。铺设了400米标准的塑胶跑道,它将于2009年秋季投入使用。增设了宣传专栏、阅报专栏和艺术长廊,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的官方网站,界面精美,内容每天更新,且具良好的互动功能,是校内师生交流信息、社会群众了解一中的最好窗口。每月一讲的“苑山讲坛”,以及文学社、摄影协会等十多个各具特色的学生团体,为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个成长的舞台。 办学以来,我校高考曾取得优异成绩。继覃启舟同学以优异成绩夺取我市高考文科状元之后,王梦晗同学以总分816分的成绩获得我市高考总分第二名。近三年,我校高考均获 “阳江市普通高考优胜奖”、“阳江市普通高考艺体生特别奖”等奖励。 今天的阳东一中,纪律严明,学风浓厚,教风严谨。她正以矫健的步伐,务实而自信地向市内一流优质名校迈进。电话:0662-6616562邮编:529931校址:广东省阳东县东城镇育才路管理员信箱:99132772@qq.com
梅峰中学创办于1926年春,原名“梅峰公学”,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公学的革命文物被列为国家保护,是一所市管中学。学校占地100多亩,总建筑面积13802平方米,主体建筑计有教学楼(6栋)、大礼堂、图书馆、科学馆、办公大楼、学生宿舍楼(男女各1栋)、老师宿舍楼(4栋)、师生食堂。如今,梅峰中学仍在扩建中。 现有52个教学班,学生总数3800人,教职员工217人。 梅峰中学整体布局合理,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配套,高中教学班都装配多媒体电教互动平台,有生化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电脑室、多媒体课室、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室、400米跑道、游泳池等。学校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坚持“三个面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办得生机勃勃。1994年被评为揭阳市“文明学校”,1997年以来高考成绩优异,连续15年来受到揭阳市教育局或普宁市教育局的表彰,学校先后获“普宁市十佳校园”、“揭阳市文明学校”、“揭阳市德育示范学校”、等称号。目前,学校是揭阳市一级学校、华南师范学校教育实践基地、国家高考定点考场。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党政重视支持,校友侨胞大力捐资,教职工生活待遇和住房条件不断改善。除国家工资和各种政策性补助外,每年学校都给予教师工作、生活补贴。 2010年,学校中、高考成绩再辉煌。上本科人数比上级下达的任务超达98%,专科人数超达120%。 2011年,高考本科、专科任务完成率普宁市第一。 梅峰中学以崭新姿态,昂首阔步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目标!地 址:广东省普宁市梅塘镇路口往南方向电子邮箱:mfzx88@126.com
普宁市华侨中学是由中侨委原副主任方方同志倡导,爱国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和国家拨款于1956年创办,是广东省先行重点侨校。普宁市华侨中学自创办之日起,在原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侨联副主席、社会活动家、杰出侨领庄世平先生带动和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优质名校。学校现是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养成教育重点实验学校、全国校园诗教先进单位、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统一战线基地、安全文明校园、侨资办学先进单位、中华文化传承基地、书香校园,揭阳市、普宁市文明单位,揭阳市语言示范学校。 经过56年的建设,普宁市华侨中学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学校现占地面积107762 m2,建筑面积69021 m2,校园环境优雅,绿化率90%以上。师资力量雄厚,在校学生4600多人,专任教师300多人,学历全部达标。学校各类设备设施配套完善。 普宁市华侨中学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办学56年来,为国家、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如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海南省原副省长刘名启,广东省水利厅原厅长周日方等。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普宁华侨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爱国、团结、勤奋、活泼”的校训,树立“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办学思想,贯彻“和谐发展,卓越创新”的办学理念和“善教活学,激发潜能”的教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彰显“弘扬国粹,诗化校园”的办学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爱国文化、大气文化、阳光文化和梦想文化。侨中人在学校深厚文化和精神浸润下,自强奋发,生生不息,拼搏进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业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质量年年上台阶。特别是近三年来,侨中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办学质量、内部管理、教育教学科研、学校文化建设等都得到全面提升。高考年年创新高,2009年大学本科人数841人,上线率64.6%,2010年大学本科人数959人,上线率71%,2011年大学本科人数1104人,上线率78%。学校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在揭阳市内普宁市华侨中学已成为“社会认同,家长放心,学生向往”的理想高级中学。 2011年10月普宁华侨中学成功举行建校55周年庆典。普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指导组织普宁华侨中学校庆。本次庆典相当成功,成为普宁华侨中学发展的里程碑,在侨中办学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这次庆典是侨中办学史上最隆重的盛事,对全体侨中人进行一次彻底、深刻的心灵洗涤和爱校教育,激发校友热爱家乡、报效母校的热情、奉献社会的高尚品格和大爱情怀,充分凝聚社会力量,掀起海外侨胞、社会贤达捐资建校、兴学育才的高潮。 目前,全校师生精神振奋,以这次建校55周年庆典活动为契机,内强管理,外树形象,积极工作和学习,努力朝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目标迈进!联系邮箱:gdpnq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