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华附”)是一所由广东省教育厅和华南师范大学双重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创新、办学成绩卓著的学校,也是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华附拥有一支以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为主,以高级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其中有广东省杰出教师4人,特级教师17人,高级教师近百人,获得省以上表彰的教师达200多人次。百年名校 引领潮流 华南师大附中前身可追溯至1888年建立的广州格致书院。一百多年来,华附秉承以人为本,敢为人先的教育传统,是享誉岭南的著名学校。 二十世纪50年代,华附率先开展以启发式教学为重点的课堂改革,成为当时“全日制中学的一面红旗”。改革开放后,率先实行课外活动创新,最早实施按程度分层次教学,在全国普教系统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1990年,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亲临学校视察,对华附办学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李岚清、李长春、陈至立等领导同志也先后视察华附。2003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张德江、黄华华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视察华附。 领导的激励,促使华附不断超越自我,跃上新台阶。1996年,华附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针,提出了学校的发展战略——“12468工程”,确立“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宗旨。新课改的实施,华附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再立潮头。突显人本 追求卓越 华附的办学目标为: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可持续胜任的教师,创办可持续攀高的学校,实施可持续提升的教育。围绕“立志成才”的主题,华附努力构建激励型、自主型的德育模式 华附建立了一种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运行机制,将面向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文明、思想品质教育和面向优秀学生群体的领袖才能教育有机地结合,从而达致“高素质”要求——集政治上的先进性、思想上的活跃性、道德上的高尚性和学业上的优秀性之大成,形成牢固的深层意识,养成稳定的行为特征,具有活跃的践行能力,孕育可持续发展的优良品质。 构建多学科整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互补互动的德育氛围。注重德育过程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教育。将德育与美育有机结合,创造浓烈的校园艺术氛围,整体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将德育与体育有机结合,组建各类学生体育俱乐部,增强了学生体质,也直接提升了学生的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品质。心育、美育、体育等学科的显性课程,与绿化、美化、净化的校园环境,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宽松而充满活力的心理环境等隐性课程相互作用,共同营造出华附正气昂扬,“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氛围。 构筑了一个学校与家庭、社会功能耦合的育人网络。建立家长委员会,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性作用。加强学军、学农等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提高辨别、分析事物和社会适应能力。坚持了19年的清远乡村学农活动,得到了省委汪洋书记的赏识和亲笔批示。 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利用学生到国外参加各种竞赛、开展科研合作等机会,让学生更深入、全面地接触、了解世界文化。华附初步构筑起一个“一体两翼”的德育格局——以校内教育阵地为主体,以走向我省贫困地区、走向国际发达地区为双翼,深化学校的“立志成才”教育。构建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个别化、个性化教学管理模式 华附大力推行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构建了一个适应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的“规定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相结合”的校本课程体系,在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任务同时,成立课程委员会,大力进行“选修课程系列化、课外活动课程化”改革,初步构建起一个包括自然科学类、人文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社会实践类四大模块、共80多门课程的校本课程体系。制定了《选修课程学分制管理条例》,引导和促进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性、讨论式学习。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方面,把提高常规教学质量与高新技术深度介入相结合。华附根据“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注重效率,发展能力”的原则,探索建立“统分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既均衡编班,又在物理、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学科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水平的不同程度实行分教。此外,还在英语口语、计算机课实行小班上课;建立个别辅导、导师制、跨级听课、免修制、等级认证制等多种分类指导的制度。 研究方法、策略运用,提高常规教学质量。形成了教学常规的三种策略:精讲精练,重视学法指导;重视主干,促进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实施分类指导。落实“六个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主攻,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主标,以育人为主旨。 大力提倡全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考核,让高新技术深度介入到教学方法运用和教学过程之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辟德育网络阵地,构筑数字化校园。 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制订了“关注学生特点、特长差异,体现客观性、激励性、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制度。培养可持续胜任的教师队伍,建立“效率效益型”的优质管理服务模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和谐校园。以吴颖民同志为校长的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形成了符合校本实际的教育思想体系和管理风格。党委领导以师风、校风、学风为核心,加强师德建设,使广大教师做到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文明的言行引导人,以敬业的精神教育人,以渊博的学训折服人。 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鼓励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和“学者型”的人才,建立起“以老带新制度”、“培养进修制度”,建立“科研基金申报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学术交流资助计划”和“著书立说资助计划”。 依法治校,规范管理,从细节入手,提高制度执行力。努力构建适合人才培养需要和社会发展的以优质高效为标志的“效率效益型”后勤服务制度,和以科学民主为目标的“舒畅型”行政管理模式。完善教代会制度,发挥工会作用,推行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实施了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评价等新型质量保障评价体系。优质教育,品牌凸显 多年的探索,华附走出了一条轻负担、高质量、教学相长的发展道路。高考成绩多年来一直名列省市的前茅,其中考取重点大学的占85%左右,广东高考状元和单科第一名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华附学生。 “个别化”、“个性化”学习,使学生在学科学习和科技创新领域硕果累累。华附有60多人次参加国家中学生奥林匹克集训队。在国际摘取数、理、化、天文、地理金牌18枚,银牌8枚,铜牌3枚。01~08年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明天小小科学家”获全国一等奖7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8项;省一等奖48项。学生分别获得茅以升科学奖、国家发明博览会金奖、英特尔英才奖、柯达科学奖、明天小小科学家、万户创新奖等。先后被中国科协、教育部等单位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和“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创新的、个性化的体育课程改革,群众性与尖子培养相结合的体育运动,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先进学校”、“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称号。 教育科研造就素质不断提升的教师队伍。华附申报并通过立项的课题有“九五”广东省教育科研课题5项,“十五”国家级课题4项,广东省教育科研课题5项,广州市教育科研课题9项。学校获得了全国创新教学优秀成果奖2项;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省教育科研成果奖(黄华奖)6项;省教育促进会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奖9项;广州市教育科研成果奖14项。近年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全国各学科专业委员会的评选中有58篇获得全国一等奖。 华附教师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2人,荣获“全国模范、优秀教师”称号10人,广东省“南粤杰出、优秀教师”等称号的25人,特级教师19人,在职高级教师109人。有6位教师被华南师大聘为教育硕士导师,有8位教师先后担任广东省、广州市中学学科教研会会长、副会长,近年来,受到国家、省、市表彰的教师达二百多人次。学校地址:广州市中山大道西1号学校邮编:510630学校电话:(020)38630561 38630511学校网址:www.hsfz.net.cn电子邮箱:public@hsfz.net.cn管理员邮箱:support@lingtek.com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于1924年开办,和中山大学一样具有光荣的历史传统,后因历史变迁,成为华南地区名校——“省实”和“华附”的前身。1993年9月以国有民办的新机制复办,成为中山大学新的增长点。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确立“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校发展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基础”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方针,以“体魄健康、人格健全、特长突出、学业精进、独立思考、有创造力”为培养目标,科技教育特色鲜明,教授专家讲座课程、初中日语和德语特色课程、高中导师制等形成了独特的校本课程体系。2001年评为海珠区一级学校,2002年评为广州市一级学校,2003年评为广东省首届“十佳”民办中学,2006年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9年评为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优秀等级学校,2010年获得广东省民办教育突出贡献奖。 我校是一所完全中学,现有学生1580人,36个教学班。学校现有占地面积20345 m2,建筑面积19633m2,并与中山大学餐厅、运动场、图书馆等场室资源共享。学校现有教职工140人,其中专任教师103人,本科以上学历100%,研究生学历15人(含博士1人、双硕士学位1人);中山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2人;留学归国教师2人;高级教师33人,一级教师48人;中共党员40人。现有20多位教师担任市特约教研员、市区教研会理事长、理事或教研中心组成员。现任廖珂校长为海珠区名校长、区政协委员、区中学语文研究会会长、市民办教育理事会常务理事。 务实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得天独厚的育人环境、一流的教学设备、淳厚的校风学风和教风、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令人瞩目的教育教学成绩,使得我校近年来在市、区基础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省市民办学校中更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学校不仅赢得了广州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更成为广大优秀小学和初中毕业生优质学位的首选学校之一。 我校教育教学成绩优异,面向全体、注重差异,低进高出、高进优出。近年来我校初中毕业班工作多年来一直在广州市名列前茅,在海珠区遥遥领先。2011年中考全市总分状元产生在我校,全校平均总分710.22分,在市内位居前列,区内第一。高考每年都有新突破,连年获得广州市毕业班评估工作二等奖和海珠区高考突出贡献奖。2011年高中录取分数线为659分,居区属13所中学之首。 我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特级综合档案管理单位、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学校(电脑机器人、电脑作品制作两项)、广州市绿色学校、广州市地震科普实验学校、广州市首届学校动漫创作特色学校、广州市版画特色学校、海珠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中山大学先进党支部、中山大学安全保卫先进单位。 近几年来,我校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与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管理改革逐步深入,学校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声誉日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广东卫视、广州电视台、《广州日报》等十几家主流媒体多次对我校专题报导。校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 西门) 邮编:510275
广州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独山分校(简称“独山分校”),是由贵州省独山县政府与广州市广大附属实验学校联合创办的一所国有民办初中学校(原独山计划建设的三中交由广州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承办),现正在建设之中。学校位于独山县城关镇城西村与石园村交界处(五星花园后),用地134亩,建筑占地面积12790㎡,总建筑面积53010㎡,其中教学楼及实验楼面积15000㎡,图书科技楼面积3610㎡,办公楼面积2800㎡,风雨操场面积1750㎡,学生宿舍面积20400㎡,教师宿舍面积1800㎡,食堂面积3500㎡,其它面积2500㎡,容积率0.59,绿地率38.5,建筑密度14.3,地面停车位81个。广州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独山分校办学理念为“以生为本、爱心育人、挖掘潜能、全面发展”,办学宗旨为“创品牌学校、兴一方文化、育一代新人”,办学目标为“以优质教育和优质服务树立学校形象,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储备、师资储备和文化积淀,使学校在贵州省黔南州享有相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优良的品牌学校”,校训为“自强进取、开拓创新”,校风为“文明有序、科学高效”,教风为“敬业奉献、严谨善导”,学风为“乐学勤奋、善思好问”,学校章程明确规定了校徽、校歌、校旗等基本特征。独山分校有七个特点:一、这是一所高规格示范性学校,属国有民办性质,有政府作为坚强后盾,可以为教职工解决事业编制,工资和相关费用按照公办标准由财政局划拨。二、这是广东声威发展有限公司卢伟民董事长及所属的广大附属实验学校援助贵州省教育的一个项目,学校不以盈利为目的,国家财政拨款专款专用,只收取适量学杂费用于提高教职工薪酬和福利待遇以及学校发展,学校承诺管理干部和教师工资高出独山地区相同岗位工资1000—2000元,其他人员工资不低于当地标准,将教职工薪酬逐步提高到同行相当羡慕的水平是学校追求的待遇目标。三、具有民办学校的体制优势,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运作上更加灵活。四、广大附属实验学校董事长卢伟民先生坚持资助独山教育10年,已经在独山结下了深厚的教育情结,卢伟民先生表示会关注和支持独山分校的发展。五、广大附属实验学校通过14年办学,无论在物质储备和师资储备以及文化积淀上都有了相当雄厚的实力,具备承办独山分校的能力。六、广大附属实验学校将选派管理经验丰富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领导干部,传承广州本部的优秀文化,扎根独山,服务黔南州人民,努力打造品牌学校。七、广大附属实验学校独山分校将秉承卢伟民先生的慈善精神,计划招收初一新生900人,拟对报考我校成绩前200名的学生实行免费,对201名—400名的学生收取一半费用的政策,对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实行特殊的慈善帮助。学校最终办学规模将达到66个教学班3300人,计划3—5年内办成黔南州“设备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初中学校。学校地址:贵州省独山县城关镇环东路 邮编:558200 招生电话:0854-3228123制作:广州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独山分校电子邮箱:gddsfx@163.com站长邮箱:cnmishu@126.com
新世纪、新时代、新特征、新任务、新挑战。学校新发展,须作新思考、新定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伟大战略步骤的实施,以及广州率先实现现代化,学校应全面、整体提升学校素质教育品质,进一步弘扬“优、新、高”的办学宗旨与传统,在更高水平与质量的平台上,实践现代教育。办学理念“以生为本”。全体师生上推进学校发展的的主体和动力。全心全意依靠全体师生,发挥全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教育创新,高水平高质量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与时俱进”。坚持领导干部、教师、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观念教育;坚持教师师德、专业水准与教学能力等基本素养的不断发展;坚持学生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及基础性素养的发展符合人才需要的规格。“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坚持办学理想,瞄准国内外基础教育一流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质;鼓励、支持师生善于发现、勇于探索、敢于领先,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办学目标2005年以来,“创建广州市示范性普通高中”规划的实施。使我校现代教育的质量与水平,跃上了新平台,初步实现了“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的广州市一流高中”办学目标。2007-2010年的三年的目标是:以优质教育和优质服务树立学校形象,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雄厚的师资储备、物质储备和文化积淀,使学校成为在广州市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学校,成为有效落实“以生为本”办学理念,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优良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我校的长远目标是:以生为本,与时俱进,把学校办成国内国际一流的现代学校。根本宗旨是:以教育创新为动力,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以整体提升学校素质教育品质为主题,追求卓越,铸就辉煌。育人目标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根据,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学校的育人目标是:以基础性学力、拓展性学力和研究型学力交融发展为基础,促进学生综合学力的自觉培养和主动发展;以自主创新、综合发展、追求卓越为重点。促进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和谐协调发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在国际人才竞争中,为中华民族振兴,品质优秀、乐于贡献的高品位、高素质的时代新人,进而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基础性人才,为他们有望成为国际栋梁之才奠定早期厚实的基础。高品位、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基础性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与核心指标是:●一个方向: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奋斗;●两个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三个理念:自主创新、综合发展、追求卓越理念的不断升华;●四个强化:自主、自理、自治、自律能力的自觉培养。弘扬办学传统学校在长期的办学中,形成了“优、新、高”的办学传统,多年的教育实践,使学校的办学传统得以弘扬。优,即办学质量优。学校本着增强教育综合实力的发展,教师教育教学真才实学的增强,聚焦于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未来有望成为国家与民族的优秀人才奠定厚实基础。新,即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学校在进一步完善、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基础上,领导垂范,率领全体教师,不断自觉学习,解放思想,认真探索,开拓进取,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创新和改革,走有广大附中特色的现代教育之路。高,即高质量,高水平、高品位、高标准。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质量、教学水平、课程实施、文化建设、育人规格等,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国内国际一流为标准,不断追求高质量、高绩效。“求优、求新、求高”是内在统一的,“优”是“新”和“高”的根本;“新”是实现“优”与“高”的动力,“高”是“优”与“新”的追求;三者相互交融,是学校办学传统不断得以弘扬的保证。办学特色日益鲜明学校在贯彻国家与广州基础教育新一轮课改精神的实践探索中,认真进行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等三类课改教学改革,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德育及教育教学形成了新特色。学校德育工作特色鲜明,形成了学生学习生活、课余团队、社团生活,以及“模拟社区”德育工作网络,形成了学生自主教育新机制。学生建党工作,形成了梯队结构及培养新机制。学校教学改革特色鲜明:促进学生以基础型学力、拓展型学力、研究型学力等为基础的综合学力发展。学校课程建设及实施,形成了以“综合实践”为特征的学校课程结构,即以“实践——习得”为主线、以“体验——升华”为重心,以“激活热情——增强责任”为根本,以校外社会实践为基本途径,促进学生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丰富拓展性、研究性知识与能力,在综合实践基础上,提升学习经历的品质与质量。办学机制日趋完善为保证学校不断走向现代教育,保证学校充满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学校摸索建立了促进学校、教师与学生不断追求卓越的办学机制,即:1、健全的管理制度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从学校行政人员的每周课时量及其考核,到学校日常生活师生活动,以及学校设施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师生员工的定期考核与奖罚等激励措施,使全校上下、干部群众的行为,有章可依,保证学校根据国家政策法规,依法治校。2、学校制定了比较完整的岗位责任制度。全校教职员工,人人明确岗位职责。以责定岗,以岗定人。按照岗位责职和岗位要求,定期自我考核与组室考评相结合,确保学校日常工作有效运行。3、完整的管理体系比较健全的学校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促使学校管理体系不断完整,形成如下重要办学机制:以教师代表大会民主管理为基础,以学校行政会决议为主导,以校长决策为重点的学校重要决议的觉得机制;以管理重心下移,岗位责职实绩考核为重点的学校管理运作机制;以服务学生为原则,以学生满意度为核心,以实绩考核为依据,以教育教学水平为标尺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黄华路校区地址:广州市越秀区黄华路6号 大学城校区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南三路邮编:510050 电话:(020)83834608 邮箱:gdfzedu@163.com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是一所市直属全寄宿制公办中学,深圳大学附属中学,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广东省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学校1996年建校,2000年被评为市一级,2003年晋升为省一级,2009年被成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占地近5万平方米,现有初高中教学班45个,学生2200多人。建校以来,我校依托深圳大学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了一支教学水平高、责任心强、乐于奉献、有爱心的教师队伍,实现了学生“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各成乃器的梦想。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前海路101号E-mail:szsdfzdj@public.szptt.net.cn校办电话:0755-26453698 网管中心:0755-26453161 传真:0755-26392029网站地址:http://www.sdsyfz.edu.cn/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坐落在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环境优雅,气候宜人。学校是经广西教育厅批准的唯一一所外国语学校,是广西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示范性特色学校”,是“全国合格外国语学校”,“国家汉语国际推广中学实习基地”,“全国外国语学校理事学校”(全国共17所)和“全国特色外语学校常务理事学校”。学校育才校区位于桂林市漓江以东的文化中心七星区,占地46亩。现有教职工256人,一线教师158人,100%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在岗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60人,外籍教师5人,国内教师分别来自全国15个省市,在校学生3000多人,是一所由广西师范大学主管的寄宿制的高完中学校。学校铁山园校区,已经竣工,占地230亩,东临桂磨旅游通道,西临漓江,交通发达。学校现任校长特级教师文国韬。在教育厅的关心指导下,在广西师范大学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关心和扶持下,广西师大附外的教育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学校历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全体附外人团结一致,努力把广西师大附外打造为广西基础教育的龙头。中考成绩重点率、优良率、6科全A人数、平均分等多项指标连续十六年名列桂林市之首。高考成绩的平均分、重点率、本科率、高分率等十多项指标连续十一年名列广西之首。师大附外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始终秉承“外语龙头,文理并重,发展特色,走向世界”的理念,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及一流的管理,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品质好、能力强、素质高、发展全面的优秀中学生。2000年至2010年,我校考上清华、北大80多人,北京外国语大学50多人,并向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牌大学输送400多名优秀毕业生。2010年共有299名考生参加高考,其中一本上线人数238人,一本上线率达79.26%;二本上线率达97.66%,本科上线率达到100%,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高分层考生人数继续名列全区前茅,在广西文、理科前十名中我校占据5名。 2010年中考,我校494人,44人全A(桂林市59人),桂林市前十名学生中我校占九名,中考状元为我校学生。2011届高三学生参加清华、北大保送生招生考试,我校有4人被录取(广西共13人),另外有4人通过清华、北大自主招生考试,享有10—30不等的高考加分。如今广西师大附外已成为校风好、声誉佳、深受八桂人民喜爱的全国知名外国语学校。广西师大附外是培养综合素质的最佳基地;广西师大附外为广大莘莘学子发展和展示才华提供平台;广西师大附外是培养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广西师大附外是生活、学习的快乐大本营。热忱欢迎有志学子报考广西师大附外!学校地址:广西桂林育才路20号邮编:541004Tel:(86)+0773-5827217邮箱:203967@qq.com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简称“首附”),创建于2001年6月,是桂林市教育局直属的民办寄宿制高完中。现有240位教职工,43个教学班,2000多名学生,是广西目前规模最大的民办中学。 学校坐落在素有“状元之乡”美誉的桂林市西城区临桂县城,占地140亩,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共投资6000万元,设施设备现代化。 校园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既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又洋溢着浓厚的现代气息。雄伟气派的校门、恢宏壮丽的综合楼、错落别致的公寓和餐厅、巍峨的金山、如茵的运动场、清澈的未名湖、幽雅的林间小道……人文气息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科学精神与育人氛围相得益彰。 十年来,在首都师范大学专家组的引领下,打造了一支朝气蓬勃、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现有134名任课教师,平均年龄约32岁,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11名)。其中特级教师3名,中学高级和中学一级教师49名,一名教师被聘为教育硕士导师、广西园丁工程A类人才导师,30多名教师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10多位教师在自治区、桂林市优质课竞赛,基本功大赛、多媒体课件比赛中获奖。 学校以“为学生的未来奠基、为民族的振兴尽责”为办学宗旨,提倡德智融合,红专并进,注重培养健全人格,着力提高办学质量,教育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办学10年,先后荣获了 “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小区”、“自治区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桂林市文明单位”、“桂林市德育先进集体”、“桂林市中小学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桂林市中小学和谐校园”、 “桂林市绿色学校”、“桂林市优秀庭院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建校以来,中考、高考成绩斐然。连续九年中考成绩优良,连续八年高考一本上线率、本科上线率均保持在广西同类学校的前列。共有5人考上清华北大,3人考入人民大学,100多名学生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名牌大学。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多次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学校地址:桂林市西城区临桂临政路45号邮编:541100电话:(0773)5582087(校 办) (0773)5593600(招生办)传真:(0773)5582087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原西南师范大学附中)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西南大学的附属中学,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全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区域)合作体成员,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课程改革实验学校,中国瑞典合作“环境小硕士(YMP)”中国项目实验学校。是首批国家级绿色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重庆市德育示范学校。学校地处重庆都市花园北碚,自然风光迷人,人文精神深厚,是教育理想光芒最先照耀之地,是文气馥郁的教育净土,依托师范大学领先的教育理念、资源、科研、师资培训和设施设备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形成不可复制的软硬实力,多项办学指标引领重庆基础教育,凸显出独特的办学优势和办学品格。被社会亲切地誉为重庆基础教育的“附中模式”。拥有一支专业素养深厚、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附中最大的骄傲。学历层次最高,研究员,特、高级教师,国家和省级骨干教师,大学教授,硕士导师,省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课程指导专家的比例占有绝对优势。得益于大学前沿教育理论的输入、教育资源的共享、高端教育平台的支持、培养模式的创新,教育科研的引领,学校达成了大学——中学有效衔接的教育模式,获得了教育创新的源头活水。起步早、形式新、全员进行、自主参与课程改革是附中的传统。学校建立起了四个纵度(国家标准课程、校本课程、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课程、国际课程)、四种方式(必修、必选,任选,自修)、三个层级(基础级、综合级、高级)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具有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体系。办学不功利,不浮躁,恪守教育理想,把握教育规律,坚持内涵发展,踏实办学,探索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的教育实践,在追求教育公平的基础上探索分层、分项教学,抓高效课堂,让每位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得到最大的提升和发展。达到了高水平的教育效果。规范办学,依法治校。学校招生透明,收费规范,遵循教师成长和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严格控制学校规模。坚决抵制牺牲学生发展空间、有损教育公益品质的风气和行为。被称为最“纯洁的学校”。校风纯净,教育质量高,学生持续发展潜力巨大。莘莘学子养成了孜孜以求、勤学好问的学风和朴实纯良、积极向上的校风。历年高考,学校的重点率、本科率始终居于重庆市重点中学最前列。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精英和高素质人才。近年的如罗凌飞(我国最年轻的973首席科学家、最年轻的“两江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百名杰出科技领军人才”,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奖) 、石拓(世界银行“青年人才计划”全世界30名入选者之一,30岁入世界银行总部任职行长助理)、莫思多(全国文科状元)、刘缙(理科状元)、李肇宇(全国7名、西部唯一以全额奖学金考入耶鲁大学)等。被社会誉为具有“超级加工能力”的“梦工场”。“嘉陵弦歌地,缙云志士乡。”学校荟萃自然与人文教育之精髓、以“人”的培养和完善为终极目标,以办学的示范性强、教育质量高、育人环境好而声名远播的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永远是志存高远的学子们翱翔的长空!地址:中国·重庆·北碚区杜家街43号电话:023-68356002 邮箱:xndxfz@qq.com 邮编:400700
2002年引进北京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品牌将原成都二中改制而成的一所全新的学校,由北京师范大学和成都市教育局联合办学,既有公办学校的政策保障,又有民办学校的灵活机制、是成都市教育局直属的由北师大直接管理的学校。按照北师大附属学校的标准,北师大投入巨资在学校新建了一流的信息中心,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塑胶运动场,电视、电话、广播网络和校园局域网,改建了原教学楼、办公楼和综合楼。学校把“基础扎实,身心健美,品行高尚,思维创新”作为培养目标,坚持“以人的和谐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遵循“科研兴教兴校、教育质量立校、培养名师造就名生创建名校”的发展思路,推行“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为主线,培养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苗子”的新型教育模式(即“导主和谐”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大力倡导以“包容产生和谐,学习推动创新,卓越成就未来”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精神。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80人,学历全部达标,年龄结构合理。人人都掌握了现代教学手段。为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学校启动了名师工程。学校以培养专家型教师为目标,充分利用北师大及其附属学校雄厚的教育资源,通过在校开设北师大研究生课程班,校本培训,专家讲学,校际交流等途径,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发掘教师潜力,整合团队优势,提高了中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围绕“导主和谐”教育模式这个核心,形成了计算机整合学科教学特色、外语教学特色和艺体特色。学校自开办以来,在输入新的教育理念、按新课标要求积极推进教改科研,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校本教材开发、教育创新以及建立学习型学校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学校正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新课标改革的指引下,扎实工作,按照学校《2002年--2008年振兴学校行动纲要》的要求健步迈入以教育创新促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一段37号 邮编:610017招生电话:(028)86932875,(028)86918258传真:(028)86945017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位于昆明世纪城西侧,创建于2006年9月。系由省教育厅主管、云南师范大学办学的国有公办基础教育学校。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学校实行“基础教育一条龙办学”体制模式,至2011年9月,全校共设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4个学部,共有教学班106个,学生6525名。全校有教职工269名。本科学历占95%,硕士研究生学历19名;特、高、中级教师占525%。有省、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1名。 短短5年时间,在上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云南师大的正确领导和关怀指导下,学校超常规发展,教育教学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学生约2000余人次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学习、表演赛事获奖。教师约200余人次参加国际国内教育教学赛事获奖。学校、学部获各级各类表彰20余项。几年来,全校各学段毕业升考总平成绩一直位居属地片区学校排名前列。2009年首届高考以来。综合上线率为95.7%,其中2010年为100%;2011年获昆明市“高考质量进步奖”。小升初和中考总评成绩连续位居属地片区数十所中小学前列。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年度教育教学综台考评,给予世纪金源学校“专家治校,成绩显著,超常发展”的较高评价。学校相继被评选为“全国首批创新型学校”、“中华爱国先进示范单位”、“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云南省禁毒防艾先进单位”、“云南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实验基地”、“云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全国数字化校园实践优秀学校”。学校地址:昆明市广福路世纪城西侧校办公室电话:0871-7217001电子邮件:ysdsjj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