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创建时间
湘西自治州第二民族中学

湘西自治州第二民族中学

湘西州第二民族中学是湘西州唯一一所由中师改制而来的州直属示范性高级中学,位于永顺县城玉屏山下,占地面积4667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4个;学生2900余人,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0%;教职工198人,国家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高级教师43人,中级教师79人,研究生5人。学校师资雄厚,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雅。 学校前身湖南省永顺民族师范学校创建于1938年9月,始称湖南省永顺简易乡村师范院校,建在1893年创办的大乡书院旧址上。1941年3月,更名为湖南省立第八师范学校。后又几经更名,1957年10月,改为湖南省永顺民族师范学校(简称“永顺民师”)。1938年到2001年,永顺民师作为湘西北师资的摇篮,六十余年来为湘西及周边县市培养了一万八千余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和其他方面人才。荣获了国务院颁发的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写的“教育革命先进单位”锦旗,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原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部副部长萧克上将,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防部副部长廖汉生中将,原中纪委书记李昌等领导的关怀与亲笔题词;造就了抗美援朝革命烈士孙必芳和受到江泽民总书记接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张宗银。孕育了石太瑞、汪承栋等著名作家;从这里走出了全国优秀教师刘显忠、吴廷禧,特级教师黄自莲、沈湘文、刘晓华、贾萍等大批学者名家。 2001年6月,州政府决定永顺民师改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二民族中学。改制以来,学校秉承“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着眼未来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理念,抓住德育核心,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塔卧革命苏区为基地,利用广播站、黑板报、宣传窗为阵地,通过演讲赛、表彰会、升国旗、军训等活动,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教育格局。实施奖学金制度,实行学费减免办法。围绕教学中心,以年级组为实体,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两翼,形成教学、教研、课改有机整体;接受长郡扶助、开办长郡班级、开通远程教育,实现学习方式、教学模式、教研形式的创新;以艺体班为重点,突破应试教育格局,开拓 “艺辅德,艺益智,艺养性”新路,形成教学特色。校园管理以封闭式为特色,制定静校、静教、静学措施,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在开放、民主、和谐的教育中培养创新、自主、健康的人才。学校先后获得“省安全文明模范单位”“省园林式单位”“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学生食堂食品卫生信誉等级AAA单位”“州双文明模范单位”“德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连年获州高中教学质量评估优胜奖,为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名牌大学和中国音院、星海音院、鲁迅美院等全国知名艺术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院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2004年晋升州示范性高级中学,2005年挂牌为“长沙市长郡中学湘西民族实验学校”,2006年成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学卫星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实验学校。 老牌师范,新型中学。州二民中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突出德育首位,保证教学中心,强化内部管理,立足永顺,面向湘西,向湖南省中学教育的名校、强校跨越迈进。学校地址:湖南省永顺县灵溪镇玉屏村5--30号学校办公室电话:0743-5222902 传真:0743-5222902 邮编:416700联系QQ:57432181

www.xxzemz.com

2020-09-15
连南民族高级中学

连南民族高级中学

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简称连南民族高级中学)的前身是连南民族中学,至今已有56年办学历史,是连南县委县政府为加快高中教育的发展,将高、初中分离,把原民族中学、三江中学、寨岗中学三校高中部合并,经过重新选址、规划建设而成。学校规划占地200亩,设计办学规模为72个教学班、3600个学位,总投资7000多万元。学校有4栋教学大楼,办公楼、实验楼和综合楼各一栋,3栋学生宿舍,1栋饭堂。学校每个课室都装备了多媒体平台。3栋学生宿舍可容纳2000多名学生住宿,每间宿舍都有卫生间、冲凉房、晒衣房、洗衣台,全天候提供冷、热水。美术画室、钢琴室、舞蹈室、电脑室、语音室、历史室、地理室、理化生实验探究室等功能场室一应俱全。运动设施完善,建有国际标准的10条塑胶跑道的田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及羽毛球场等能满足学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名校成就名师,反过来,名师也能发展名校。为了造就名师,进而快速发展学校,我校实行“教师强校,教师发展优先学校发展”的策略,一是在教育经费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每年对学校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达到学校办学经费的20%以上。二是通过实施“四大工程”,引领广大教师朝着 “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的目标奋进。第一、“借智工程”。我们主动与省内外优秀学校及有实力的培训机构缔结友好关系,充分利用他们的资源开展师资培训。如2007年至2008年邀请了近50名顺德一中等优秀学校的骨干教师来我校上示范课。四年来,我们还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先后把70多名教师送到顺德一中、乳源高级中学、广西恭城中学等优秀学校脱产学习,每次半个月以上。第二、“引智工程”。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地实施“引智工程”。4年来向全国各地引进教师120多名。第三、“增智工程”。学校在“引智”、“借智”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实施“增智”工程。学校建立了校本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把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日常化,强化对青年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强化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科研。第四、“以新促老”。由于我县是由于我县是全省16个重点扶贫开发县之一,经济基础薄弱,教师整体待遇偏低,教师流失严重。2007年我校30岁以上教师第一学历是本科的仅有3人,中青年教师占70%以上。老教师不仅数量少,且存在业务水平差,观念陈旧的缺陷,“以老带新”很难奏效。为此学校大胆采取了“以新促老”的策略,选取一部分积极进取、有较大潜力的中青年教师,聘请校外名师做他们的导师并送到名校脱产学习,接受高层次的培训,大力扶持他们快速成长,让他们学成回来后对我校教师进行“二次”培训。经过努力,我校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大幅提高,结构合理。全校教职工180人,其中专任教师155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0人,高级教师17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及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6.8%;专任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12人。为了激发教职工工作激情,使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一是全面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制定一系列符合实际并能使学校快速科学发展的规章制度。二是改革人事制度。实行班主任、教研组长、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教师、班主任双向聘任,教学岗位动态管理制度,教师靠能力和成绩来争取教学岗位,把一批善管理、敢管理、想进步的优秀教师吸收到管理层,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让优秀教师起到示范、辐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改革分配制度,按岗位、按成绩、按贡献大小分配。四是量化管理,评优、评先、晋升、奖励等以量化分数为主要依据。三年来的改革实现了我校2008年提出的目标:“让名优教师香起来,骨干教师忙起来,平庸教师慌起来,用有限的办学经费让一部分对学校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先富起来,把他们树起来,让他们留下来,让其他教师心动起来、行动起来”。学校全面施行分层教学和动态“走班”教学。一是分班分层。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自愿把一个年级的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的班级及体育班、艺术班。每学期调整一次。并在三个层次中在对英语和数学再次进行分层教学,实行动态“走班”教学。二是在一个班级中教学分层,包括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如,提问分层,学生上黑板演板分层、学生课堂达标练习分层等)、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考查、分层评价(师生)。在目标要求上,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对同一年级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不同的措施。三是全面推行“过程体验,自主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课堂做到“三个关注”: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在学生教育中,学校大力开展励志教育、养成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现代中学生。现在,励志教育已经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特色和日常工作,走进了学生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的学习生活:每天唱一支励志歌曲,每周观看一部励志电影,每月参加一场励志报告会,每学期参加一次励志游等。另外,我们还在学生中开展励志读书活动,励志征文和演讲比赛,励志广播,励志升旗讲话,每学期两次以上励志主题班会等。三年来,学校教学质量迅速提升。2008年大专上线率为40.70%,2009年为59.65%,2010年为69.79%,2011年高考2A上线19人,是2010年的2.4倍,2B上线35人,是2010年的2.1倍,3A上线103人,是2010年的2.2倍!。在全市期末考试中,高一、高二年级各科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远超全市同类学校。2010年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省级奖11人次,市级奖25人次,发表或获奖作文45人次。其中2010年首次组织学生参加清远市数学竞赛,高一年级11人参赛,9人获奖,获奖率达81.82%,高二年级12人参赛,6人获奖,获奖率50%,获奖率均远超周边学校。教师参加教学竞赛,获省级奖1人次,市级奖5人次,县级奖12人次。随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名声渐显,每学期都有50多位连南籍和周边县市学生从连州中学、清远一中、华侨中学和田家炳中学慕名转到我校就读。展望未来,全校教职员工决心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满怀豪情,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为创办粤北名校而努力奋斗!邮箱:lngzjwc2007@163.com站长邮箱:jingwen8205@163.com

www.lngjzx.net

2020-09-14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是南宁市一所国有公办高级完全中学,是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自治区示范性高中。现任校长戴启猛,党总支部书记劳以东,副校长兰瑛、谢朝晓、郑应、谢翠琼、王海云。沛鸿民族中学前身是广西军区小学校(始创之初又称广西军区干部子弟学校),创建于1952年6月1日,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学校。近六十年来,她感受着和平建设的喜悦,沐浴了改革开放的春风,经历过八次易名、五迁校址的特殊岁月。今天,她以崭新的面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优秀的教育教学成绩,弘扬广西军区干部子女学校先辈们光荣的革命传统,延续着“沛鸿”先辈们梦想……195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部兼广西军区(时辖第38、第45、第49军),为解决从各战场归来的军区干部及烈士的子女教育问题,广西军区从政治部、干部部抽调了包括宁克义(时任四野第49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干事)、程洪志、安郁媛、孙立民在内的团、连职干部,用将近两年时间筹建,初创校址叫“葛家园”,曾是广西南宁有名的庄园(现广西军区幼儿园),在庄园内新建的四栋别墅就是学校最初的全部建筑。1952年6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广西军区小学校。学校是营级建制,隶属广西军区政治部管理,是一所集保育、小学于一体的全寄宿制学校。副校长宁克义(注:学校创办之初未设正职校长,由副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政治协理员王佐、指导员王瑜琳、程洪志书记(注:类似于文秘人员)、教育干事安郁媛以及谭庆华、张宝洁、李炎炎等小学及幼儿园的老师共十名,以上人员均来自广西军区直属机关和各军分区,校长是团级干部,教导主任是连级干部,一般老师是排级干部,实行部队供给制。学校根据年龄分别设置有托儿部、幼儿部和小学部。小学部由安郁媛干事负责,小学部当时只设有一、二、三年级三个班,分别有十多名学生,以复式班形式上课,当时学校只招收广西军区、各分军区及各县武装部的子女,时任广西军区司令员李天佑上将的孩子以及时任广西省副省长卢绍武少将的女儿卢雅春(现广西区人民医院普通内科专家)都是建校后的第一届学生。学校创办之初,办学条件极其简陋,特别是小学部生源太少不成规模,学校曾分别于1953年8月份和1954年2月,指派阳翠媛、张宝洁、李炎炎等老师及保育员分两批负责将小学部的学生送往广东省广州石牌玉泉山的中南军区第二小学(又名广州八一子弟学校,现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就读。后因满员广州方面不再接收,学校又将孩子们接回广西南宁原小学部读书。送往广州读书的小学部学生中包括卢绍武少将的女儿卢雅春、刘树谦校长的长女刘素琦(现南宁市无线电三厂退休干部)等约十多人。1953年10月,因组织需要,副校长宁克义调任桂林市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政委,1954年,由时任广西军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刘树谦兼任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安郁瑗。1954年8月,因反对特殊化,广西军区干部子弟学校更名为南宁市第二十一小学。1954年12月刘树谦调任广州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干事,不再兼任学校校长。随着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更多军队干部要求送孩子来校,学生增多,学校逐渐容纳不下,广西军区决定将学校小学部与幼儿部、托儿部分支剥离,1955年8月小学部迁到柳州,校址位于柳州市江北鱼峰区(现柳州市东环路鱼峰山附近),南与柳州著名风景区鱼峰山相望,东与柳州监狱(现柳州市第二看守所)毗邻,校舍由柳州监狱负责筹划、兴建的两栋二层小楼,在柳州办学期间,学校未挂校牌,校名仍沿用南宁市第二十一小学,学生有80人左右。学校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时任柳州监狱教导员兼任临时党支部书记,教导主任程洪志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兼任党支部宣传委员),管理员崔维占担任党支部组织委员并负责学校的保卫工作,教职工人手不足,工作生活条件很艰苦,小学部阳翠媛(程洪志的爱人)、么向仁、叶万勋、黄维弼等几位老师不仅要上课,还要照顾这些离开父母异乡求学的孩子们的生活。1956年8月根据广西军区指示,学校又迁回了南宁,校址位于广西南宁西乡塘的部队504医院(现广西武警总队医院),校名仍沿用南宁市第二十一小学,1957年学校更名南宁市珠江小学,校址不变。1957年8月,兰继兴(原中南军区江西步校的转业干部)到学校担任副校长,分管教务工作,程洪志仍担任教导主任。当时的小学有四个年级,约100多名学生。时任广西省省长韦国清上将、政委谭甫仁中将的儿女曾先后在学校就读。随着班级的增加,学校又陆续从地方调进谢秉基、麦秀兰(谢秉基爱人)、罗琳、唐云霞(罗琳爱人)4位老师,还有一名驭手叫金万禄(当时学校到市区开会、办事联络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马车代步)。1958年8月,南宁市珠江小学撤销,学校因此停办一年。副校长兰继兴、教导主任程洪志、管理员崔维占等学校军队干部先后转业去北大荒,分配到嫩江县(黑河地区)黑龙江省国营九三荣军农场参加农垦建设,同年兰继兴调往安徽省合肥交通学校任职(职务不详),教职员工就地分配,学生也解散到周边学校就读。1959年2月份广西军区决定恢复办学,同年8月份学校更名为南宁珠江子女学校,校长隋宝章,校址位于广西军区招待所对面三工区(现广西军区门诊部),有六个年级共六个班,学生有150人左右,教师有10多名。1959年9月司徒绍光少将继任校长。1960年8月学校搬迁到现址(南宁市青秀区桃源路86号)时,已成为近200人的完全小学,校名仍是南宁珠江子女学校,邱岩桂(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重桂大校的夫人)任校长。1960年8月,学校开始增办初中一年级,学生近300人,1961年8月份学校初中部曾迁至民生路二号一座古建筑内,1962年8月初中部又迁回原校。1964年8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部队子弟学校要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指示精神,广西军区正式将南宁珠江子女学校移交给南宁市人民政府接管。校长邱岩桂于同年调离学校回到部队(后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一丁继任校长。学校开始面向地方招生,学生当年就增招到数百人,学校办学规模达到20个班,最多一个年级就有8个班,在校学生达到一千多人。1969年9月学校挂牌更名为南宁市第十六中学,1970年元月19日成立南宁市第十六中学党支部,支部书记关振华。1970年学校开始设立高中部,成为一所完全中学。1978年12月,邵崴继任校长。十年“文革”是教育的灾难,学校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1978年12月,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1980年7月,一丁再次出任学校校长,1984年9月以后梁仕业继任校长。1990年12月30日,为纪念我国著名教育家雷沛鸿先生,南宁市人民政府下文将学校命名为南宁沛鸿学校,成为广西唯一一所以教育家命名并实践“教育是学习做人的教育,是为国民身心发展”教育思想的学校,梁仕业连任校长,随后的1992年3月及2002年9月期间,刘业伦、陈家琏先后继任校长。2001年学校获批准为自治区首批立项建设的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工作全面启动。为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把优质高中做强做大,2002年6月25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组建南宁沛鸿民族中学的通知》(南府教[2002]68号)文件,将南宁沛鸿学校与南宁民族高中合并,成立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同年10月,韦平凡就任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校长,劳以东(原南宁民族高级中学校长)任学校党总支部书记。原南宁沛鸿学校改为学校的东校区,原南宁民族高中改为学校的西校区,合并后学校总占地面积达203亩,分为东校区(原南宁沛鸿学校校址)和西校区(原南宁民族高中校址,南宁市槎路5号)。2005年12月,全国中学数学骨干教师,南宁市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市直属学校优秀校长,广西特级教师戴启猛出任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校长。2007年底,学校正式将东、西校区更名为桃源校区、江南校区。在南宁市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坚持“办师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理念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办学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连续三年在江南校区基础建设投入超过前13年校区基建的总投入,是学校基础建设资金投入最多的三年,拥有了目前广西一流的教育基础设施和先进的教学设备。至2012年春季学期结束,学校现有教职工254人,其中专任教师215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含单学科)、广西特级教师、南宁市教坛明星、市学科带头、市教学骨干共132人次,占专任教师的61.4%;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和B类培养人才11人;高级职称80人,中级职称110人。全校初、高中共有68个教学班,总计学生323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372人,占学生总人数的42.4%。南宁沛鸿民族中学传承光荣的革命传统,秉承著名教育家雷沛鸿先生的教育思想,倡导传承雷沛鸿先生教育思想的“教育为公,不忘百姓,尊师爱生,手脑并用”校训,坚持“办师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理念,坚持科研兴校,强调素质教育,拓展办学空间,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培育和凝炼特色,校园文化特色彰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自1998年以来,我校高考成绩一直实现“高进优出”和“低进高出”的育人目标,学校连续14年荣获南宁市教育局高三毕业班工作成绩卓越奖、优胜奖、优秀奖等同类中学最高奖。在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将办学“五性特色”(注:纪念性、民族性、实验性、综合性、开放性)中的“民族性”放在了当前重要的位置,依托特色校本课程,并结合民族团结教育,努力拓展“民族品牌”优势,做大做强民族体育和艺术,学校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展之路,学校近年来获得100多项市级以上先进荣誉。莘莘学子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折桂夺冠,教学科研成果多次在市级以上大赛中获奖。我校民族体育、电脑机器人、民族文化艺术等各项活动赛事成绩斐然,独具特色,在南宁市乃至广西享有盛名,今日的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变得成熟而富有实力,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看好。昨日的岁月峥嵘,一枝一叶都是今天的财富,也是将来持续发展的基石。“沛鸿”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努力,开启了沛鸿民族中学半个多世纪的宏伟华章。新一代‘沛鸿’人放飞希望的翅膀,光大传统,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开创新的辉煌,织造新的荣光。总结前人的经验,续写明天的辉煌,是后辈义不容辞的职责。但终因时代风云变幻,学校更替变迁,历史资料几近遗失,使我们难以全面展示这座学府的风骨容颜。只能以偶拾的方式录下片断,见证过去的坚实,祝福美好的明天!桃园校区校址:南宁市桃源路86号邮编:530021江南校区校址:南宁市江南区沛鸿路5号邮编:530031

www.nnph.com.cn

2020-09-14
柳州地区民族高中

柳州地区民族高中

广西柳州地区民族高级中学,原称广西柳州地区高级中学,创建于1980年,校名由时任中共中央委员、国家教委党组书记、副主任何东昌同志题写。学校占地157亩,位于广西柳州市柳邕路377号。现有在校生3623人,少数民族占67.5%人,教职工201人,少数民族占57.9%。多年来,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思想和“育人为本、育德为先、责任为重、团队为力”的办学理念,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三个面向”的精神指导学校工作,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逐步成为了中国西部地区一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先进的现代化优质高中。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中国现代教育改革、发展与创新十佳示范校、中国师德建设示范单位、广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广西首批示范高中、广西十佳学校、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文明学校、广西文明庭院、自治区德育先进集体、广西基础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自治区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广西卫生优秀学校、自治区综合治理治安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先后被确立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西计算机网络实验学校、广西校长岗位培训基地、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研修基地等。学校的民族教育经验先后被载入《中国教育年鉴》《中国名校辞典》《中国民族教育》《中国教育发展年鉴》和《中国名校大典》。1998年,《中国教育报》以《这所民族中学为何红火》为标题深入报道了我校的办学经验,把我校誉为金凤飞起的地方;2005、2006年广西电视台连续两次全面报道了我校的办学成就;2006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慕名报道了我校的民族教育成就,向全世界宣称三个“想不到”:一是想不到坐落在柳州不起眼的地方,但学校的基础设施却是一流;二是想不到学校的师资力量如此雄厚;三是想不到学生的素质那么高,完全不像从山沟沟出来的。2008年,《当代广西》以《垒起民族教育的丰碑》为题全面报道了我校的办学成就,《广西日报》以《治学有道办学有方》为题介绍了我校的办学经验,在广西教育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学校拥有一个热爱民族教育事业,廉洁奉公,团结务实,高效创新的领导班子。校长、党委书记黄祖应,壮族,特级教师,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副校长唐天早,壮族,高级教师,广西优秀教师,自治区教育法制工作先进个人。副校长蓝焕锋,壮族,特级教师,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副书记黄国宝,壮族,特级教师,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学校现有特级教师16人,高级教师77人,中级教师56人,中、高级职称占76.9%;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6人,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B类人才40人,地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人,研究生35人。学校现有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中小学体育卫生先进个人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作为民族地区的重点中学,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思想,始终贯彻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民族教育指导思想,以教学为中心,向管理要质量,坚持科研兴教,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做到让少数民族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上得去,在教学上闯出了一条“低起点、密台阶,勤反复、多练习、重批改、细讲评、培创新”的成功之路,探索出了民族学生“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办学路子。历年来,学校的高考升学率一直在广西同类学校中位居前列,而且年年有提高,年年有亮点。1994年,在我校民族班就读的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寨乡民洞村壮族孪生姐妹覃刚力、覃毅力双双考上清华大学,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此作了报道,中央电视台还为此制作了专题节目《苗山飞出双金凤》。2004年,壮族学生王馨获得了广西高考文科状元并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幸运52节目录制。1991年以来,我校每年都有十几人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先后涌现了覃晓丹、廖璇、黄桂恒、欧俊延、王馨、曾令全、黄舜昌、韦健彪等一批广西高考状元。先后有41名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的学生获得了每人三万元的来宾市李宁奖学金。近年来,在考入清华大学的126名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了97名。2006年高考408人上一本线,上线人数列广西第二;875人上二本线,上线人数列广西第三。2007年高考437人上一本线,上线人数列广西第二;1017人上二本线,上线人数列广西第二。2008年高考493人上一本线,上线人数列广西第二;1028人上二本线,上线人数列广西第一。作为中国现代教育改革、发展与创新十佳示范校,学校特别注重营造现代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现代素质。学校布局合理,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划分明确。学校建有完善的综合教学楼、教学教研楼、教师宿舍楼、学生公寓楼、食堂、体育馆、图书馆、科技楼,以及标准的塑胶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学校教学“十室”装备齐全,教学仪器设备、图书报刊资料、电教设备、体育卫生器材、音乐艺术教学设施均达到了国家I类标准,图书馆藏书100000多册,电子图书近十万册。1998年,学校率先建成了计算机校园网,教师家家有电脑、教室间间多媒体、学生人人一卡通,实现了教学、借阅、食堂消费、校内购物、进出登记及各种考勤等计算机系统管理化,这被中央电教馆领导称赞为全国中小学首创。学校先后被确认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广西计算机网络实验学校。同时,学校积极构建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人文环境,努力把学校建成民族团结、设施完善的家园,教学严谨、学风扎实的学园,身心健康、团结和谐的乐园和环境优美、精神文明的花园。学校先后被评为了广西文明庭院、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和全国文明单位。西藏、贵州、青海、江苏、湖北、湖南、辽宁、广东、台湾等省、自治区重点中学的领导老师及美国的教授、英国中学校长代表团、法国师生代表团、联合国科教文卫官员等先后来校参观。2007年,全国民族中学教育协会指定在我校举办了全国民族中学新课改经验交流会,学校真正成为了广西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民族教育成就的窗口。作为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广西首批示范高中和广西十佳学校,我校十分注重发挥自身的示范、辐射作用,长期对口支援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忻城县、贵州荔波县等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国家级贫困县的教育发展,并在全国率先开创了一种集体支教模式。我校现为西部地区教育顾问单位,学校在办学理念、课程改革、校本培训、教学整合、教育经费等方面对受援校予以全力支持,定期指派干部、骨干教师到受援学校传授管理、教学经验,为当地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并推动了周边地区民族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多次被评为市直支教工作先进单位。自2007年起,我校又根据广西教育厅关于扶持贫困县、市民族教育的文件要求开始面向宁明、龙州、天等等10个县、市招收一个民族班,为推动周边地区民族教育的和谐发展与民族地区的和谐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88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亲自到我校视察民族教育工作,对我校的民族教育予以了高度评价。1992年,中共中央委员、国家教委党组书记、副主任何东昌同志到我校视察,并为学校题词“发扬民族优秀传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2000年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同志到我校视察,对我校的民族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予以了高度评价,并欣然题词“更上一层楼”。地 址:广西柳州市柳邕路377号邮 编:545007电 话:0772—3251283传 真:0772—3250407网站地址:www.lzdigao.net 电子邮箱:ddf0772@163.com

www.lzdigao.net

2020-09-13
广西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

广西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

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是一所区、市共管,以市为主的中等师范学校,坐落于世界著名长寿之乡巴马县城内,占地面积168亩,校园内绿树繁花,碑林长廊、亭台楼阁与现代化教学楼错落有致,文化底蕴深厚,曾被自治区授予“青少年绿色文明园”称号,是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管理到位、制度创新的现代化校园,是莘莘学子求学攻读之理想境地。 学校创办于1957年10月,是广西最早创办的三所民族师范学校之一。建校50多年来,共为河池、百色乃至全区培养了20000多名合格的中小学师资和各级各类管理建设人才。随着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2004年,我校经河池市教育局批准设立高中部,增办普通高中教育。2005年5月经河池市人民政府、河池市编制委员会批准,增挂“河池市第三高级中学”的牌子,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办学模式,招收普通高中和中职专业两种类型的学生。2007年元月,经河池市教育局组织的专家评估组评估,确认为“河池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现有教职工155人,高中班30个,幼师班15个,在校生2600多人。 学校教学设施一流。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多功能综合楼、实验室、音乐楼、图书馆、语音教室、计算机教室、舞蹈训练厅、电子琴教室和标准化田径运动场以及校园宽带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一应俱全,为学生提供了优越舒适的学习、生活条件。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的师资中90%以上是区内外高等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生。其中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和中学一级教师人数占总人数的70%以上,高中教师大多有10年以上的教学经历。在转办普通高中教育短短几年时间里,学校就已经为北京化工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等全国知名的高等学府输送生源。地址:广西河池巴马县文化街154号邮编:547500电话:0778-6212194

www.gxhc3g.com

2020-09-13
广西民族高中

广西民族高中

广西民族高中是2001年经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民委批准成立的一所自治区级公办普通高中,面向全区招生。校园占地165亩,校园内绿树成荫,绿化面积达70%以上,是自治区文明庭院、南宁市花园式单位和治安管理模范单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建校十年来,我校本着“先办优、办精,再办大、办强”、“高起点、高质量、创品牌”的方针,狠抓教学和管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连续几年本科上线率达到90%以上。 2011年高考,广西民族高中有1087名学生参加考试,其中上一本线242人,上线率22.3%;上二本线以上747人,上线率68.7%;上三本线以上1019人,上线率93.7%。一本、二本上线率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本科上线率创办学10年来最高纪录。同时,理科最高分638分;文科最高分为623分,名列广西第11名。在迎来办学10周年大庆之际,学校高考喜获高分、高上线率双丰收。梁筱璇同学考上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 广西民族高中成立以来,得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及自治区民委、民语委、教育厅、财政厅等部门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自治区人民政府专门下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给予广西民族高中学生享受寄宿制民族班生活补助待遇有关问题的批复》(桂政函[2003]65号)指出:“同意将广西民族高中列入自治区寄宿制民族班范围,给予广西民族高中学生享受寄宿制民族班生活补助待遇,补助标准为每个学生每年600元。”自2010年起,补助标准调整为每生每月100元。上级有关部门领导十分关心学校的办学情况,经常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 为了更好地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我校采取了下列优惠措施: 1、自治区民委在我校开设民族特招班,主要招收广西人口较少民族(京族、毛南族、仫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考生和边境县少数民族考生,适当兼顾民族自治县、国家贫困县及其他市县少数民族考生。按入学考试成绩确定录取名单。三年学杂费(含住宿、水电费)全免,段考、期考总成绩列年级前100名的每月补助生活费300元。 2、自治区民委在我校开设民族女子高中班,主要招收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初中毕业女生。按入学考试成绩确定录取名单。学费全免,并给予月人均200元的生活补助。3、从第二学期起,凡期评成绩列年级前20名的,免交下一学期学费。 3、所有正取生均享受寄宿制民族班生活补助待遇,每生1000元/年。 4、设立扶贫基金,扶助品学兼优的特困生。 5、考上名牌大学的,学校予以重奖。 办学理念:教为学 人为本 办学目标:以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教学质量,将广西民族高中办大、办强,力争办成自治区级乃至国家级民族品牌高中。地址:广西南宁市武鸣县灵水路1号 联系电话: 0771-6223910 6222202学校邮箱:gxmzgz@163.com

www.gxmzgz.com

2020-09-13
来宾市民族中学

来宾市民族中学

来宾市民族中学,位于来宾市文化路184号。前身是来宾县壮文学校,创办于1956年,1988年8月经来宾县人民政府批准,改名为来宾县民族中学。 2002年12月28日因撤地设市、撤县设区学校改为兴宾区民族中学。2003年4月25日上划来宾市,名为来宾市民族中学。 学校占地总面积1734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663.64平方米。在校生1652人,24个教学班。教职工128人,其中大学本科105人,在读研究生10人,拥有高级教师职称38人,中一教师职称47人,教师合格率100%。 来宾市民族中学是直属市教育局的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学校,每年面向全市招收计划内高、初中寄宿制民族生各100人,共计200人。每位高、初中寄宿制民族生每学期由上级财政给予750元生活补助,学校免费为每位寄宿制民族新生提供价值200元的床上用品,每学期对优秀学生奖励一定数额的奖学金。 学校现有教学楼一栋,学生公寓楼两栋、教师宿舍楼六栋,学生食堂一栋;学校教学设备齐全,有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团队活动室、卫生室、篮球场、田径场等基础设施;教室教学设备先进,每个教室均配备多媒体,电子白板等设施。各室均按标准装备进行科学管理和使用。 学校以“求实创新,立德树人”为校训,以“爱国、团结、诚实、奋发”为校风。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学校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 今年我校取得辉煌的成绩,荣获“全国消防教育示范学校”、 “ 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学校”荣誉称号,初中部、高中部均获得“来宾市2011年教学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5位教师荣获来宾市教学先进个人。 学校还先后被评为“广西传统体育运动教育示范学校”、“广西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学校”、“广西卫生优秀学校”、 “广西先进职工之家”、“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旗团委”“来宾市文明单位”、“来宾市消防教育示范单位”、“来宾市教学管理奖”、“来宾市直工委红旗党支部”等二十多项市级以上荣誉。其中被评为自治区先进个人及优秀教师8人,地市级先进个人及优秀教师20多人,来宾市学科带头2人,来宾市教坛新秀1人,“特级教师工作坊”参与者8人,多位教师在市级及以上的各项比赛中获奖。站长邮箱:lbsmz@126.com地址:广西来宾市兴宾区文化路184号邮箱:546100电话号码:0772-4283215

www.lbsmz.com

2020-09-13
百色民族高中

百色民族高中

百色民族高中创建于2005年,是市人民政府创办的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校园占地82亩(其中幼儿园占地10亩),有教学楼、公寓楼、餐厅等校舍建筑面积49654.26平方米(其中幼儿园1680平方米)。现有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四个部,在校学生5984人,其中高中65个班3819人,初中16个班948人,小学12个班667人,幼儿园12个班550人。有教职工245人,其中专任教师221人。专任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19人,中学一级教师95人,小学和幼儿园高级教师20人。多年来,在中共百色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的大力支持,学校秉执“树精品理念,建设精品高中,创精品质量,育精品人才”的校训,以“进来是高中生,出去是大学生”为育人目标,全力打造“一流校舍、小班教学、统一教案、低费高奖、高科技化、高考质量”等六大优势,从软件到硬件全面实施精品化战略,取得显著成绩。2008年首届高考,一本、二本、本科上线率均创百色高考历史新纪录,其中本科上线率高达96.3%,居广西633所普通高中第二位,荣获“百色市A1类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一等奖”;2009年的第二届高考,黄元祥同学勇夺全市文科状元,被复旦大学录取,一本上线人数比上年增81人,占全市同比增长人数的91%;2010年高考一本上线率达22.7%,班韬泽同学以664分的总成绩夺取百色市理科状元,成为百色当年唯一考上清华的学子,本科上线率达93.3%,达到广西一流水平,再获“百色市A1类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一等奖”;2011年高考实现了“三个包揽”,即包揽百色市文理双科状元,包揽百色市考上北大清华学子,包揽百色市一本上线率、二本上线率、本科上线率第一名,办学六年四次获得“百色市A1类普通高中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学校先后荣获“百色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百色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百色市规范管理十佳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谐学校”等称号,获市委、市政府以及自治区精神文明委的表彰奖励。今后,我校将继续弘扬自律、创新、民主、力行的领导作风,敬业、专业、抱负、精品的教风和壮志、坚韧、惜时、奋进的学风,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切实办人民满意的优质高中教育,努力将学校办成广西乃至中国一流的民族高中学校,为百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地址: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城东二路3-5号邮编:533000邮箱: xuyijin258@163.comQQ: 280318604

www.bsmzgz.com

2020-09-13
重庆市石柱民族中学校

重庆市石柱民族中学校

重庆市石柱民族中学校,校园面积59亩,现有教职工207人,在校学生3972人,其中来自我县边远山区土家、蒙古、苗等少数民族学生占86.7%,是全县规模最大的市批高完中之一。学校不仅是重庆市“文明单位”、“安全文明小区”、“篮球项目传统学校”、“绿色学校”、“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单位”, 更是 “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单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和“重庆市十佳特色文化校园”的获得者。学校被多家媒体誉为“民族教育的一颗新星”。学校坚持“德业并进,至臻和谐” 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构建“五个校园”,致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享誉全国的民族教育特色名校。目前,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已由建校初的6个班学生339人,发展到现在的5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963人;教职工由建校初的37人,发展为今天的207人;教学质量也迅速提高,高考升学人数由89年第一届的7人,升学率10%,发展为今天的485人,升学率80.6%,合格率也达98%以上;教学设施也日臻完善,建有电子监控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电子音像馆,智能广播系统1套,双向教学网络系统1套,建有校园局域网,并与国际互联网相通,建有塑胶篮球场、风雨球场、网球场和塑胶田径场,为构建现代化的和谐校园创造了有利条件。学校坚持精致化管理模式,创建了“一面三点”的德育管理网格、“三美化、五宣传”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三三四四”人性化的安全教育体系、“一点三线,一巡查一蹲点”的年级管理体系、“一培训二结对三落实“的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管理模式、”四版块联手,三线为一体”的教育阵地建设的模式。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更好的办学,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民族中学坚持特色誉校,以民族特色为龙头,力求教学科研、体育艺术均衡发展。其中民族舞蹈《薅秧舞》、《土家摆手舞》于1999年在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栏目中专题介绍,在全国引起共鸣;自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土家竹铃球》、《土家天地球》在第六届、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民运会上摘金夺银;近三年来,为高等院校输送艺体本专科生近三百人,不少学生荣获国家二、三级运动员称号,可谓春风化雨,人才辈出。加强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是我校合作办学的一贯思想。我们深信:民族中学在这片培育了无数优秀才子的圣地上定会与时俱进,必将以崭新的姿态奔向灿烂的明天!联系电话:023-73378301-8009传真:023-73378186

www.cqszmz.com

2020-09-12
安顺市民族中学

安顺市民族中学

安顺市民族中学是贵州省示范性高中,学校依山而建,拾级而上,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是广大学子读书求学的理想胜地。学校占地面积63200平方米(95亩),校舍建筑面积25269平方米,现有42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近2700人;教职工140人,专任教师134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中高级教师9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9人,市级骨干教师13人,市级以上骨干班主任17人。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一切为学生打算,为学生的一切负责”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弘扬民族文化,创建优质高中为己任,潜心内涵发展,狠抓教育质量,遵循教育规律,打造办学特色,2006年以来年年荣获安顺市教育目标考核一等奖。为了全面实现学校的教育发展规划,学校将按照“用科学管理促进学校发展,抓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创文明班级培养学生健康品格,建优美校园改善办学环境”的工作思路,努力把安顺民中建设成为具有“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育质量”的品牌高中,为国家培养一流的有用人才。“十二五”期间,学校将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按照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和“抓机遇、提速度、上台阶”的总要求,紧紧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全面推进学校“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实施,努力实现赶超跨越、增比进位,进一步加快学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全体学生搭建成功的阶梯。地址:安顺市开发区南航路邮编:561000电话:0853-3462655邮箱: lyp2711@163.comQQ: 1059123414

www.asmzzx.com

20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