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兴仁县民族中学,简称“兴仁民中”。创建于1970年,原名“五七中学”,1974年更名为“兴仁二中”,成为完中。1982年与兴仁一中合并,更名为兴仁中学初中部,1985年又恢复为完中,并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兴仁县民族中学。2001年11月兴仁民中高中剥离并入兴仁一中,一中初中部并入民中,民中成为初级中学。2004年7月,顺应兴仁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再次恢复高中阶段办学。兴仁民中是目前兴仁县仅有的一所完全中学。 二、办学理念 以“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科学发展、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大力推进管理创新,突出民族教育特色;以教师和学生为本,造就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以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师、学生、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办学规模 到2011年春季,兴仁民中有正式在职教职工128人,其中有教师资格109人;高级教师21人,中级教师42人,初级教师60人(其中含1个小学职称),未评职称0人,职员2人,护理师1人,工勤人员2人。128名教职工中,本科学历61人;专科学历63人;中专学历1人;高中学历2人;初中学历1人。 初中、高中6个年级,现有34个教学班,其中初中部21个班,高中部13个班;学生总数1902人,女生1021人,少数民族学生450人,其中初中部1204人,女生658人,少数民族学生286人;高中部698人,女生363人,少数民族学生164人。 现有兴仁县高中百强教师4人;初中百强教师7人;兴仁县教师学习培训与资源中心兼课教师2人;兴仁县学习“十七大”宣讲团成员1人。 四、硬件设施 现有占地面积17650㎡。教学楼2幢(36个普通教室)建筑面积4982㎡,综合楼2幢,建筑面积为4800㎡。教师宿舍楼5幢,建筑面积为4714㎡。现有学生宿舍楼2幢,建筑面积为2200㎡,能够容纳住校生600余名。 现有实验室5个,理化实验室各2个,生物实验室1个;共620㎡;实验保管室5个,60㎡,专职实验员3人。有微机室2个,近200㎡,共131台微机;多媒体教室二个,114㎡;阶梯教室一个,114㎡,教师电脑备课室1个,85㎡,进口投影仪2台,大屏幕2个,专职电教人员4人。目前理化生实验条件和信息技术设施在兴仁县是最好的。图书阅览室各1个,114㎡,藏书2.9万册;中外有声电子图书馆1套,共12000册;期刊100余种,专职图书管理员2人;有档案室、资料室各1个,兼职管理员1人;有篮球场2个,乒乓球桌3套,专职体育保管1人。保卫室1个,专职保卫人员3人。教师办公设施齐全,有8个教师办公室,有7个专门处室办公室,各办公室均配有电脑,办公实现现代化,并拥有完善的校园网络。 五、办学业绩 1998年12月荣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称号;2000年3月,民中建成为首批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在1999—2001年度,共青团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称号。 在2003年6月,被评为贵州省百所禁毒教育示范学校。2004年12月,兴仁民中的大合唱荣获贵州省首届大、中、小学生合唱节中学组三等奖。 2004年2月被中共黔西南州委、州人民政府评为2002—2003年度黔西南州文明单位;2004年3月又被中共黔西南州委、州人民政府评为黔西南州人才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5月被黔西南州总工会评为模范职工之家;2005年12月被黔西南州教育局、黔西南州总工会授予民中工会“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1月,被黔西南州教育局评为“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中学”;2006年2月,被黔西南州总工会评为“2005年度工会工作先进集体”。 2002年11月荣获兴仁县首届中小学生文艺调演暨体育运动会初中组体育项目团体总分第一名;2003年10月获兴仁县校园文化建设二等奖。2004年2月被中共兴仁县委、兴仁县人民政府授予兴仁县2003年实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10月荣获兴仁县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二等奖; 2004年9月,被中共兴仁县委、兴仁县人民政府授予2003—2004学年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1月,荣获中共兴仁县委、兴仁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2月,荣获兴仁县人民政府督导室、兴仁县人民政府教育局颁发的“县级综合督导评估优秀二等”。2006年3月被兴仁县治安综合管理委员会授予2005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模范单位称号。2006年9月荣获兴仁县教育局“2005—2006学年度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10月荣获黔西南州宣传部、公安局和兴仁县教育局等单位联合表彰的“兴仁县‘保护生命 平安出行’教育工程交通安全知识大赛”一等奖。 在2007年度被兴仁县人民政府评为2006—2007学年度“两基”“普实”先进集体;被兴仁县教育局评为2006—2007学年度“先进集体”;2007年2月荣获兴仁县教育局授予的兴仁县城中小学“整脏治乱”工作一等奖。2007年4月,荣获兴仁县“四五”普法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9月荣获兴仁县教职工“迎奥运”“庆十七大”篮球运动会第一名。 2008年高考,有毛安彪、李永先、王家益3人上二本线,三本上线9人,高职专科上线57人。2008年中考,500分以上31人,高分段个数保持全县第一。 2008年6月荣获贵州省教育工会表彰为“先进教育工会”称号。2008年9月荣获兴仁县教育局“2007—2008学年度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3月荣获兴仁县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习水平测试综合质量一等奖。2008年1月参加县宣传部、环保局组织的“三清杯”环保征文活动荣获“组织奖”。2008年4月参加兴仁县地方税务局、教育局、新闻中心联合开展的关于“税收、发展、民生”征文活动荣获“组织奖”。2008年5月参加兴仁县总工会、共青团兴仁县委联合组织的“2008年‘庆五一.迎奥运.促和谐’职工体育运动会,荣获集体飞镖第三名、拔河第五名。 2008年6月荣获兴仁县禁毒委员会授予我校“2007年度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称号。2008年7月荣获中共兴仁县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授予我校支部“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2008年7月荣获中共黔西南州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授予我校支部“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 2009年高考,有127人参加高考;理科有李 波同学以总分524分上一本线,文科有陈 璐同学以总分549分上一本线,令狐昌贤、杨芙蓉、杨 青分别以总分417分、403分、401分上一本预科线,有陈远斌、陈 勇、王红秀、罗应祥、龙玉志等八名同学上二本线,三本上线2人,高职专科上线18人;从2004年重办高中至今理科综合首次超省及格率;本科上线率为11.81%。2009年中考,有389人参加中考;录取兴义八中(6人正式录取,3人择校录取)9人,上兴义一中录取线的有12人,(兴义一中录取分数线573分,全县573分以上98人,我校有23人,占23.47%);我县县城高中录取分数控制线270分,我校有258人中考分数在270分以上,高中上线率为66.23%。2009年5月参加雨苑文学社组织的“新人杯”第三届全国校园文学大赛中成绩优异,荣获本次大赛“全国校园文学优秀文学社团提名奖”荣誉称号。 2009年6月荣获兴仁县禁毒委员会授予我校“2008年度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称号。2009年9月荣获兴仁县教育局“2008—2009学年度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9月荣获兴仁县县委、县人民政府表彰为“兴仁县‘两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11月学校获得州级示范性家长学校。2009年12月荣获兴仁县教育局教育关工委授予先进集体。 2010年高考,有133人参加高考;文科2人上一本线;文、理科21人上二本线;本科上线率为17.3%。2010年中考,有286人参加中考;录取兴义八中8人,上兴义一中录取线的有34人,我县高中录取分数控制线310分,我校有172人中考分数在310分以上,高中上线率为60.13%。2010年6月语文教研组组织学生参加“贵州省第二届大中学生中华诗词大赛” 中成绩优异,荣获“组织奖”。2010年6月荣获兴仁县禁毒委员会授予我校“2009年度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称号。2010年10月参加兴仁县2010年中学生文艺汇演合唱荣获县级二等奖。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习水平测试综合质量奖。2010年10月18日至11月8日,我校罗 永同志被州抽派到北京大学参加全国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培训。我校获得州级示范性家长学校,于2010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林必友副校长到辽宁省铁岭市参加全国家长学校经验交流会,并代表贵州省在本次交流会上发言。自兴仁县教育局实行目标管理责任状考核至2009年以来,我校连年荣获一等奖;2000年、2010年荣获二等奖。 2011年高考稳步上升,中考上600分以上10人,占全县600分三分之一,500分以上60人,上普通高中线212人,上示范性高中占44.7%,上普通高中以上占70%。贵州省兴仁县民族中学地址:贵州省兴仁县真武山办事处电话:0859-6212258传真:0859-6212258Q Q : 835451519邮箱:ysh6465204@163.com
我校地处黔西南州兴仁县巴铃镇,位于镇中心东南面309省道旁,距镇中心约800米。现有校园面积37068平方米,是一所设施较为完善、规模较大的乡镇初级中学。一、校史简介:我校始建于1958年。当时,陈开国、岑元相等人受有关教育主管部门的委托,将原大山、龙场(现属贞丰县)、巴铃三所小学的附属初中班合并,在当时的巴铃区巴铃公社龙丰大队树林小队创建巴铃中学,陈开国是首任校长,岑元相任代理教导主任。建校初,有教职工十多人,在校学生200多人,有五个教学班,其中初一级两个班,初二级三个班。当时校园面积不足十亩,建有一栋教室,一栋学生宿舍,一个厕所。尽管当时处于我国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学校教学成绩依然显著:第一、二届毕业生在中考时就取得了好成绩。1963年中考,我校毕业生全部被高一级学校录取,升学人数在原安顺地区(当时兴仁县属安顺地区)同级同类学校中名列第二,轰动全省。1964、1965年中考,我校录取率均在90%以上。当时的毕业生,有不少各层次的合格人才走向工作岗位:原贞丰县副县长冷青贵便是那时毕业生中的佼佼者;首届毕业的谢代荣、第二届毕业的李克荣在教育岗位上奋斗了近四十年,至今已退休;第三届毕业的谢福周,至今仍在本校任教,是我校语文骨干教师。“文革”期间,我校历任校长有:吴应昌、马少安、王建章。十年动乱,学校教学秩序处于不正常状态,这时期的校史资料残缺不全。1970年,学校增设高中部。在以后的六年里,高中部规模逐步扩大,培养了不少人才。如:贵州省档案局处级干部王传福、贵州省科委委员马明进、四川省航空工业局高级工程师吕忠英、黔西南州检察院干部王秀贵、冯安贵、黔西南州水电局副局长陈喜武、贵州民族学院副院长王文科、黔西南州工商银行副行长冷青松、兴仁县民政局党组书记杨永学等,数不胜数。1977至1987年间,历任校长有周大坤、周国恩、王建明。此期间,学校规模逐步扩大。1987年9月,学生人数达700多人,教职工40多人,有12个教学班。在此期间,我校教学成绩十分显著。1979年,我校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有30多人被大、中专学校录取,这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校教学成绩最显著的一年。这时期的毕业生,有不少已走上领导、工作岗位。如:贵阳市南明区公安局副局长袁正贵、普安县副县长曾孔详、兴仁县公安局干部黄庭顺、贞丰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常委王治斌、兴仁县政府办副县长肖祥斌、共青团兴仁县委书记樊兴平等。1988年,为适应教育体制改革,根据上级的安排,我校拆掉高中部,教学重点转向初中教育。从此,我校为巴铃镇的“普九”工作作出不小的贡献。在1988至1997的十年里,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多次受到县政府、县教育局及镇政府的表彰。1984年,在当时兴仁县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杨永学的大力支持下 , 兴仁县教育局、兴仁县民族事务委员会拨款共 20万元,为我校修建了一幢三楼一底的综合教学楼,内设20个教室。此后,我校又逐步多方面争取援助、多渠道筹集资金,征地十多亩,修筑了围墙,安装了供水、供电设施,改建篮球场。1994年,当时的校长王天超高屋建瓴,在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办起了玻璃纤维厂。投产后,省内各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兴仁县广播站连续广播了近半个月,省州报纸均有报道,我校因此在省内享有声誉。同时,1994年中考,升学人数居全县第三。1996年,由于种种原因,我校玻璃纤维厂被迫关闭。1997年,我校得到香港陈廷骅基金会的大力援助,修建了一栋三楼一底的综合教学楼,解决了学校办公室、实验室用房紧缺的问题。这一年,我校办学规模也在扩大,在校学生达一千多人,教职工五十多人,有十五个教学班。1997年6月以来,刘学金校长积极推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使学校各项工作成绩再创辉煌。1999年中考,我校有138 名毕业生被高一级学校录取,升学人数居全县同类学校之首,巴铃中学再显声威。1999年12月,我校被巴铃镇教育辅导站定为巴铃镇初级中学示范学校。2000年3月,我校被省教委定为实施初二后分流试点学校。2000年9月,原巴铃镇大平中学并入我校,我校办学规模再次扩大:学生人数达1320人,教职工71人,有21个教学班,承担着巴铃镇“普九”任务的三分之二。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现任校长罗兴文从长计议,召集学校领导班子商议学校发展大计,拟定了学校发展三年规划及今后五至十年校园建设设想。为学校的发展勾画了宏伟的蓝图。2000年12月,巴铃镇政府为我校添置了12台旧微机,同月有两台经过维修投入使用。2000年12月至2001年5月,学校自筹资金修建了一个长28米,宽18米的篮球场,添置了两个乒乓球桌,解决了学生体育活动场地困难的问题、缓解了学校体育设施紧缺的现状。此外,还修筑了一条长200多米、宽2.5米的水泥路,改善了校园环境。2001年中考,我校升学人数达150多人,有19名学生录取五年制大专班,再创升学新记录。2001年12月7日,我校家长学校正式挂牌。2001年底,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使全体教师能够有机会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我校又添置了两台奔腾IV、两台赛扬900电脑主机,大大提高了学校办公效率,为我校下一步实现教学及教学管理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2002年初,我校被列为第二期义教工程项目学校。2002年4月,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协助下,征地三十六亩。同年5月,第二轮义教工程启动,我校得到50万元的义教工程款,修一栋105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同时由镇政府匹配50万元修建附属工程,由县教育局匹配40万元修建750平方米的教学用房一栋,现已基本完工。2002年中考,我校有四名考生被州重点高中录取,87名考生被五年制大专或中等师范学校录取。2002年9月,我校被县教育局定为实施“三制一管理”的学校,学校管理逐步实现正规化、科学化、制度化。根据学校的远景规划,拟再建一栋综合教学楼,一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两个网球场,一个40个登位的厕所,一栋能容纳500名住校生的学生宿舍,一栋学生食堂。为逐步实现学校办公及教育教学现代化,我校准备在三年内多渠道筹集资金,添置20台微机,建微机室,让全体教师陆续接受计算机应用中级及中级以上培训。在今后五年内,再添置微机至80台,让学生陆续接受计算机应用培训,初步实现电化教育及教学工作的现代化管理。今后十年内,逐步投入经费,使“三机一幕”进入各班教室,真正实现教学及教学管理现代化。二、学校办学性质及办学思想简介:我校是一所公办乡镇初级中学,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己任,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振兴地方经济作贡献。建校以来,学校坚持把德育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会、职代会、团委、学生会的作用,以德育大纲为准则,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经常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组织公益活动。学校充分利用节假日举行普通话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歌咏比赛、篮球赛等。学校还不定期举办田径运动会、书画比赛等,全面提高师生素质。学校举办的业余团校,工作扎实,成效显著。1992年,巴铃中学业余团校取得省级合格证,是当时取得该资格的唯一一所乡镇中学。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首先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入手,采取有效手段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理论研究水平。2000年以来,不少教师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在各级论文交流活动中获奖。有教师在优质课竞赛中荣获县、州、省级奖。今后,学校将从管理体制改革入手,大力推行和完善“三制一管理”,创建一整套素质教育新体制,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使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跃上新台阶,把我校办成一所素质教育示范学校。 三、历任校长及办学规模一览表:四、历任领导班子一览表:五、前景展望:我校建校40多年来,在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在以后的工作中,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领导班子将团结一致、共图发展,与全体师生员工一道,开创巴铃中学的美好未来!地址:兴仁县巴铃镇东街社区招生热线:0859-6311369
兴仁中学创办于1958年,坐落在江苏省南通市东郊的交通枢纽、经济强镇——兴仁镇,现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基础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手段先进、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成果显著的重点完全中学。兴仁中学现有高初中教学班级43个,学生1800余人,教职工168人。学校占地面积75786平方米,建筑面积29296.35平方米,环境清雅、学风浓郁,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完备,有先进的理、化、生实验室,有功能完备的体育馆和标准的塑胶跑道,有先进的校园网络系统,是一所高品位、花园式现代化学校。
兴仁中学为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实验学校,是贵州省兴仁县人民政府新建的一所全寄宿制国有体制改革试点学校,也是一所环境优美、风格独特、功能齐备、典雅大气的现代化全寄宿制民办完全中学。兴仁中学位于兴仁东南新城区秀丽的笔峰山下,现占地240亩,已完成建筑总面积5.8万平方米,投资2.3亿元,可容纳3000人。学校整体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典雅,建筑设计新颖,教育教学设施完善,各类教学仪器、设施设备均达到省Ⅰ类配备标准。兴仁县政府以科学发展的卓越眼光,探索教育改革新模式,由博融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于2013年收购该校并改制为民办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公司将在2016年以前分期投入3亿元,建成1000人的双语幼教部、3000人的双语小学部、8000人的中学部和800人的国际部,成为贵州唯一的四位一体的万人名校,上述扩建工程已完成征地,正进行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