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归档
数据归档
仁怀一中
仁怀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38年,1958年成为完全中学,1998年改制为高级中学,2006年被评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坐落于中国酒都的中枢城区,校园占地面积100050平方米,建筑面积37700平方米;绿化面积33467平方米.环境幽雅宁静,是一所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的花园式学校。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优越。有综合大楼、科技实验楼、音美电教楼、学生公寓、图书馆、标准的400m田径运动场、各种球类运动场地和校园网、闭路电视等办学设施;建有理、化、生标准实验室、科技活动室、教师电子备课室、计算机、音乐、美术、舞蹈专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备,各种设施功能齐全。学校现有5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200多人,教职工210人,其中175名专(兼)任教师,高级教师34人(其中特级教师一人),中级教师68人;省、地骨干教师16人,学校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广大教师开拓创新。建校七十年来,仁怀一中形成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光荣传统,耶形成了“以长征文化国酒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以民主管理修身进学铸就优质教育”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结合地方实际,积极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科研,增强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经过全体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学校先后获得“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贵州省中小学实验示范学校”、“贵州省绿色学校”、“全国德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为学生一生奠基,为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思想,树立“科研兴校,环境育人”的办学理念。以“修身、进学”为校训,加强“三风”建设,全面事实素质教育,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开拓创新、科研兴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努力将学校创建成环境优美,设备精良,师资高强、管理规范、学术浓厚、质量一流、师生和谐发展的有特色的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邮编:564500校长信箱:lishican@gmail.comE-mail:rhyz2009@126.com
www.rhyz.net.cn - 2020-09-11 - 收藏余庆中学
余庆中学是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由于教育教学成绩显著,被誉为黔北教育明珠。学校占地8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 绿化面积14640平方米,可供3000余名学生学习、生活(现有42个教学班、学生3000多人)。2005年底竣工的综合大楼,建筑面积16710平方米,为四合院,前楼为办公室,教研室,大中小会议室,图书馆、天文台等;两侧为教学楼,50间教室,后楼为实验大楼。2009年新校大门建设已启动,在明年初,余中校园更加美丽。余中实验大楼有物理在册仪器4318件、化学在册仪器274种15086件、生物在册仪器2373件,还有数学、地理、音乐、美术等设施均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配齐率。现代教育技术系统设施先进而完备。图书馆藏书91000余册,订有各类报刊杂志200余种。 学校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教学区内,有塑胶运动场、五个塑胶篮球场和其他室外运动设施。还有体现各乡镇特色的10个特色文化景点。校园绿色覆盖面积达14640平方米。亭台回廊、假山喷泉、伟人塑像、特色文化景点巧布其间,绿树成荫,花繁叶茂,整洁优美。在遵义市乃至贵州省的县级中学中堪称一流。学校有一个团结协作、求真务室、廉洁高效、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学科配套、德才兼备、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有教职工160余人,专职教师140余人,其中本科学历140余人, 中、高级教师94人,省市级骨干教师35人、中共党员60人,多名教师获全国专家型校长、全国教育系统劳模、全国优秀教师、省级骨干校长、省级名师等荣誉称号。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三个面向”,紧紧围绕“全面发展、文体见长、环境优美、设施一流、质量上乘、富有特色”的办学宗旨和“品德高尚、成绩优异、能力突出、身心健康、适应社会的‘四有’合格公民”的培养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严格内部管理,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从而形成了“文明团结、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勤奋善思、宏志力行”的浓郁学风和“敬业奉献、严谨求真”的严谨教风。近年来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建校以来,至2009年,余中学生考上大专院校总计为8400余人,2009年高考,一本上线157人,二本上线372人,实际被省内外大专院校录取728人。余中毕业生从1960年参加高考以来,有的到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留学,成为科学家、学者,在国外著名高等学府或科研机构工作,有的在国内成为专家、学者、教授,企业家、董事长、总经理、工程师、科技骨干、劳模、先进工作者等,有的成了政坛公仆、军界佼子、致富能手……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为人类作贡献。余中发展迅速,成绩突出,不断得到国家、省、市的肯定。1980年为“贵州省教育战线先进集体”;1989年为“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992年被共青团中央列为“中学实践教育活动合格学校”;1996年为“贵州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先进单位”;1999年成为“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0年被 评为“遵义市高中办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01年定为“贵州省普及中学实验教学省级示范学校:2003年被评估为省级三类省范高中,2004年,由国家科技部提名,被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定为“贵州省网络教育应用示范学校”,2008年升为省级二类示范高中。2007年12月21日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综合评估,在全市一类中学中,余中名列第三,荣获市人民政府教育教学成绩优异奖。“育才造士,国之根本”。余中人坚持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之路,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斗志,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形成了“讲质量有理、抓质量光荣、提高质量有功”的良好氛围。我们坚信这颗黔北明教育的明珠在我们、你们、他们的共同关怀和努力下,一定会闪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办学目标:设施齐全 全面发展 注重质量 富有特色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办学理念:以人为本 以德立校 科学管理 追求卓越 一切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切为了学校的示范效应 一切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办学特色:学部二级管理 “五心”教育和法制教育 校园特色文化校 训:厚德求是校 风:文明团结 求实创新教 风:敬业奉献 严谨求真学 风:勤奋善思 宏志力行精 神: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地址:余庆县白泥镇团结路2号联系电话:0852-4704656邮箱:gzsyqzx@163.com技术支持:风之子联系QQ:23194864
www.gzsyqzx.com - 2020-09-11 - 收藏贵阳市民族中学
一、学校概况 贵阳市民族中学位于贵阳市花溪大道南段,国家级湿地公园花溪十里河滩中段,毗邻贵州大学和贵州民族学院,依山傍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是进入贵阳市文化旅游中心花溪第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贵阳市民族中学始建于1980年,现隶属于贵阳市教育局,全国示范性民族高中,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贵阳市唯一的一所市属民族中学。建校三十多年来,贵阳市民族中学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量合格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同时还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为贵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10年贵阳市民族中学成功承办了贵州省第四届民族高中校长论坛,以自己的办学成就在省内外民族中学中享有盛誉。1996年,原国家外经贸部龙永图副部长视察贵阳市民族中学,为贵阳市民族中学引进日本1.15亿日元的教育教学仪器设备援助,为贵阳市民族中学办学条件和办学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十多年来,中央部委、省、市相关领导多次视察贵阳市民族中学,对贵阳市民族中学的发展十分关心,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在2008年的《贵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贵阳市民族中学申办示范性普通高中列为为民办实事的十件大事之一,划拨经费1.458亿元陆续投入学校改扩建工程,为贵阳市民族中学2010年6月成功申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实现上层次办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2010年,贵阳市民族中学申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期间,时任亚洲博鳌论坛秘书长的龙永图先生在百忙之中听取学校领导班子对学校办学情况和申示工作的汇报后,对贵阳市民族中学的快速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使全校师生深受鼓舞。 贵阳市民族中学设施完善,设备先进,是一所现代化的学校。学校现有34个教学班,学生近2000人,其中有苗族、布依族、侗族等18个少数民族学生共 800余 人。高级教师59人,中级教师44人,高、中级教师占高中教师总数的95.4%。省市级骨干教师9人,硕士研究生8人,在读研究生2人。 二、素质教育 贵阳市民族中学始终把教育教学质量视为生命线,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发展,同时更凸显民族教育的特色。我校为许多少数民族村寨培养出第一名大学生,并为许多少数民族乡镇培养了不少干部。近年,报考贵阳市民族中学的学生逐年上升,2009年的网上录取线比2008年有显著提高,2010年报考贵阳市民族中学体艺特长生是2009年报考人数的4倍,学校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时期。 贵阳市民族中学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施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课改体系中,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原有《民族知识》选修课的基础上,2011年又开发了新的校本选修课《学生领导力开发》。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贵阳市民族中学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大赛和进行课题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2011年3月在贵州省第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贵阳市民族中学有三个课题进入决赛,获省级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二名。 贵阳市民族中学每年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特长。近三年来,学生共获得203项奖励,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70项、市级130项。将传统民族体育、民族艺术引进课堂。学校协办了2007、2009年“贵阳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会”,在2009年8月贵阳市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各类比赛中,贵阳市民族中学民族体育、民族艺术获奖共15项(56人次)。 三、办学理念 校训:修德讲学,笃信弘毅 校风:团结拼搏 教风:博学高效 学风:勤奋惜时 办学目标:办一所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学校,使之成为贵阳市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摇篮;办成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享有良好声誉的高质量、有特色、第一流的民族高级中学。 办学理念: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为教师成就事业铺路 办学任务: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和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为促进民族大团结和贵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四、荣誉称号 “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成员单位”、“贵州省校园网络新天地”、“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贵州省绿色学校”、“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训练基地”、“贵阳市安全文明校园”、“贵阳市科技活动先进集体”、“贵阳市先进职工之家”、“贵阳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贵阳市巾帼文明岗” “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贵阳市民族中学将继续为全体学生的成长创造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条件,为学生一生的发展与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联系名称:贵阳市民族中学联系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 邮政编码:550025 电子邮箱:gysmzzx@sohu.com办公电话:0851-3605604 联系人:李旭招生咨询电话:0851-3605992 联系人:童雄兵网站管理电话:0851-3605853 电子邮箱:mzdyp@sina.com 联系人:丁跃平校长室电话:0851-3605014 0851-3605604
www.gymzzx.com - 2020-09-11 - 收藏康定中学
康定中学地处中国西部四川省边陲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坐落在中外闻名的康定跑马山南麓折多河畔。校园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是求学和育人的理想所在。学校始建于1939年,是四川藏区第一所高级中学。1963年列为四川省重点中学;1980年再次被命名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1995年通过省重点中学“达标”验收并获优秀等级。2004年8月,原康定师范学校(国家级示范性中师)停办,校舍、校产和主要师资并入康定中学,使学校规范进一步扩大。现校园占地一百一十余亩,校舍建筑面积七万余平方米。现有高中教学班29个,高中在校生1524人,初中教学班14个,初中在校生601人,全校学生共计2125人。高初中在岗教师154人(师生比1:13.7),他们中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四川省特级教师1人,四川省优秀班主任1人,四川省优秀教师6人,州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州学科带头人6人,州优秀教师6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学科配套,整体综合素质高,一批开拓型、创新型、研究型教师正在形成。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治校严谨,学风浓厚。建校60余年来,共培养13000多名高、初中毕业生,为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输送了数千名优秀学生,涌现出一批批专家、学者和部、省、州、县各级领导以及各行各业优秀人物,素有“甘孜州人才摇篮”的美称。最近几年连续四次实现了高考的历史性突破,创下了甘孜州基础教育的最好成绩。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上省线(四川省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分数线)人数,以及考入重点大学的人数均遥遥领先于州内所有中学,所占比例达70%左右。今天的康定中学已成为康巴地区影响最广、声誉最高、综合办学效益最好的完全中学,起着甘孜州基础教育的龙头作用,跻身于民族地区一流中学的行列。学校相继荣获“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和四川省德育、体育、卫生先进学校以及“省校风示范校”、“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等殊誉。中国教育部长陈至立为我校题词,赞誉康中是“康巴教育明珠,藏区人才摇篮”。四川省康定中学网管中心联系电话:08362839466站长邮箱:kz-tangxueling@163.com
www.kdzx.com.cn - 2020-09-11 - 收藏四川省泸定中学
四川省泸定中学坐落在四川省西部,甘孜州“东大门”泸定县,现有教职员工202人,其中1名特级教师,34名高级教师,69名中级教师,50个教学班(其中建成了三个“远程教育实验班”),近700名少数民族学生(占全校学生人数的30%)。校园占地约120亩,建筑面积46000多平方米,学校实行一校两址。现有综合实验楼、图书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音乐美术专用教室,标准塑胶运动场所。2001年,学校建成了地面卫星小站,2002年开通了“四川省民族地区远程教育”校园网(国际域名http//www.scldzx.com,http//www.scldzx.cn)。一、学校办学特色四川省泸定中学注重主体教育,按照“以人为本、厚德重教”的办学理念,从教学到班级、校园环境的管理等都落实了责任制。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丰富,为学生锻炼自我、展示自我、创造自我提供了舞台。全体教师有新的教学理念,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式的要求,具有敬业精神,能够创新教学,努力提高学生成绩,做到全面培养学生。二、办学思想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泸定县建设教育强县的规划纲要为准绳,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我校办成具有明显民族地区特色的文明学校,为祖国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新世纪建设人才。三、办学目标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指导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主动性。把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道德修养统一起来,把学习书本知识与学会创新、实践统一起来,把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发展统一起来,全面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会做人、会生活、会求知、会创造、有协作和奉献精神、身心健康、有一定特长的合格中学生,为他们将来能够成为符合国家建设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四、办学模式—现代化、开放式、有特色1、"三以三全"的教学思路即"以素质教育为基点,以特色为龙头,以教科研为先导,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教改思路抓课程与教材改革的学习,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改进教研工作,改进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手段大讨论,开展教学艺术竞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提高思想认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提高教学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3、健全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即突出学校德育主旋律、主渠道和主力军的功能,结合家庭、社会实施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和全面管理,建立牢固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五、教育教学成果:办学至今,泸定中学在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学校师生员工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抓管理、促教学、行改革、求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1985年以来,泸中学生参加高考、文科有9年居全州之冠,理科10年列全州第一,先后25人次获甘孜州文(理)科状元,升学率均在85%以上。1995年兴办的初中民族班办学效益显著,被誉为甘孜州民族班的典范。历年来,已有许多学生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一流学府深造。近年统计,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知识竞赛获国家级奖励32人次;获省级奖励45人次;教师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专著18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专著66篇。而今,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航、中国政法大学、南京理工大、山东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全国一流高校均有我校学子;涌现出一大批研究生、博士、博士后;有的已跨出国门,留学欧美、日本、大洋洲。1986年,被批准为首批办好的省重点中学;1992年率先成为州内普及实验教学的高完中;1995年省重点中学达标验收合格;1996年获州人民政府“争创一流、示范康巴”的奖牌;1997年被列为“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2000年被甘孜州州委、州政府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002年被四川省教育厅命名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泸中先后获得“甘孜州文明单位”、“四川省基层工会财务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先进基层党支部”、“四川省德育先进单位”、“四川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等称号。六、规划:1、加大校园建设和改造的力度,使我们的校园成为充满人文气息和现代风貌,又具有民族特色的一流校园,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校园氛围。2、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理论建设、作风建设,使班子成员成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专家,使领导班子成为思想作风正、理论水平高、管理能力强、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战斗集体。3、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深入学习、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深入开展教研教改,使全体教职员工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全面更新,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争取教研教改成果达到省先进水平,一批总结性文章在正式专业性报刊上发表。实行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建设一支学历职称双达标、理论水平和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等均名列本市前茅的教师队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挥提供师资保证。4、继续办好以篮球为龙头的传统体育特色。深入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使全体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终身健体的良好习惯;继续抓好田径、篮球等运动队,提高体育竞技水平,争取在各级比赛中再创佳绩;继续进行体育与健康课题研究。学校校名:四川省泸定中学地址: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安乐坝邮编:626100联系电话(传真):0836-3126298(行政办公室)Email: scldzx@163.com制作维护:四川省泸定中学高中部网管中心(0836-3126300)
www.scldzx.com - 2020-09-11 - 收藏会理一中
四川省会理第一中学经历了会华书院、玉墟书院、会川书院、金江书院等名称的沿革,1920年命名为“会理县立中学”。1942年成为高完中,解放后命名为“四川省会理县第一中学”,2000年7月与会理师范合并,命名为“四川省会理第一中学”。是全州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四川省会理第一中学,至今已有260年历史。经中共会理县委、会理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四川省会理第一中学于2011年4月29——30日隆重举行建校260周年庆典。 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翠柏挺立,晨昏鸟语,四季如画,书香校园,是读书的好地方。学校占地面积126亩,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学校设施完善,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办公楼装饰一新,现有近2000个住校生床位,有满足学生就餐需要的场地和设施。按县上规划县体育中心完工后交一中管理使用,会理一中将为成全州体育运动设施最好的学校。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150000余册,已实现信息化管理,各类报刊126种,阅览室有400余个座位,建有电子阅览室。建有网络教室并有供学生使用的计算机158台,教学科研管理用机90台,是“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理科教学仪器按双I类标准配备,艺体卫器材达到《省中学艺术教学仪器配备目录》I类标准,是“省教学实验示范校”。 学校管理规范班子团结,依法治校,管理有效。实行封闭管理,确保了学生正常的学习活动;正在推行“大学校,小管理”的管理模式,积极推行年级主任负责制,使学校管理更有效。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滚动管理”取得成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校师资一流,在职教职工230人,其中有高级教师39人,中级教师91人,省级优秀教师5人,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8人,州优秀教师10人,州学科带头人20人,县学科带头人17人,县级拔尖人才3人。县高中教研联组9个学科中,会理一中教师担任主任的有7人、副主任2人。在职教师有84人次曾获省州表彰奖励。学校现有在校学生57个班(高中44个班,初中13个班),3300余人,是会理第二大的学校。 学校建校以来,先后有数万人从会理一中毕业,遍布世界各地,有的还成为科学院院士这样的国家栋梁之才。近年上本科线人数占全县上线总人数的80%以上,名列全州高完中前列。 会理一中是“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凉山州示范性普通高中”,正在争创“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地址:四川省会理县会中巷18号邮编:615100电话:0834-5690140邮箱: hxfhlyz@21cn.com联系QQ:3084038
www.schlyz.com - 2020-09-11 - 收藏小金中学
小金中学位于小金县城东,是该县惟一的一所高完中。学校环境优美,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约26566.6m2。现有计算机150余台,图书近万册。实验设备达到93-Ⅰ类标准。学校加入了宽带网,装备了远程教育“三模式”,购置了12万元的电教软件,开通了校园电视网、电话网、数据网、广播网。图书大楼设有学术报告厅和电子音像阅览室。学校现有45个教学班,在校生2508人。其中,初中24个班,学生1344人;高中21个班,学生1164人。有在编教职工152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1人,中学一级教师51人。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州级文明单位、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州级校风示范学校、州助残先进单位、州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省绿化示范学校。2005年9月被中国现代教育研究院授予“全国基础教育名校”称号;2005年10月以高质量、高标准通过了省、州“普九”工作的评估验收;2006年5月,在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的2006中国西部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会上,学校被授于“中国西部名校”称号。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2002年获得阿坝州教学质量评比三等奖,2003年——2005年连续三年获得阿坝州高中教学质量评比二等奖。在新形势下,我校依据“求质量,强师资,重科研,治校风,遵法制,上规模,出特色,创省重”的办学思路,秉持“质量立校、优师强校、学生为本、全面育人”的治校理念,正为实现“四优”(优化管理、师资、教育、环境)目标而努力奋斗。地址:小金县美兴镇网站维护:小金中学电教组站长邮箱:tshcqsz_cn@sina.com
www.abzxjzxx.com - 2020-09-11 - 收藏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中学校
红原县中学校是一所国办县级高完中,位于红原县邛溪镇霞邛中街10号,海拔3504米,学校始建于1965年8月,文革期间曾与哈拉玛小学合并,称为“红原县中小学”,1970年更名为“红原县中学校,并开始招收高中生,1971年春季开始招收民族寄宿制学生,历经43个春秋,如今学校占地面积35238 平方米,建筑面积912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30%,学校现有初中部教学楼和高中部教学楼各一幢,综合办公楼一幢,学校按照现代教育理念配置了一流硬件设施:拥有较完备的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各一间;图书室、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和体育保管室各一间;拥有多媒体阶梯教室和远程教育教室各一间;校运动场配有200米环行跑道、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活动场地及体育器材,是一所设施齐全的高完中。 红原县中学校下辖政教处、教务处、教科室、校办室、总务处、校工会、教代会、校团委等处室,各处室在校务会带领下,分工负责,团结协作,力推红中这艘航船破浪前行。学校现有教学班级21个,学生842人,教职工56人,其中本科学历29人,中教高级职称7人,中教一级职称21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州级骨干教师5人,县级骨干教师2人,校级骨干教师8人。红原县中学校以“爱生、务实、开拓、创新”为校训;以“为学生成才而奠基,为教师成长而铺路,为学校发展而改革”为办学理念,始终坚持让学生“勤奋、善思、博学、笃行”为教育目标,并结合牧区实际情况提出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校有“勤奋务实,敢为人先”的领导班子,有“严谨务实,求索奉献”的教师队伍,有“诚实、刻苦、自强、进取”的学生,学校通过制定各种《规范》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改革,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采取多元化,开放式的教学策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适应牧区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是红中人永恒的工作主题。多年来,红原中学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育教学基本原则,结合时代需求,强化管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从2004年至今,学校共计为各级各类高一级学府输送人才达562人。学校先后被四川省体育局、四川省教育局授予“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红中图书室被中共中央统战部授予“心桥图书室”的荣誉称号,红中团委被共青团阿坝州委授予“阿坝州‘五四’红旗团委”的称号。2007-2008年,红中先后被授予“四川省民族地区校本研训基地校”、“阿坝州校风示范学校”、“阿坝州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红原县警校共育示范学校”、“红原县寄宿制标准化建设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成绩属于历史,创新开拓未来。学校将在今后的办学中努力营造更好的育人环境,办好让牧区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构建牧区和谐社会输送更多人才。邮编:624400网站管理员邮箱:373381593@qq.com学校邮箱:hyzxlbr@sina.com传真、电话:0837-2662904学校地址 :四川省红原县邛溪镇霞穹中街10号
www.hongyuanschool.com - 2020-09-11 - 收藏四川省渠县有庆中学
渠县有庆中学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农村高完中。坐落在渠县有庆镇东二公里处,紧邻318国道,环境清幽,远离喧嚣,是潜心求学的理想之所。学校有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等现代化设施设备。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138位教师,本科教师占95%,中学高级教师17人,中学一级教师48人,参加研究生进修班结业有4人;教育理念新颖,秩序井然,管理严格,谨遵“博爱、乐学、诚实、超越”的理念,连续九年来,高考居农村高完中之首。历史现状 渠县有庆中学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农村高完中。坐落在渠县有庆镇东二公里处,紧邻318国道,这里环境清幽,远离喧嚣,是潜心求学的理想之所。渠县有庆中学地处达州市渠县南大门省级试点小集镇——有庆镇,依国道公路318线,与广安市地域相邻。 学校创建于1957年,占地24000平方米,校舍面积15500平方米。由开办初期6个初中班学生300人、教职工20多人的单设初中.发展到现在有初中24个班、高中18个班、在校生2700多人,教职工141人的农村高完中。学校有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等现代化设施设备。学校发展目标 按照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谐教育的发展方向,适应新课程新课标的教育教学要求,学校领导集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制定了学校五年(2006-2010年)发展规划,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树立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明确了“三年打基础,五年创品牌”、创建渠县示范初中的发展目标,努力做到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实现“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联系地址:渠县有庆镇龙头街199号联系电话:0818-7531911邮政编码:635222站长邮箱:qx818.com@163.com
www.qxyqzx.cn - 2020-09-11 - 收藏四川省天全中学
天全中学创办于1943年,是我县唯一一所普通高中,在65年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负重自强、艰苦创业”的兴校精神。2000年以来,学校坚持“发展兴校、开放办学”的理念,以争创省级示范高中为目标,在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领导的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显著提高。一、骄人的高考成绩新千年以来,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狠抓两项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日趋成熟,教学质量连创新高,集体备课组建设已成为我校一大亮点。2004年以来,我校高考上线人数一直处于雅安市普通高中同类学校前列;2005年高考上线人数突破100人大关;2006年达到162人,跃居雅安市“五小县”之首;2007年高考再创新高,本科上线人数达到187人,继续蝉联“五小县”之首,万人比上线率居全市第一,荣获雅安市高考综合评比一等奖。不断攀升的数字是对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肯定,也是对我校成功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证明。二、优美宜人的学习环境2004年10月县委、县政府以大手笔启动了天全中学新校区建设工程,总投资达7000余万元,2007年9月学校成功实施整体搬迁。新校区位于文笔山下,被洗脚溪及天全河二水环绕,紧邻红军广场与托普广场,与天全职中、三小及文体中心形成教育文化圈,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一个兴学办学的好地方。学校占地133.6亩,建筑面积26000㎡,现有33个教学班,在职教职工140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30人,一级教师57人,学生1800余人。校园布局合理,规划有序,由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三部分组成,各片区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达到了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三、设施一流的实验大楼和运动场地学校已建成全市一流的实验大楼,面积达7516平方米,拥有55个设备设施完善的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科技创新实验活动室等;文化体育设施不断完善,投资280余万元的400m 8跑道标准塑胶运动场正在建设之中,5个标准篮球场相继投入使用;校园文化建设已具规模,“墨池”、梅园、紫荆园、读书亭、读书走廊、艺术走廊、艺术墙等配套文化景观陆续建成。四、创建工作上台阶去年以来我校成功创建了“省级科技示范校”、“省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市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市最佳文明单位等。天全中学从默默无闻到今天在雅安市教育界占有一席之地,这与天中师生的努力、与全县父老乡亲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更与县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的关怀分不开,这里承载了全县人民的希望,也寄托着全县人民的梦想。“风好正是扬帆时,不用扬鞭自奋蹄”,天全中学将以新校区的搬迁为契机,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努力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适应形势的变化,顺应天全人民对高中阶段教育的新期待,以新的视角对学校现状和发展环境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实干奋进,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总体取向,以争创省级校风示范校和省示范高中为目标,吹响学校发展高地的号角,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的征程,实现一个崭新的新天中时代。地址:四川省天全县城厢镇向阳大道1号 邮编:625500 电话:0835-7222268网址:http://www.scstqzx.net 学校邮箱:scstqzx@scstqzx.net
www.scstqzx.net - 2020-09-11 - 收藏
推荐资讯
推荐站点
【荐】皮皮影视
【皮皮影视】为您提供高清无删减电影手机免费在线观看,2022最新热播vip电视剧免费在线观看,星辰影院提供各种好看的电影、电视剧、动漫、综艺免费在线观看更多好看热播经典影视视频尽在星辰影院电影院。
www.pptv66.com军情观察网
军情观察网是国内最专业的军事类网站,每天为您提供最新的军事新闻、军事图片新闻,提供兵器知识等,军迷们最喜欢的军事网
www.jqgcw.com天津在线网
天津在线网是河北最全面的综*新闻**,汇聚新闻、体育、娱乐、科技、房产、家居、汽车、休闲、美食、购物、婚庆、数码、教育、旅游、财经、**等众多优质频道,力求为广大网友提供最新最快最全面的河北本地生活资讯。
www.tjzxw.cn智联招聘
智联招聘是全国性权威人才网站,为求职者提供最新最全的招聘信息,为企业提供网络招聘,校园招聘,猎头,培训,测评和人事外包等一站式专业人力资源服务.好工作上智联招聘.
www.zhaopin.com艺龙旅行网
艺龙旅行网提供全国700个城市、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5万家酒店预订,以及国际国内机票查询和预订。现在预订酒店返现高达200元/间夜,订机票返现高达100元/张。
www.elong.com