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名称
分类
创建时间

湘西自治州第二民族中学

湘西州第二民族中学是湘西州唯一一所由中师改制而来的州直属示范性高级中学,位于永顺县城玉屏山下,占地面积4667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4个;学生2900余人,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0%;教职工198人,国家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高级教师43人,中级教师79人,研究生5人。学校师资雄厚,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雅。 学校前身湖南省永顺民族师范学校创建于1938年9月,始称湖南省永顺简易乡村师范院校,建在1893年创办的大乡书院旧址上。1941年3月,更名为湖南省立第八师范学校。后又几经更名,1957年10月,改为湖南省永顺民族师范学校(简称“永顺民师”)。1938年到2001年,永顺民师作为湘西北师资的摇篮,六十余年来为湘西及周边县市培养了一万八千余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和其他方面人才。荣获了国务院颁发的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写的“教育革命先进单位”锦旗,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原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部副部长萧克上将,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防部副部长廖汉生中将,原中纪委书记李昌等领导的关怀与亲笔题词;造就了抗美援朝革命烈士孙必芳和受到江泽民总书记接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张宗银。孕育了石太瑞、汪承栋等著名作家;从这里走出了全国优秀教师刘显忠、吴廷禧,特级教师黄自莲、沈湘文、刘晓华、贾萍等大批学者名家。 2001年6月,州政府决定永顺民师改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二民族中学。改制以来,学校秉承“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着眼未来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理念,抓住德育核心,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塔卧革命苏区为基地,利用广播站、黑板报、宣传窗为阵地,通过演讲赛、表彰会、升国旗、军训等活动,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教育格局。实施奖学金制度,实行学费减免办法。围绕教学中心,以年级组为实体,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两翼,形成教学、教研、课改有机整体;接受长郡扶助、开办长郡班级、开通远程教育,实现学习方式、教学模式、教研形式的创新;以艺体班为重点,突破应试教育格局,开拓 “艺辅德,艺益智,艺养性”新路,形成教学特色。校园管理以封闭式为特色,制定静校、静教、静学措施,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在开放、民主、和谐的教育中培养创新、自主、健康的人才。学校先后获得“省安全文明模范单位”“省园林式单位”“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学生食堂食品卫生信誉等级AAA单位”“州双文明模范单位”“德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连年获州高中教学质量评估优胜奖,为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名牌大学和中国音院、星海音院、鲁迅美院等全国知名艺术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院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2004年晋升州示范性高级中学,2005年挂牌为“长沙市长郡中学湘西民族实验学校”,2006年成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学卫星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实验学校。 老牌师范,新型中学。州二民中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突出德育首位,保证教学中心,强化内部管理,立足永顺,面向湘西,向湖南省中学教育的名校、强校跨越迈进。学校地址:湖南省永顺县灵溪镇玉屏村5--30号学校办公室电话:0743-5222902 传真:0743-5222902 邮编:416700联系QQ:57432181

网址:www.xxzemz.com

2020-09-15

泸溪一中

泸溪县第一中学位于湘西南的沅江之畔,地处土家、苗、汉民族聚居区,建于1943年,是一所州级示范性高级中学。1996年,因国家重点工程五强溪电站建设的需要,学校随县城迁至白沙新城,学校现占地350亩,绿化面积15.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7763.6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20名,学生5897人。学校坚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张扬个性的教育理念,抓艺术教育,办出了学校特色。近五年来,有 67名学生荣获州“三独”比赛一等奖,12名学生分别荣获省“三独”竞赛一二等奖,曹璐同学在2004年中央电视台内地歌手大奖赛中,荣获十大新人奖。在2008年州中学生运动会上,学校有14人次分别破了八项纪录,取得5块金牌、7块银牌、18块铜牌。在州第五届中学生篮球比赛中,男子、女子均荣获第一名。在高考中,132名艺体特长生考上了本科,23人考上重点本科,其中邓粤、符攸、黄慧群等同学跨进了中国音乐学院的大门。学校注重过程管理,注重教学研究,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在近五年高考中,本科上线1882人,其中重点上线364人,龚军、郑世卿、邓晓云、杨世伟、徐慧辉、张磊夫、向宏志、胡佳等八名同学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新课程师资培训先进单位”、 “省安全文明学校”、“省贯彻<<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 “省文明卫生单位”、“省平安单位”、“省五四红旗团委”、“省优秀考点”、 “省园林式单位”、“省家庭教育先进单位”、 “州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州学习型学校”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荣获州、县教学质量评价一等奖。邮箱:hnlxyz@126.com

网址:www.hnlxyz.com

2020-09-15

冷水江一中

一、优美的校园环境冷水江市第一中学位于冷水江市“最美一条街”的锑都中路北端,与巍峨高耸的红日岭遥相呼应,紧邻名闻遐迩的波月洞风景区。资水浸润,钟灵毓秀;红日朗照,人杰地灵。朝晖夕阴,春华秋实;莺歌燕舞,气象万千。置身校园,只见绿树掩映,芳草萋萋;高楼挺拔,错落有致;各类设施,一应俱全。触目所见,嘉木奇石,亭台楼阁,有花香扑鼻,鸟语盈耳。繁华都市之中,有这样一个宁谧优美的环境,实在是读书学习的最佳场所。从喧嚣的闹市走进一中的校园,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会在你的心中油然而生。那四季常绿的香樟,将整个校园偎在怀中,仿佛一位慈祥的母亲在呵护着怀里的孩子;置身绿荫之下,炎夏的酷暑被远远地撇开,你会感到春天般的凉爽。随处可见的小花坛,里面栽满了各种花草,一年四季,花开不断。火红的山茶、粉红的桃花、妖娆妩媚的月季、含蓄温婉的含笑、香甜醉人的丹桂、热情似火的石榴,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校园内树木品种繁多,营造出宁谧幽雅的氛围,清新的空气中夹杂着微微的花香,沁人心脾,让人神清气爽,流连忘返。学校多次被省、地、市评为园林式学校。二、配套齐全的教学设施校园面积为28014平方米,校舍总面积为25000多平方米。校园规划合理,布局整齐精巧。正对校门的科教馆,居于学校的几何中心。这是一座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大型建筑。巍峨的穹顶,高耸的主楼,伸展的两翼,似大鹏展翅,又像发射塔上蓄势待发的火箭,其丰富的意蕴,让看到它的人禁不住浮想联翩,踌躇满志。这座于1991年落成的建筑,当时堪称省内一流。科教馆功能齐全,有物理、化学、生物、劳技、信息技术实验室近20间,可同时满足多个班级进行不同科类的实验。馆内还设有学生微机房、教师微机房,装备了高档次的电脑,为师生学习和利用网络技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图书馆、阅览室藏书丰富,书刊繁多,可以满足广大师生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的需要。阶梯教室既是观摩教学的场所,也是教职工开会学习的地方。学校行政机构集中在科教馆内,为师生办事提供了方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综合楼是集学生食堂、浴室、教室、宿舍等功能于一体的建筑,全框架结构的设计确保了它的安全,博士帽式的屋顶寄寓着学校对学子的美好祝福,在这里,学校后勤部门为同学们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卫生可口的饭菜确保我们有充足的营养应对学习的艰辛,太阳能热水系统让大家享受到绿色能源带来的快乐,学生服务部让我们不出校门就可以买到学习、生活用品;学生寝室干净整洁,窗明几净,音乐、美术教室设备完整,让你的特长得到展示和培养。教学楼位于校园东南,新旧教学楼一纵一横,有近五十个教室和众多的教师办公室,这里是莘莘学子学海遨游、放飞理想的地方。所有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语音系统及电子监控系统,现代化的设备让教师教学如虎添翼,让学生畅饮知识的琼浆。学校与长沙市一中互通网络教学,能同步互享教育教学及科研资源,同学们可以与长沙市一中的学生异地共同领略省城名师的精彩教学艺术,体验到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无穷魅力。体艺馆位于旧教学楼后,室内面积1256平方米,塑胶地面的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为同学们锻炼身体、举行比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大型舞台、高标准音响和灯光,能满足广大师生举行大型文艺演出和集会活动的需要。很多重大活动在这里举行,如2008年湖南省大中学生定向越野赛开幕式、以我校学生李仲春刻苦求学为题材的励志电影《仲春》的开机仪式等。有了这样一个舞台,你的才艺可以尽情展示,你的风采让众人瞩目。学生宿舍楼位于校园最南端,经过改造,这里的住宿、卫生、消防安全条件彻底改观,远道的学生在这里可以过上快乐而温馨的寄宿生活,感受集体的温暖。校门楼及校园北侧的几栋楼是教工宿舍楼,学校的大部分教职工都在校内居住,随着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老师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好的精力投身于教学工作,让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为了满足学校更大的发展,冷水江市委、政府作出决策,举全市之力易地建设新的冷水江一中。如今,新校址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预计总投资近亿元。可以预见,几年以后,新的冷水江市第一中学将在资江之滨拔地而起,届时,一所现代化的高级中学将以更加完备的设施、更加优美的环境迎接莘莘学子的到来。三、先进的办学理念冷水江市一中长期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教师、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以一切为了教师、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了教师和学生发展的一切,提出了“塑名师,育名人,创名校,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塑名师”就是要培养和打造一支在湘中地区乃至全省有一定影响的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育名人”就是要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高等学校输送一大批合格新生,为国家造就一大批杰出人才;“创名校”就是要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娄底乃至三湘四水有较高知名度,有一定影响的学校。最近五年,冷江一中遵循这一办学理念,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和活力,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成为了湘中地区乃至全省一道亮丽的风景,被称之为“冷江一中”现象。四、高效的学校管理冷江一中,一向以管理严格科学著称。学校不断完善多种管理制度,使得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和富于人文色彩,也激活了学校总体一盘棋。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水平。以苏新春为校长的校级领导班子,锐意进取,勇于改革,表现了非凡的勇气和胆略。改革工资结构,推行绩效工资,实行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向一线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倾斜。这项举措,激活了整个教师队伍,大幅度提高了一线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的待遇,成为娄底市骨干教师流失最少,教师队伍最稳定的学校之一。在年级、班级、教师之间引入良性竞争机制,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过去管理模式很难把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落实到位,不再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学校审时度势,组建年级部,推行年级部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把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落到了实处,更重要的是在年级与年级之间引入了竞争的机制,从而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取消过去的重点班或实验班,实行平行分班制度,这项举措,不仅体现了教育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则,而且把竞争机制引入到了教师、学生之间,每个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佳绩,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学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使得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迅速攀升。推行低职高聘制度,鼓励广大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刻苦钻研业务,鼓励教师拔尖、成才。这项举措促进了广大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的迅速成长,使得一大批年青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育教学的骨干和能手,截至目前获得低职高聘的教师达23人,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光荣。建立和健全各种奖励制度,鼓励和提倡广大教师乐于教学、勤于教学、精于教学;干出成绩,干出成效。决不让那些埋头苦干,并且在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吃亏,而是让这些干出成绩的人得到实惠,尝到甜头,受到表彰,获得荣誉,得到晋职、重用的机会。建立高额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激励和倡导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个性才华,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争当优秀,敢于拔尖,对那些家境贫寒而又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助学,帮助他们完成高中学业并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绝不能让他们由于家境贫寒而放弃了希望、放弃了学业。各种奖励制度的实行,为教师、学生开辟了一条努力教学、努力学习的成功之路。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教师进修和培训、教师一年一度的考试制度。校本教研,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有力地提高了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力地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教师进修和培训,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教育教学的方法,也开阔了教师的知识视野,为教师的知识心田,开辟了知识活水的渠道。考试制度,使广大教师在自己所教的专业知识,永远不滞后,永远不落伍;教师在教,就永远在学,就永远在丰富、完善和提高自己业务知识,从而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这些措施的实行,大力促进了学校勤教、勤研、勤学之风,使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大力加强教师师德修养,提倡和弘扬教师的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首先要心灵纯洁,品行端正,为人师表,才会深深地感染、打动学生,学生才潜移默化地去追求内心的纯洁与崇高。因此学校制订了加强教师师德修养的制度,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规范教师的言语行为,培育教师拒绝平庸,远离铜臭,追求心灵的崇高,追求真正的生命价值。为学生竖立一根高高的道德风标,朝着更高远的人生目标迈进。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建设,大力提高了教师的人格修为,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忘我工作,在冷江一中校园蔚然成风。冷江一中在管理上所采取的这些举措,使冷江一中重新释放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迎来了繁花似锦的春天,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五、辉煌的教育教学成果办学五十余年,弦歌不断,喜讯频传。1980年高考,谢洪亮获全省理科第三名。1990年高考,彭炜、曾新潮同学双双摘取湖南省文、理科状元的桂冠。1997年,刘晓辉同学再度夺取湖南省文科第一名。2009年,尹芳、姜宇资获得娄底市文、理科高考状元。1991年至1996年,学校先后有12名高二学生考取了中国科大、上海交大等重点大学的少年班。2002年以来,有刘煜原、石立超、颜兆金、苏剑、黄新长、邹显彤、胡碟、龙少鹏、彭帅、吴琦、刘雅琼、李展辉、刘阳、陈童、张卓华、刘颉武、李昱、朱湘、李仲春、谢琳璐、阳光元、龙斌、苏煜、张超华、葛喆、刘平、姜宇资、李何明、廖方舟、刘昭强等30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还有多人在考上大学以后,又考取了北大、清华的硕士、博士研究生。2003年至2009年,我校在高考中600分以上高分人数、北大清华上线人数均居娄底市之冠,创造了高考“七连冠”的骄人业绩,名动三湘。2003年以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赛,共有148人次获得国家及省级以上一、二、三等奖。2004年以来,我校先后有13人次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明天小小科学家”省级以上奖励。自恢复高考以来,学校共为各级高等院校输送了合格新生近万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现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为祖国的各项事业贡献着他们的力量。六、丰富的文体活动学校始终把素质教育摆在第一位,学校团委、政教处及各教研组经常性地开展系列性的学生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发现和培育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在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中,我校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地、市大奖。涌现出了周萍萍、侯彬、王竞等优秀的演讲人才。2005年,宋坤同学荣获全国“做诚信人、办诚信事”征文比赛国家级特等奖,并做为唯一的学生代表在表彰大会上发言。2006年,欧阳文皓同学荣获全国“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学校”征文比赛国家级特等奖和演讲比赛国家级二等奖。2009年,段晓彤同学荣获“我的祖国”读书征文活动演讲比赛全国第二名。学校曾荣获团中央授予的“活跃的中学生活先进单位”称号及“开辟多种渠道,培养新型人才”的锦旗。一年一度的学校田径运动会,每个学期举行的班级篮球比赛、排球比赛等赛事,既推动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又激发了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的凝聚力。由于对体育的重视,近几年我校获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的学生人数较以往有较大幅度增加,每年都有部分同学在高考中获得体育特长加分。管理员QQ:740653818 邮箱:yz#lsjyz.com(请将#改成@) 电话:0738-5212787学校地址:湖南省冷水江市锑都中路70号

网址:www.lsjyz.com

2020-09-15

曾国藩实验学校

曾国藩实验学校,创建于2000年7月,是双峰县第一所含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的寄宿制学校。教学班级66个,校园面积175亩,现有学生4289人,教师252人。由特级教师、曾宪梓教育奖获得者、湖南省十佳民办学校举办者李润良任校长。学校以“办有灵魂的学校、育有底气的学生、做有品位的教师、当负责任的家长”为教育理想,实施名师执教、质量强校、特色办学、文化育人。学校继承“仁者爱人”的精神,构建“老师是朋友”的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台,以班主任的名字命名班级,让每位学生在平等的人文环境里,压力得到释放,心灵实现沟通。学校以校训、校徽、校服、校歌、校旗、校网和学生自律会、心正之声广播、文正文学社、文正讲坛、文正奖学金为基点,力求使校园绿化、美化、净化、诗化、艺术化和教育化。让每位师生感受到校园的神圣、魅力与诗情画意,让特色校园文化注入物质文化,寓于制度文化,熔于精神文化。不断推进有效教学、有效教育、有效管理和有效服务。学校坚持“每个孩子都聪明,没有学不好的学生;每个学生都重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小学突出养成教育,实施小班教学、精致管理;初中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高中探索“远距直播”、“低进高出”、“扬长而施”。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重点课题研究单位、全国教育实验先进学校、湖南省民办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湖南省百校联盟合作学校、湖南长郡中学重点合作学校、娄底市规范化高级中学、娄底市示范性初级中学、娄底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娄底市优秀民办学校。其办学成果曾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南民办教育》《娄底日报》《娄底晚报》等媒体报道。曾国藩实验学校,一头连接着神圣的教育事业,一头传承着千年的湖湘文化,每前进一步踩出的脚印,都是那么坚实和厚重!站长邮箱:641989463@qq.com

网址:www.zengguofan.com

2020-09-15

广州市第七中学

广州市第七中学前身为培道中学,创办于 1888 年,由美国浸信会传道会初设妇孺班开始,几经变迁,在 1962 年定名为广州市第七中学至今, 是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文明单位,广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首批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 作为一所学子青睐、家长信任、社会赞誉的名校,广州市第七中学在越秀区、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内外发挥了特有的示范作用。 学校连续 18 年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连续 17 年获得初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并荣获越秀区高中和初中毕业班工作突出贡献奖。  学校地处广州市老城区中心地带,红墙绿瓦,古朴典雅。 全校64 间宽敞明亮的教室全部配有多媒体教学平台,并全部安装空调。现代化的新科学馆有最新装备的理化生实验室、探究室 15 间; 180 座的多功能报告厅配有最先进的电教设备;并拥有多媒体电脑室 5 间。四层的图书馆面积达 1200 平方米。校内还有恒温游泳池,网球场, 5 个排球场, 6 个室内羽毛球场和 9 个篮球场。  七中历史上人才辈出,荣获 2003 年“欧莱雅——联合国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方华( 1949 届),模范科学工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翠芬( 1940 届),享誉美国半个世纪而不衰的航空女杰张瑞芬( 1921 届),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研制并光荣立功的符红铁( 1958 届),荣获第 39 届南丁格尔奖章、受到国家主席胡锦涛接见的广东省医院管理学会护理管理分会主任委员钟华荪( 1962 届),获颁“亚洲商业领袖奖”的首位中国企业家京信通信集团主席霍东龄( 1971 届),荣获 1993 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科学研究基金“教职员总统奖”的生物工程博士朱承( 1975 届毕业生), 两个月内发现三种天体、获得“苏梅克近体天体奖”的亚洲第一人叶泉志( 2006 届), ……一个个闪光的名字,见证七中百年华彩,万千英才。 跨入新的世纪,百年七中励精图治,更上层楼。按照“传承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把原培道女子学校校训“爱诚贞毅”改为七中校训“爱诚真毅”,一字之改,体现了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  现在的七中,是由解放初期的培正中学和培道中学这两校合并而成,她集两校师资、设备之优势,承良好办学之传统,形成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学校师资力量强,教学要求严,课外活动活跃,教育教学质量长期稳定在高水平。在高考中, 90% 的同学达到省本科线, 100% 的同学达到高考录取线,重点上线率、本科上线率及高分考生人数均列越秀区中学第一位,并位于广州市示范高中前列。 近年来先后涌现出多名广东省高考总分和单科状元、广州市总分状元。 我校 2011 年高考重本上线率、本科上线率再次位居越秀区中学第一,并位于广州市示范高中前列! 84.62% 的同学达到本科 A 线, 97.99% 的同学达到本科 B 线,本科上线率再创历史新高!高三级 50% 的教学班 100% 达到本科线,全年级 100% 的同学达到高考录取线!总分 620 分以上的高分段考生位居全区第一!  学校大力推进教学科研,着力提高课堂实效性。王敬民校长负责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四合一”教学模式的普适性研究》课题 探讨课堂教学实效性,在全国起示范作用,反响强烈。 越秀区已全面实践“学区管理模式”,七中作为中学第一学区的领头羊,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学区建设,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2009 年 12 月,广州七中作为组长所在的越秀区中学第一学区荣获越秀区构建学区管理模式绩效评估工作一等奖, 2011 年 5 月再次获评一等奖。  作为 2010 年广州亚运东道主,广州七中师生以极大地的热情和激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亚运,支持亚运,为广州亚运争光添彩! 王敬民校长与初三 7 班余靖之同学先后参加了亚运火炬传递。学校管乐队在亚运会开幕式序幕《一江欢歌》中精彩演出。一百名高中男生还参演了亚运会闭幕式。此前我校师生创作了脍炙人口、响彻广州大街小巷的亚运原创歌曲 《亚运在广州》。学校多位老师获得广州亚运先进个人荣誉,学校亦被评为亚运会、亚残运会工作先进集体。  跨越三个世纪,培道——七中 以“爱诚真毅”的校训培育了一大批基础扎实、个性发展、锐意创新、爱国正气的优秀毕业生。学校校风正,学风好,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积极优化德育网络和德育方法。近几年来,有两百多名学生被评为省、市、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学校团委被评为区教育系统“红旗团委”。注重爱校教育,校园文化丰富多彩,一直保持田径、管乐、合唱、篮球、无线电测向等方面的传统优势,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异彩纷呈,学生各类竞赛硕果累累。学校与台港澳以及国外学校文化交流频繁,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方面独具优势。  漫步校园,古树成荫,姹紫嫣红,鸟语花香,好一座优雅、恬静,充满人文关怀的学府。广州市第七中学,百年名校,精英荟萃,生机盎然,她正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新的里程!校长邮箱:gzqz1888@126.com 电话:(020)87774521地址:广州越秀区烟墩路28号 邮编:510080

网址:www.gzqz.com

2020-09-15

娄底三中

娄底市第三中学创建于1982年,地处娄底市长青中街,占地162亩,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学校现有教职工349人,教学班级91个,在校学生6000余人,是娄底市办学规模最大和最具广阔前景的完全中学。学校以“尚德、博学、求实、创新”为校训,坚持“面向全体、全员发展、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培养特长、发展个性、因材施教、和谐发展”的育人方针。严谨的管理,雄厚的师资,优雅的环境,过硬的质量,赢得了各级领导的肯定、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和广大家长的高度信赖。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校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示范单位、湖南省绿色学校、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科普基地、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湖南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湖南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娄底市示范性高级中学、娄底市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70余项荣誉称号,2005年娄星区委、区人民政府决定举全区之力,三年内把娄底三中创建成为娄星区首所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地址:娄底市长青中街50号邮编:417000电话:0738-8215057传真:0738-8217781电子信箱:loudisanzhong@163.com站长邮箱:hnldyqp@163.com

网址:www.ldsz.net

2020-09-15

广州市协和中学

广州市协和中学源自创办于1911年的私立协和女子中学和创办于1921年的市立师范学校。办学近百年来,协和培养出了黄翠芬、李绍珍等院士和关山月、廖冰兄、欧阳山等著名艺术家、文学家以及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学校还是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性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州市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国家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学校。师资雄厚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61人,其中专任教师205人。专任教师中有广东省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65人,研究生学历(含教育硕士等)85人,国家、省、市优秀教师40余人,学科评委会专家50余人。成绩显著 2001年从五年大专师范学校转办普通高中后,学校高考成绩显著,位于同类学校前列,每年均超额完成广州市教育局预测目标。2005年培养出广东省高考英语单科状元陈锦莹,2010年尚英南同学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至今已连续五年获得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轮滑球、曲棍球特色明显,已为国家培养了运动健将15名、一级运动员38名、二级运动员60多名。2010年学校圆满承办了全国单排轮滑球锦标赛,并获得成年女子组冠军等7个全国荣誉。条件优越 学校地处广州市区中心地带,交通便利,30多路公交车途经,地铁五号线西村站直达学校。学校占地面积七万平方米,校园古树参天,园艺精美,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富特色的园林式学校。学校有1200多个床位,可以满足学生的住宿要求。地址:广州市西增路18号邮编:510160电话:(020)26282512传真:(020)26282512电邮:xhhsweb@21cn.com

网址:www.gzxhhs.net

2020-09-15

广东广雅中学

广东广雅中学是著名的重点中学,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中学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她创建于1888年,其前身是由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与湖北自强学堂、两湖书院、上海南洋公学并称为当时中国四大书院。百年广雅,历尽沧桑,饱经动荡,数迁校址,几易校名。然办学宗旨一脉相承,被称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活的见证”。张之洞定名“广雅”,取义“广者大也,雅者正也”,强调所培养的人要“知识广博,品行雅正”,即“德”与“才”的和谐;广雅书院首任山长、清末著名学者梁鼎芬提出“性刚才拙”的育人目标,主张学校教育要培养品性刚正、才能笃实的人才;我校第23任校长、著名教育家梁漱溟先生题写的“务本求实”的赠语,无不蕴涵“和谐”的思想。深受先贤思想润泽,广雅人一直在传承、发展、完善和谐办学思想,不断挖掘、发展和丰富“和谐”的内涵,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十多年,广雅在和谐办学的研究上,实现了办学理念从“和谐教育”到“和谐优质教育”到“和谐创新教育”的三大跨越,办学效益不断提高。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光荣的传统,优秀的师资,优良的校风,鲜明的特色,显著的业绩,优美的校园,无不蕴涵着和谐,无不阐释着和谐,无不彰显着和谐。“和谐”是广雅办学的理念和传统,“和谐”是广雅办学的目标与特色,“和谐”是广雅人永恒的追求。因为和谐,广雅树立了品牌,广雅赢得了声誉;因为和谐,广雅开创了新局面,取得了新业绩。和谐广雅,硕果累累。曾获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并连年获得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目前,具有改革、创新传统的广雅人正在进行以“和谐创新”为核心的第三次跨越,提出了“在和谐中求优质,在优质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的思路。广雅,是典雅的学府,是文化的殿堂。欢迎您莅临指导。我们的地址:广州市西湾路1号邮编:510160 电话:020-81261232 E-Mail:gdgyzx@163.net

网址:www.gyzx.edu.cn

2020-09-15

祁阳一中

祁阳县第一中学创办于1912年,是湖南省示范高中,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占地180余亩,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校内古木参天,楼台亭阁高耸,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映成趣。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96人,其中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97人,一级教师125人。学生3700余人。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多媒体、宽带网、闭路电视等现代教育技术设施齐全。学考全科合格率、优秀率和高考升学率均居全省先进行列。师生出版30余部专著,发表论文1000余篇,获省级以上奖励1000余项,承担国家教育重点课题5项,省级课题6项。学校先后荣获“湖南省先进单位”、“湖南省绿化先进单位”、“湖南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湖南省雷锋式学校”、“湖南省优秀考点”、“湖南省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湖南省绿色学校”、“湖南省文明单位”等称号,还被定为“英国剑桥大学商务英语(BEO)培训中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校改革浪潮迭起,“四定四制”改革、“六自主”改革、“整体改革”和“提前单独招生”取得丰硕成果,被誉为“湘南高中教育特区”。21世纪,学校与时俱进,确定“精品立校,德育治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的办学策略,坚持“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让所有的学生都成材”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实现“办名校,出名师,育名生,跻身全国1000所示范高中行列”的奋斗目标,成绩斐然。学校素享盛名,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曾三次视察学校并赠书200册。钱伟长、毛致用、柳斌、姚雪垠、臧克家等领导、名流先后为学校题词鼓励。联系电话:0746-3239318地址:湖南省祁阳县祁阳一中站长邮箱:ytm51@163.com校庆邮箱:hnqyyz@163.com

网址:www.hnqyyz.com

2020-09-15

广州市南海中学

广州市南海中学位于中国广州市荔湾区西华路,创立于1904年,原名“西湖书院”,曾命名为“广州市第十一中学”。南海中学现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6年10月,复名为“广州市南海中学”。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广州市南海中学(原市11中)创办于1904年, 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又具现代气息,焕发青春活力,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家长与社区满意的百年老校。”学校在1953年改为公办广州市第十一中学, 2006年复名广州市南海中学。办学百年,学校秉承“任重致远”校训,以弘毅弘志、求真求实的精神,在羊城树立出校园雅,校风良,管理严,质量好的良好声誉,曾有“楼外书声连北极,域中文采耀南天”之誉,早在解放前就获“全国最优的九所中学之一”的殊荣,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育人百载,学校以“培养有责任感的人”为目标,以厚德博雅、尚勤尚严的教风,培养出学生乐学善思、至诚至理的学风。从南海园中更走出一批批以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为代表的杰出英才。而学校已连续十多年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二等奖,连年获初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校色:中国红与青铜绿为学校基本色。红色象征着我们学长的献身祖国的革命精神、承传教育薪可征服的力量;青铜绿象征我校的百年老校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校色激励今日南中人与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奋发图强,担负振兴中华之大任,任重至远。中国红与青铜绿为学校基本色。红色象征着我们学长的献身祖国的革命精神、承传教育薪可征服的力量;青铜绿象征我校的百年老校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校色激励今日南中人与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奋发图强,担负振兴中华之大任,任重至远。

网址:www.gznhzx.com

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