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创建时间
凉山民中

凉山民中

凉山州民族中学是一所诞生于改革开放大潮的少数民族寄宿制完全中学。1988年为了改革和发展凉山民族教育,州委、州政府决定创建凉山州民族中学,1990年秋季正式招生。经过20年的艰苦创业和顽强拼搏,学校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办学规模,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 凉山州民族中学创建之初仅有92名学生、2个教学班、24名教职工。二十年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学校分两个校区办学,全校共77个教学班,各民族在校学生5284人,其中高中在校生3414人。现有在岗教职工332人,其中,特级教师7人,高级教师80人,中级教师126人。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凉山州拨尖人才、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凉山州专家型教师、知名教师、西昌市教学能手等共5O余人。 学校以“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民中”为主题,坚持“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为学生发展奠基,为社会进步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强化管理、注重质量、突出特色、确保安全”的指导思想,坚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锻炼、学会生活、学会竞争”的育人目标,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视质量为生命,用辛勤的汗水和科学的创新精神,创造了显著的办学业绩。 办学二十年来我校已培养合格初高中毕业生13276人,其中高中毕业生中85%以上的学生升入大学深造。一大批学生考入北大、清华、浙大、中科大、复旦、南开、同济等知名学府深造。如2006高考全州共有5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其中我校占了3名,其中来自布拖县的彝族女生贾晶敏,在我校通过6年的初、高中学习后,考入清华,成为布拖县有史以来考入清华大学的第一人,也是全州少数民族女生考入清华的第一人;其中来自金阳县的农村贫困学生余允飞,也是金阳县有史以来考入清华大学的第一人。再如2007年高考,我校彝族理科考生贾觉睿智夺取了全州理科第一名并考入清华大学,全校共上省本科线496人。再如2008年高考,我校共上省本科线525人;有3名同学录入清华大学。再如2009年高考,全校上省本科线530人,全州理科第一、二名都在我校,在全省的理科排位中分别是第28名、第51名,是全州文理科考生排位进入全省前100名的唯一的两名考生。全州共有3名同学考入清华大学,我校就占2名且都是农村学生。从1999年以来我校理科人平总分和上线率均为全州第一名。 办学二十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四川省重点中学、四川省示范性普通中学、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先后获得国家民委和省政府联合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凉山州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凉山州对外交流先进单位、凉山州人才“双争双创”活动示范单位、凉山州文明单位,凉山州平安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领导班子被中共凉山州委评为“四好活动”先进班子,学校党委被评为“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校认真落实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长期引进外籍教师在校任教和开展师资培训以及学术交流。多名外教获省“金顶奖”、优秀外籍教师称号。 作为民族中学,我们注重校园民族文化建设,开展省级课题《校园民族文化研究》和个州级课题研究。学校有计划地开设了第二课堂和各类兴趣小组活动,每年组织“红五月”校园艺术节和民族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开办艺术特长班,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学生们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歌舞、绘画、书法、篆刻作品在省州屡屡获奖。教师队伍在教科研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各类比赛和荣誉评审均有突出表现。 经过二十年的办学实践,凉山州民族中学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育人理念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改写了不少民族中学,开办之初轰轰烈烈,不久便走下坡路的历史,改变了民族中学意味着水平低的成见。我校现已成为少数民族学生、农村学生成才的摇篮,成为省内最好的民族学校,成为州内有规模、高质量的一流学校,成为凉山州民族教育的一面旗帜,成为凉山州教育品牌之一。 凉山州民族中学以彝族学生为主,还有回、藏、蒙古、白、苗、布依等少数民族学生和部分汉族学生。学校一贯强调,各民族无论人多人少,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坚持以一个标准要求学生,用同样的爱心呵护学生。老师拿自己的工资帮助家庭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的事情,在这里屡见不鲜。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各民族之间亲密无间,和谐温馨,学生勤奋刻苦学习,老师敬业奉献教书育人,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已成为每个师生的自觉意识,营造出一种别具风采的校园文化。 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做好潜能学生的转化工作,是凉山州民中引以为荣的一大特色。学校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尤其对潜能学生倾注更大心血,帮助他们与大家携手并进。一些基础较差的潜能学生在这里得到显著进步,有的还考上重点大学,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声誉。 学校的办学水平取决于师资水平。学校用人标准是:有献身民族教育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的高水平人才,唯才是举,舍此之外,别无其他。从而吸引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管理和教学精英。而这支强大而稳定的教师队伍,也改写了多年来民族中学师资水平不高、留不住人才的历史。使一批立志民族教育事业的管理、教学人才视学校为干事业的理想家园,专心致志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把这里当跳板,不是为某种无奈“过渡”,而是事业的选择。这种精神支撑着学校的发展,带来学校的兴旺。和一些学校比较,我校的经济待遇并不算高,教师队伍却相当稳定。二十年来,全州许多教学骨干汇集到这里,一批又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着教师队伍,从未有过非正常调动的现象。 省、州领导同志对凉山民中的办学业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副省长张作哈要求“再创辉煌业绩,续写绚丽篇章”。原州委书记吴靖平勉励“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民族英才”。州人大主任阿什老轨称赞“确实不愧为‘凉山民族教育的一面旗帜’” 凉山州民族中学办学二十年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重视、关怀和支持,离不开每一个教职员工的辛勤劳动。2009年3月,国家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阿布都及国家民委教育司基础教育处处长周莉到我校调研,他们对历届州委、州政府领导对凉山民族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满腔热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凉山州民族中学对民族教育的示范和带头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09年6月,州委副书记、州长张支铁带领州市相关负责人到我校进行调研,支铁州长对我校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且强调了州级各部门和西昌市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凉山州民族中学创建“一个示范、两个一流”的进程;2009年8月16日,国家民委副主任杨健强、副省长张作哈、省民委主任敬全林一行,在州委、州政府领导翟书记、张州长、王部长、木甲副州长等陪同下,到我校视察调研。健强副主任对凉山州的适度集中力量办凉山州民族中学和我校农村学生占76%、少数民族学生占60%的理念和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张作哈副省长提出,学校应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两个一千”的要求,狠抓教学质量,每年争取向高等院校输送1000名学生,州委、州政府要整合各方力量,支持我校高中部享受免费教育和生活补助的学生达到1000名。2009年9月8日,州委翟占一书记,州政府赵世勇常务副州长等领导又到我校慰问全体教师。在座谈会上翟书记充分肯定了我们凉山州民族中学的办学模式,并对州民中办学做了重要指示:一是全面创一流,单项争第一;二是学校要进一步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三是两手都要抓,一手抓教学质量,使更多的学生能升学,一手抓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十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为凉山州民中的改革和发展倾注了满腔热情和大量心血。正是国家、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改革开放民族政策才有了凉山州民族中学的不断跨越式发展。2007年,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办好凉山州民族中学的意见》(凉委发[2007]29号)文件,决定投入5000万资金,征地30多亩,实施凉山州民族中学改扩建新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按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标准,把凉山州民中办成四川省一流中学、全国民族地区一流中学,在全州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资培训上发挥龙头和示范辐射作用,成为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播现代文明的基地和展示凉山民族教育形象的窗口,带动全州民族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目前学校在州创建“一个示范、两个一流”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凉委发[2007]29号文件,认真落实州委书记翟书记的重要指示,按照州委、州政府 “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民中”的要求, 正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紧密围绕“一个示范、两个一流”的目标,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基础建设。以第二次创业的精神状态和爬坡奋进的观念意识,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攻坚破难,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努力,为如期实现“一个示范、两个一流”的创建目标、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而努力奋斗,全校教职工都希望在学校发展中建功立业,体现人民教师的人生价值,用辛勤的汗水和科学的创新精神,再创凉山州民中新的辉煌。学校地址:四川省西昌市胜利北路207号   邮编:615000 站长QQ:8424831站长邮箱:cjiai@163.com

www.lsmz.com

20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