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验中学(以下简称 “ 省实 ” )是直属广东省教育厅领导的省级重点中学,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跨越百年历程,斯文一脉相承。 省实前身始于 1888 年设立的广东格致学堂,距今已逾 120 年。历代省实人秉承 “ 以人为本,以德树人,以质立校 ” 的办学理念,形成了 “ 实验性,创新性,示范性 ” 的办学特色。建校以来,培养了包括邓锡铭、黄耀祥、范海福、蔡睿贤、姜伯驹、岑可法、钟南山等院士在内的万千优秀学子。 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条件优越。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教风严谨、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其中,在职正高级教师 2 人、特级教师 7 人、博士 4 人、硕士 140 人。一批教学骨干常年活跃在国家、省、市各学科的专业学术团体及其活动中,成为颇具影响的名师、专家。目前学校形成了 “ 一校五区 ” 的发展格局:初中校区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高中校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省实路 1 号,天河分校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顺德分校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小黄圃,南海分校位于佛山市南海里水中信大道中信山语湖。 全面素质教育,铸就特色品牌。 以科研为引领,以课程为平台,以社团为依托,以竞赛为磨炼,学校铸就了科技、艺术和体育这三大成绩辉煌、享誉海内外的特色教育品牌。近年来,共有 3000 多人次夺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和艺术、体育比赛奖励。参加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以来, 2007 - 2011 年,学校共获得奖牌 9 金 8 银 9 铜, 18 名同学获得保送全国重点大学的资格,是全省获奖最多的学校; 2010 年,学校被授予“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称号。在天文教育方面,学校共获得 16 项国际大奖、近 20 项全国一等奖;在环境教育领域,学校共获得 4 个国际大奖, 170 多个国家级奖项。羽毛球队在广东省、全国和世界中学生羽毛球锦标赛中成绩显赫,多次包揽高中团体冠军和单项冠军。无线电测向队连续 4 年( 2008 - 2011 年)获全国第一名,中国无线电测向国家青年队现已落户我校。 2011 年,学校成为羽毛球全国传统项目学校,成为羽毛球、游泳、田径广东省传统项目学校。合唱团参加国际合唱比赛,多次荣获金奖。 2008 年,国际合唱联盟宣布合唱团排名,中国广东实验中学合唱团成为世界排名第三的合唱团。管乐团、民乐团、舞蹈团、弦乐团、戏剧团在国内国际各类比赛中获得众多奖项。 高考成绩辉煌,拔尖人才辈出。 历年高考重点率、高分人数、各科平均分,稳居广州市、广东省前列。 2000 年以来共培养了 40 位高考总分“状元”和单科“状元”。 2010 年高考,冯扬扬同学以 299 分夺得高考全省“理科综合”第一名,文科重点率为 80% ,理科重点率为 76% ,理科上重点人数列广州市第一。 2011 年高考,周瑞凯同学以 706 分成为全省理科总分第一名;江之韵同学以 670 分进入全省文科总分高分行列;文科总分全省前 100 名我校有 10 人,理科总分全省前 100 名我校有 7 人;文、理科本科率均达到 99.5% ,继续保持扩招以来的高升学率。高三( 3 )班、( 8 )班、 (11) 班这三个班的同学全部上了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创造了恢复高考以来广东省一所学校有 3 个班 100% 上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的新记录。 建设校园文化,发展个性特长。 学校除了高质量开齐开好国家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外,每学期还开出 40 余门校本选修课程,为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服务。为了实现 “ 三有人才 ” 教育目标 —— 使每一位学生 “ 有一门艺术特长,有一项体育爱好,有一种科技兴趣 ” ,在发展特色教育课程的同时,学校发展了 50 多个由学生自由组建、自主管理的社团,并且每学年举办社团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这五大传统校园文化活动,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学校屡获殊荣,师生倍感自豪。 由于办学成绩显著,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全国百强中学、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全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全国百强特色学校之十佳示范学校、国际生态学校、全国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普教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学校,等等。高中校区校址:广州市芳村省实路1号邮编:510375电话:(020)81505108、81508188传真:(020)81406852初中校区校址:广州市中山四路51号 邮编:510055电话:(020)83810947、83818022传真:(020)83856813
广州市第四中学坐落在名胜古迹众多、民俗风情浓郁的广州西关,校址原是佛教名刹西禅寺(建于公元1181年)的故址。1917年,在西禅寺故址上创立了广州模范学堂,标志着这片土地告别了暮鼓晨钟迎来了琅琅书声。1933年,香港实业家袁苞先生创办广州市立第五十一小学。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在此建立了广州市市立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合并当时的聚贤中学、导正中学、珠海中学、坚如中学为广州市第四中学,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公立中学。1995年8月成为广州市一级学校,2002年1月成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9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州四中作为荔湾区具有重要地位的完全中学,在建设“教育强区”的调整战略中受到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对我校的投入,促使我校在校容校貌、教学设施、师资生源等方面不断改善,全力支持我校创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为荔湾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的高中学位,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一校三区的规模已基本定型:高中部陈家祠校区、初中部康王中路校区、初中部新世界校区(建设中)三个校区。三个校区校园布局合理,建有教学楼、实验综合楼、体艺馆、游泳池、生物园、地理园、龟岗生态保护区、生物实践基地、科技环保创新实践基地等。目前,我校的专任教师一共有192人,平均年龄32岁。近三年,全校被聘为广州市各学科教研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市区特约教研员、理事和学科中心组成员的共有69人次。我校确立了“自主探究、多元互动”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得到和谐发展,涌现出众多品学兼优的毕业生。2011年我校高考以前所未有的佳绩,再一次刷新高考记录。我校本届高三共有387名学生参加了全国高考,其中59人重点线上线,上线率达到15%;共有332人本科线上线,上线率达到85.79%。这两项成绩均蝉联区属中学第一名。进入二十一世纪,我校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确定了 “以文明德、以文笃行、以文立人”的德育理念。该理念的核心是“文”,即文化,是“文化德育”、“文化育人”的精髓;“文”又是手段,强调的是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生命力的德育。结合学校文化核心——“崇礼明德,日知日新;重道尊贤,亦师亦友;治文学理,求博求专;强体塑艺,且刚且柔”,创造出一种浸染于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和精神风貌,这种文化的精神对学校师生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人格塑造、道德情操以及行为习惯有极大地影响,具有很好地引领作用。培养了体艺拔尖人才。田径、游泳、射击是我校的传统强项。在艺术教育方面,我校民乐队、舞蹈队、合唱队屡获殊荣,跻身广东省最优秀中学生艺术团队之列。近年,我校学生共获得区级以上体艺类奖项共459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3项,省级奖励32项。学校艺术团蝉联广州市学校艺术团展演比赛一等奖;民乐队连夺三届广东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一等奖第一名,曾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总决赛获二等奖。培养了科技创新人才。作为广州市第一所发明创造特色学校、广州市科普基地、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广州四中近五年来先后培养出四位“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在科技竞赛中荣获奖励共420项,其中,国际级奖励10项,国家级奖励28项,省级奖励25项,市级奖励311项,拥有25项实用新型专利号。我校科学教育的丰硕成果和学生敏锐的科学意识、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被中央电视台、《广东科技报》、《广州日报》、《信息时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2011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今天的四中,以“丰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流的教学质量”、“优美的学校环境”、“优秀的教师团队”、“高效的学校管理”让同行瞩目,成为家长和学子向往的品牌学校。校址:广州市荔湾区康王北路太保直街1号 电话:(020)81076478
广州市第二中学创建于1930年8月,现应元路21号校区是广州二中的母体,她曾是清代岭南著名的书院学海堂、菊坡精舍、应元书院的所在地,书香浓郁,闻名遐迩。近代岭南的风流人物陈澧、朱次琦、梁鼎芬、梁启超等都曾在这块土地上学习过。1871年(清同治十年),在应元书院攻读的顺德举人梁耀枢高中辛未科状元,被传为"应元佳话"--风流人物辈出,给斯地赋予了神奇与灵秀。 应元路21号校区现为我校初中部,她北倚风光秀丽的越秀山,南临雄伟壮丽的中山纪念堂,毗邻省、市政府。早在1956年,学校就被广州市人民政府评定为广州市重点中学;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 2005年9月启用的科学城校区,是我校的高中部。她地处萝岗区科学城内的水西路上,毗邻新兴的萝岗行政中心区,倚苏元山(相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曾在此结庐而读,因得名)而建。校区内有天然山水汇聚成湖,是一所以"山水学府,生态校园"为理念构建而成的现代化一流学校。学校占地面积300亩,其建筑布局合理,气势恢弘,设计规模为60个教学班,3000名学生,为一时之最。2007年,学校在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中达到优秀学校标准,并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立了把我校办成在省内乃至国内有高知名度的一流学校的奋斗目标。 在质量立校理念的指导下,我校提出以打造优质师资为基础,以先进的学校文化领航,以高水平的科研护航,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逐渐形成多个领域的教育高地的发展目标。 在新的办学格局面前,学校认真梳理发展史,决定打造以"元"文化为核心的学校精品文化,力求以深厚、先进的学校文化带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学校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着眼于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塑造,教育质量稳定,办学成果显著,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元元传承,厚德格物"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合理负担高效益,因材施教高质量"的办学特色。我校中考与高考成绩长期处于广州地区的前列,两个毕业年级的工作一直荣获广州市一等奖。英语、语文、历史等学科都是公认的品牌学科。从上世纪80年代起,几乎每年都有总分或单科状元涌现,社会誉之"历史名校,状元摇篮"。初中部地址:越秀区应元路21号(510040)高中部地址:萝岗区科学城水西环路(510530)
广州市第七中学前身为培道中学,创办于 1888 年,由美国浸信会传道会初设妇孺班开始,几经变迁,在 1962 年定名为广州市第七中学至今, 是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文明单位,广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首批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 作为一所学子青睐、家长信任、社会赞誉的名校,广州市第七中学在越秀区、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内外发挥了特有的示范作用。 学校连续 18 年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连续 17 年获得初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并荣获越秀区高中和初中毕业班工作突出贡献奖。 学校地处广州市老城区中心地带,红墙绿瓦,古朴典雅。 全校64 间宽敞明亮的教室全部配有多媒体教学平台,并全部安装空调。现代化的新科学馆有最新装备的理化生实验室、探究室 15 间; 180 座的多功能报告厅配有最先进的电教设备;并拥有多媒体电脑室 5 间。四层的图书馆面积达 1200 平方米。校内还有恒温游泳池,网球场, 5 个排球场, 6 个室内羽毛球场和 9 个篮球场。 七中历史上人才辈出,荣获 2003 年“欧莱雅——联合国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方华( 1949 届),模范科学工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翠芬( 1940 届),享誉美国半个世纪而不衰的航空女杰张瑞芬( 1921 届),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研制并光荣立功的符红铁( 1958 届),荣获第 39 届南丁格尔奖章、受到国家主席胡锦涛接见的广东省医院管理学会护理管理分会主任委员钟华荪( 1962 届),获颁“亚洲商业领袖奖”的首位中国企业家京信通信集团主席霍东龄( 1971 届),荣获 1993 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科学研究基金“教职员总统奖”的生物工程博士朱承( 1975 届毕业生), 两个月内发现三种天体、获得“苏梅克近体天体奖”的亚洲第一人叶泉志( 2006 届), ……一个个闪光的名字,见证七中百年华彩,万千英才。 跨入新的世纪,百年七中励精图治,更上层楼。按照“传承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把原培道女子学校校训“爱诚贞毅”改为七中校训“爱诚真毅”,一字之改,体现了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 现在的七中,是由解放初期的培正中学和培道中学这两校合并而成,她集两校师资、设备之优势,承良好办学之传统,形成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学校师资力量强,教学要求严,课外活动活跃,教育教学质量长期稳定在高水平。在高考中, 90% 的同学达到省本科线, 100% 的同学达到高考录取线,重点上线率、本科上线率及高分考生人数均列越秀区中学第一位,并位于广州市示范高中前列。 近年来先后涌现出多名广东省高考总分和单科状元、广州市总分状元。 我校 2011 年高考重本上线率、本科上线率再次位居越秀区中学第一,并位于广州市示范高中前列! 84.62% 的同学达到本科 A 线, 97.99% 的同学达到本科 B 线,本科上线率再创历史新高!高三级 50% 的教学班 100% 达到本科线,全年级 100% 的同学达到高考录取线!总分 620 分以上的高分段考生位居全区第一! 学校大力推进教学科研,着力提高课堂实效性。王敬民校长负责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四合一”教学模式的普适性研究》课题 探讨课堂教学实效性,在全国起示范作用,反响强烈。 越秀区已全面实践“学区管理模式”,七中作为中学第一学区的领头羊,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学区建设,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2009 年 12 月,广州七中作为组长所在的越秀区中学第一学区荣获越秀区构建学区管理模式绩效评估工作一等奖, 2011 年 5 月再次获评一等奖。 作为 2010 年广州亚运东道主,广州七中师生以极大地的热情和激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亚运,支持亚运,为广州亚运争光添彩! 王敬民校长与初三 7 班余靖之同学先后参加了亚运火炬传递。学校管乐队在亚运会开幕式序幕《一江欢歌》中精彩演出。一百名高中男生还参演了亚运会闭幕式。此前我校师生创作了脍炙人口、响彻广州大街小巷的亚运原创歌曲 《亚运在广州》。学校多位老师获得广州亚运先进个人荣誉,学校亦被评为亚运会、亚残运会工作先进集体。 跨越三个世纪,培道——七中 以“爱诚真毅”的校训培育了一大批基础扎实、个性发展、锐意创新、爱国正气的优秀毕业生。学校校风正,学风好,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积极优化德育网络和德育方法。近几年来,有两百多名学生被评为省、市、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学校团委被评为区教育系统“红旗团委”。注重爱校教育,校园文化丰富多彩,一直保持田径、管乐、合唱、篮球、无线电测向等方面的传统优势,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异彩纷呈,学生各类竞赛硕果累累。学校与台港澳以及国外学校文化交流频繁,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方面独具优势。 漫步校园,古树成荫,姹紫嫣红,鸟语花香,好一座优雅、恬静,充满人文关怀的学府。广州市第七中学,百年名校,精英荟萃,生机盎然,她正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新的里程!校长邮箱:gzqz1888@126.com 电话:(020)87774521地址:广州越秀区烟墩路28号 邮编:510080
广州市协和中学源自创办于1911年的私立协和女子中学和创办于1921年的市立师范学校。办学近百年来,协和培养出了黄翠芬、李绍珍等院士和关山月、廖冰兄、欧阳山等著名艺术家、文学家以及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学校还是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性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州市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国家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学校。师资雄厚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61人,其中专任教师205人。专任教师中有广东省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65人,研究生学历(含教育硕士等)85人,国家、省、市优秀教师40余人,学科评委会专家50余人。成绩显著 2001年从五年大专师范学校转办普通高中后,学校高考成绩显著,位于同类学校前列,每年均超额完成广州市教育局预测目标。2005年培养出广东省高考英语单科状元陈锦莹,2010年尚英南同学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至今已连续五年获得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轮滑球、曲棍球特色明显,已为国家培养了运动健将15名、一级运动员38名、二级运动员60多名。2010年学校圆满承办了全国单排轮滑球锦标赛,并获得成年女子组冠军等7个全国荣誉。条件优越 学校地处广州市区中心地带,交通便利,30多路公交车途经,地铁五号线西村站直达学校。学校占地面积七万平方米,校园古树参天,园艺精美,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富特色的园林式学校。学校有1200多个床位,可以满足学生的住宿要求。地址:广州市西增路18号邮编:510160电话:(020)26282512传真:(020)26282512电邮:xhhsweb@21cn.com
广东广雅中学是著名的重点中学,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中学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她创建于1888年,其前身是由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与湖北自强学堂、两湖书院、上海南洋公学并称为当时中国四大书院。百年广雅,历尽沧桑,饱经动荡,数迁校址,几易校名。然办学宗旨一脉相承,被称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活的见证”。张之洞定名“广雅”,取义“广者大也,雅者正也”,强调所培养的人要“知识广博,品行雅正”,即“德”与“才”的和谐;广雅书院首任山长、清末著名学者梁鼎芬提出“性刚才拙”的育人目标,主张学校教育要培养品性刚正、才能笃实的人才;我校第23任校长、著名教育家梁漱溟先生题写的“务本求实”的赠语,无不蕴涵“和谐”的思想。深受先贤思想润泽,广雅人一直在传承、发展、完善和谐办学思想,不断挖掘、发展和丰富“和谐”的内涵,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十多年,广雅在和谐办学的研究上,实现了办学理念从“和谐教育”到“和谐优质教育”到“和谐创新教育”的三大跨越,办学效益不断提高。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光荣的传统,优秀的师资,优良的校风,鲜明的特色,显著的业绩,优美的校园,无不蕴涵着和谐,无不阐释着和谐,无不彰显着和谐。“和谐”是广雅办学的理念和传统,“和谐”是广雅办学的目标与特色,“和谐”是广雅人永恒的追求。因为和谐,广雅树立了品牌,广雅赢得了声誉;因为和谐,广雅开创了新局面,取得了新业绩。和谐广雅,硕果累累。曾获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并连年获得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目前,具有改革、创新传统的广雅人正在进行以“和谐创新”为核心的第三次跨越,提出了“在和谐中求优质,在优质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的思路。广雅,是典雅的学府,是文化的殿堂。欢迎您莅临指导。我们的地址:广州市西湾路1号邮编:510160 电话:020-81261232 E-Mail:gdgyzx@163.net
广州市南海中学位于中国广州市荔湾区西华路,创立于1904年,原名“西湖书院”,曾命名为“广州市第十一中学”。南海中学现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6年10月,复名为“广州市南海中学”。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广州市南海中学(原市11中)创办于1904年, 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又具现代气息,焕发青春活力,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家长与社区满意的百年老校。”学校在1953年改为公办广州市第十一中学, 2006年复名广州市南海中学。办学百年,学校秉承“任重致远”校训,以弘毅弘志、求真求实的精神,在羊城树立出校园雅,校风良,管理严,质量好的良好声誉,曾有“楼外书声连北极,域中文采耀南天”之誉,早在解放前就获“全国最优的九所中学之一”的殊荣,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育人百载,学校以“培养有责任感的人”为目标,以厚德博雅、尚勤尚严的教风,培养出学生乐学善思、至诚至理的学风。从南海园中更走出一批批以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为代表的杰出英才。而学校已连续十多年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二等奖,连年获初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校色:中国红与青铜绿为学校基本色。红色象征着我们学长的献身祖国的革命精神、承传教育薪可征服的力量;青铜绿象征我校的百年老校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校色激励今日南中人与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奋发图强,担负振兴中华之大任,任重至远。中国红与青铜绿为学校基本色。红色象征着我们学长的献身祖国的革命精神、承传教育薪可征服的力量;青铜绿象征我校的百年老校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校色激励今日南中人与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奋发图强,担负振兴中华之大任,任重至远。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华附”)是一所由广东省教育厅和华南师范大学双重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创新、办学成绩卓著的学校,也是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华附拥有一支以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为主,以高级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其中有广东省杰出教师4人,特级教师17人,高级教师近百人,获得省以上表彰的教师达200多人次。百年名校 引领潮流 华南师大附中前身可追溯至1888年建立的广州格致书院。一百多年来,华附秉承以人为本,敢为人先的教育传统,是享誉岭南的著名学校。 二十世纪50年代,华附率先开展以启发式教学为重点的课堂改革,成为当时“全日制中学的一面红旗”。改革开放后,率先实行课外活动创新,最早实施按程度分层次教学,在全国普教系统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1990年,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亲临学校视察,对华附办学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李岚清、李长春、陈至立等领导同志也先后视察华附。2003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张德江、黄华华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视察华附。 领导的激励,促使华附不断超越自我,跃上新台阶。1996年,华附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针,提出了学校的发展战略——“12468工程”,确立“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宗旨。新课改的实施,华附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再立潮头。突显人本 追求卓越 华附的办学目标为: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可持续胜任的教师,创办可持续攀高的学校,实施可持续提升的教育。围绕“立志成才”的主题,华附努力构建激励型、自主型的德育模式 华附建立了一种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运行机制,将面向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文明、思想品质教育和面向优秀学生群体的领袖才能教育有机地结合,从而达致“高素质”要求——集政治上的先进性、思想上的活跃性、道德上的高尚性和学业上的优秀性之大成,形成牢固的深层意识,养成稳定的行为特征,具有活跃的践行能力,孕育可持续发展的优良品质。 构建多学科整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互补互动的德育氛围。注重德育过程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教育。将德育与美育有机结合,创造浓烈的校园艺术氛围,整体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将德育与体育有机结合,组建各类学生体育俱乐部,增强了学生体质,也直接提升了学生的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品质。心育、美育、体育等学科的显性课程,与绿化、美化、净化的校园环境,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宽松而充满活力的心理环境等隐性课程相互作用,共同营造出华附正气昂扬,“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氛围。 构筑了一个学校与家庭、社会功能耦合的育人网络。建立家长委员会,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性作用。加强学军、学农等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提高辨别、分析事物和社会适应能力。坚持了19年的清远乡村学农活动,得到了省委汪洋书记的赏识和亲笔批示。 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利用学生到国外参加各种竞赛、开展科研合作等机会,让学生更深入、全面地接触、了解世界文化。华附初步构筑起一个“一体两翼”的德育格局——以校内教育阵地为主体,以走向我省贫困地区、走向国际发达地区为双翼,深化学校的“立志成才”教育。构建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个别化、个性化教学管理模式 华附大力推行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构建了一个适应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的“规定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相结合”的校本课程体系,在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任务同时,成立课程委员会,大力进行“选修课程系列化、课外活动课程化”改革,初步构建起一个包括自然科学类、人文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社会实践类四大模块、共80多门课程的校本课程体系。制定了《选修课程学分制管理条例》,引导和促进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性、讨论式学习。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方面,把提高常规教学质量与高新技术深度介入相结合。华附根据“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注重效率,发展能力”的原则,探索建立“统分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既均衡编班,又在物理、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学科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水平的不同程度实行分教。此外,还在英语口语、计算机课实行小班上课;建立个别辅导、导师制、跨级听课、免修制、等级认证制等多种分类指导的制度。 研究方法、策略运用,提高常规教学质量。形成了教学常规的三种策略:精讲精练,重视学法指导;重视主干,促进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实施分类指导。落实“六个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主攻,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主标,以育人为主旨。 大力提倡全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考核,让高新技术深度介入到教学方法运用和教学过程之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辟德育网络阵地,构筑数字化校园。 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制订了“关注学生特点、特长差异,体现客观性、激励性、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制度。培养可持续胜任的教师队伍,建立“效率效益型”的优质管理服务模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和谐校园。以吴颖民同志为校长的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形成了符合校本实际的教育思想体系和管理风格。党委领导以师风、校风、学风为核心,加强师德建设,使广大教师做到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文明的言行引导人,以敬业的精神教育人,以渊博的学训折服人。 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鼓励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和“学者型”的人才,建立起“以老带新制度”、“培养进修制度”,建立“科研基金申报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学术交流资助计划”和“著书立说资助计划”。 依法治校,规范管理,从细节入手,提高制度执行力。努力构建适合人才培养需要和社会发展的以优质高效为标志的“效率效益型”后勤服务制度,和以科学民主为目标的“舒畅型”行政管理模式。完善教代会制度,发挥工会作用,推行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实施了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评价等新型质量保障评价体系。优质教育,品牌凸显 多年的探索,华附走出了一条轻负担、高质量、教学相长的发展道路。高考成绩多年来一直名列省市的前茅,其中考取重点大学的占85%左右,广东高考状元和单科第一名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华附学生。 “个别化”、“个性化”学习,使学生在学科学习和科技创新领域硕果累累。华附有60多人次参加国家中学生奥林匹克集训队。在国际摘取数、理、化、天文、地理金牌18枚,银牌8枚,铜牌3枚。01~08年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明天小小科学家”获全国一等奖7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8项;省一等奖48项。学生分别获得茅以升科学奖、国家发明博览会金奖、英特尔英才奖、柯达科学奖、明天小小科学家、万户创新奖等。先后被中国科协、教育部等单位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和“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创新的、个性化的体育课程改革,群众性与尖子培养相结合的体育运动,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先进学校”、“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称号。 教育科研造就素质不断提升的教师队伍。华附申报并通过立项的课题有“九五”广东省教育科研课题5项,“十五”国家级课题4项,广东省教育科研课题5项,广州市教育科研课题9项。学校获得了全国创新教学优秀成果奖2项;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省教育科研成果奖(黄华奖)6项;省教育促进会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奖9项;广州市教育科研成果奖14项。近年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全国各学科专业委员会的评选中有58篇获得全国一等奖。 华附教师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2人,荣获“全国模范、优秀教师”称号10人,广东省“南粤杰出、优秀教师”等称号的25人,特级教师19人,在职高级教师109人。有6位教师被华南师大聘为教育硕士导师,有8位教师先后担任广东省、广州市中学学科教研会会长、副会长,近年来,受到国家、省、市表彰的教师达二百多人次。学校地址:广州市中山大道西1号学校邮编:510630学校电话:(020)38630561 38630511学校网址:www.hsfz.net.cn电子邮箱:public@hsfz.net.cn管理员邮箱:support@lingt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